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漲人民電價 國營事業也要長進

公部門及國營事業在調整電價後,應藉此機會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圖/本報資料照片

電價及燃料價格是影響產業與民生的重要議題,也是臺灣能否順利實現淨零轉型的關鍵因素。隨着臺電宣佈自10月16日起調漲產業電價14%,臺鐵與高鐵也隨之傳出票價調漲的消息,令民衆感到憂心。然而,電價上漲是受到國際通膨及原物料價格上漲影響的必然趨勢,即使在漲價後,臺灣仍是電費較低廉的國家之一。

此外,從支出佔比來看,根據臺鐵公司預算書及高鐵年度財務報告,臺高雙鐵目前最大的營運支出爲機械車輛的購置及更新,電費總支出僅佔營業支出的6.6%及8.7%,若只考量增加的部分,更是僅約1%。這顯示電價調漲的影響並不如部分人士所言那般嚴重。

因此,公部門及國營事業在調整電價後,若將成本直接轉嫁給消費者,無疑是不智且怠惰的做法。更重要的是,應藉此機會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推動能效改善,這在過去已有成功案例可供參考。

以臺鐵爲例,臺鐵在10月9日宣佈將更新電車線及光纖系統設備,預計每年可節省153萬度電力。此外,臺鐵還計劃將屋頂、停車場等場站出租給太陽能光電業者,總設置容量達37.2MW,每年預計可產生5,406萬度電力。

儘管目前因電業法規限制,臺鐵無法將生產的電力自用,也無法成立電力事業,只能將場站出租給相關業者,但根據國際趨勢,美國、日本及歐洲各國都在推動電力直接使用以減少耗損。若未來能進行法規修正,讓臺鐵能將太陽能發電自用,將能直接減少5,406萬度的電力使用,進而減少2~3億元的支出,足以抵消電費調整帶來的影響。

此外,也可參考港務公司的做法,在作業場域中設置智慧感測設備,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利用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的經驗,在場域中設置儲能系統,藉由用電低谷時儲存剩餘電力,用電高峰時則提供電力,達到削峰填谷的效果,減少用電費用支出,甚至在臺電需要時回售電力,增加場站收益。

更進一步,我們可以建立微電網系統,平時協助臺電進行電力調度,在天災或戰爭發生時,將預先儲存的電力作爲區域內的緊急供電來源,強化電力供應的抗風險能力,提高電網的韌性。

面對淨零轉型所帶來的挑戰,無論是在國際或國內,過去或未來都有許多明確的改善方案可供借鑑。公部門及國營事業等準公部門機關應拋棄過去的思考模式,從自身做起,成爲民間的表率,纔能有效推動臺灣社會的淨零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