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遊戲”流行?視生命如兒戲的遊戲應徹底封殺
“兒子的命算是撿回來的”“侄子的同班同學因玩該遊戲休克住院”……據長沙電視臺政法頻道報道,近日,一種通過特定動作讓體驗者快速達到窒息缺氧狀態的“死亡遊戲”,風靡校園。孩子們稱該遊戲爲“夢迴大唐”或“死亡三秒”,遊戲中包含的危險動作令家長頗爲擔心。
死亡不是遊戲,窒息並不好玩。憋氣缺氧導致休克,會對大腦造成永久損傷,嚴重可能窒息死亡。湖南益陽一名家長稱,孩子在該遊戲後迅速暈倒,發出尖叫、滿臉冷汗,直到第二天還感覺頭痛頭暈。“兒子的命真的算是撿回來的”,家長的驚懼中,包含着對孩子脫離險境的慶幸,更包含着對難以預料危險的後怕。這名家長的感慨與經歷,給所有孩子及家長敲響警鐘。
“死亡遊戲”其實並不新鮮。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這種遊戲就已經在內地和沿海城市傳播,並迅速被未成年人模仿,風行於很多校園。2004年,教育部提醒,“死亡遊戲”極易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應堅決制止此類遊戲在學生中傳播、蔓延;相關省市採取有效措施,對學生進行鍼對性教育,揭露此類遊戲的危害,嚴令禁止學生嘗試這種遊戲。2005年,教育部再次發文,要求國內所有網站刪除有關“死亡遊戲”的介紹。
這麼多年中,是“死亡遊戲”真的銷聲匿跡了,突遇某種契機死灰復燃?還是壓根就沒有絕跡,只是更加隱蔽?又爲什麼那麼多未成年人不顧危險地去嘗試?媒體上對這一危險遊戲肆無忌憚地美化、傳播,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這一遊戲名爲“夢迴大唐”,是因爲傳言稱,有人在窒息片刻出現幻覺,或是“看見童年場景”,或是“目睹夢幻景色”,甚至重溫了“前世記憶”。半大孩子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紀,對是非對錯的辨別能力不足、對危險也難有正確的預判,卻偏偏好奇心強烈、愛追趕潮流,很容易經不住忽悠“嚐鮮”,做出大膽而不計後果的舉動。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爲製造流行,盲目炒冷飯,向孩子兜售一些早已明令禁止的老把戲,從而導致這一危險遊戲禁而不絕,颳起一輪輪的“窒息”妖風。
死亡從來不是可以隨意嘗試的遊戲,視生命如兒戲的遊戲必須徹底封殺,美化傳播死亡遊戲的信息必須清理。此前,教育部早就三令五申,禁止“死亡遊戲”介紹在網上流傳,但據報道,相關信息並未消失,有人熱衷於傳播遊戲玩法,甚至上傳朋友玩“死亡遊戲”的視頻吸引大家挑戰,畫面令人十分不適。“死亡遊戲”屢屢死灰復燃,說明監管部門、平臺、網站等對這個屏蔽詞還不夠敏感,纔給了別有用心之人、所謂的體驗者一再鑽空子的空間。要想封殺“死亡遊戲”,監管部門、平臺等要常念緊箍咒,家長、老師也要細心觀察孩子的娛樂方式,一旦發現苗頭及時糾正、提醒。莫等到悲劇釀成,再追悔莫及。
還有人說什麼:“死亡遊戲”流行反映出生命教育的缺失。生命教育或許有缺失,但這樣的觀點,純屬爲“死亡遊戲”開脫。生命不是兒戲,死亡不能遊戲,加強生命教育,首先必須反對“死亡遊戲”。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