西藏考古大發現:探秘千年墓葬羣 揭開“洞室之謎”
從一件金掛飾到7件金銀面飾,是誰在使用?謎一樣的墓葬“洞室之謎”,又是如何揭開?從2017年象泉河畔北岸的一次搶救性發掘到今年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桑達隆果,這個沿用千年的墓地到底還有哪些奧秘?一起來探秘!
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的桑達隆果墓地,東西區長4公里,分佈着幾十座墓葬。迷宮一樣的墓室結構,單室、雙室、單雙墓道,令考古專家震驚。2018年西藏文物保護研究所和札達縣文物局組成考古隊,正式展開發掘。經過三個年度的考古發掘,測年數據顯示桑達隆果墓地從公元前300年至公元650年,延續了近千年。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副研究員、桑達隆果墓地考古發掘領隊 何偉: 這是一個非常集中使用的一個墓羣,使用頻率非常高,它延續的時間也非常長。
象泉河,是阿里地區最主要的河流之一。它從東向西穿過海拔3700米的札達縣,著名的國家地質公園札達土林就在這裡。
桑達隆果墓地發掘出土的6件金面飾、1件銀面飾,顏色、尺寸都不同。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擁措文博助理館員: 這一類金銀面飾是分爲了無彩繪的和有彩繪的,又可以根據尺寸大小再進行細分。這種面飾在感官上就更爲臉譜化、戲劇化。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副研究員、桑達隆果墓地考古發掘領隊 何偉: 它們出土位置是臨近的,有彩繪的金銀面飾,它是敷於這個木俑的臉部的。
29號墓,有兩件尺寸大小不一的金銀面飾,金面飾有內扣設計,處於墓主的左臂之上。銀質梯形面具,尺寸超過10釐米,出土時正好敷在墓主人的臉部。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副研究員、桑達隆果墓地考古發掘領隊 何偉: 就是在這一片地區它就流行這個,它的主導文化就是隨葬這個金銀面飾爲主導的。
專家表示,目前已知分佈在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有14件金銀面飾,其中西藏阿里地區已出土了10件金銀面飾。還有4件分別發現於印度的馬拉里墓地和尼泊爾的桑宗墓地。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 張建林: 從喜馬拉雅南麓一直到中亞地區,用金銀銅這樣的一些材質製作這個面具,是有一個非常大地流行的區域在裡面。
桑達隆果墓地還出土了5件木俑,形態各異,有的胸部刻有鷹鳥的形狀。拙樸的雕刻手法,與新疆吐魯番發現的木俑有相似之處。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副研究員、桑達隆果墓地考古發掘領隊 何偉: 木俑是西藏的首次發現,乃至整個青藏高原也是首次發現。作爲鎮墓壓勝之用。
此外墓地還出土了與中原形制相近的銅匜、在紡織物裡發現了蠶絲、製作工藝相近的鐵器等等。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副研究員、桑達隆果墓地考古發掘領隊 何偉: 從器物上會看到就有很多可能會跟中原比較相似的東西,這個就說明在沿着這個喜馬拉雅山脈西段,這個文化、人羣在這一段是有交流的。
象泉河流域,分佈着曲龍、曲踏、格布賽魯、皮央東嘎等多個古遺址,是西藏西部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青藏高原連接中原、中亞、南亞等地文化交融和聯繫的十字路口。河南岸的曲踏墓地入選2014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今年桑達隆果墓地入選,一河兩岸,兩次重大考古發現,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