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中科院往事追憶/核武風雲在臺灣(十三)(朱偉嶽)

金門的「翟山坑道」總長約357公尺,是最具代表性的花崗岩戰備水道。(何書青攝)

其有關資訊,遂經由唐君鉑、李國鼎、孫運璇、費驊等而呈報層峰,而得出以發展積體電路技術做爲未來臺灣新興工業發展方向的高層共識。民63年(1974),由方賢齊(注十三)以電信總局名義邀潘氏回臺,國府覈撥經費,將積體電路技術自美國RCA移轉我國(蔣經國已於民61年(1972)任行政院長,孫運璇爲經濟部長,李國鼎爲財政部長後轉任科技政務委員)。

潘氏亦協助國府成立電子技術顧問委員會(Technical Advisory Committee,TAC),此會以海外華人電子專家爲主要成員,由潘文淵擔任領導人,對臺灣新興電子工業的發展,提供及時建議。蔣介石於1975年辭世後,民67年(1978)5月,蔣經國當選總統,蔣經國接續了蔣介石的努力方向,任孫運璇爲行政院長,8月,任方賢齊爲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孫氏任行政院長後,即成立國防工業政策指導小組,並設立國防工業發展基金會,及新竹科學園區,目的即在經濟發展能配合國防需求。於是這些科技行政菁英,孫運璇、費驊、李國鼎、徐賢修、唐君鉑、方賢齊等,在國防科技與民用科技結合的大方針下,一步一步地爲臺灣的高科技產業,開拓了康莊大道。

當蔣介石把「石門研究院籌備處」正名爲「中山科學研究院籌備處」的時候,柏格曼教授曾於1966年再到臺灣,協助籌備處同仁們研擬核武發展計劃。這個以「新竹計劃」爲名的核武計劃,在1966年底即編寫完成,是一個以重水反應器廠爲核心,包含重水製造,燃料棒製造,鈽分離提煉廠建立等系統性的完整計劃,反應器訂購承包商爲西德西門子公司,這是國府當時很重要的一個國家核武發展計劃。民56年(1967)初夏,吳大猷正好自美國回臺接任國家科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蔣介石乃把這項計劃交請吳大猷審查。

奇怪的是,吳氏並沒有找唐君鉑或中山院籌備處的人員,探詢一下這個計劃如何編撰,如何實施,有否備份提案等事項,他祗和科導會的同仁關起門來研究審查,而得出一個基本上反對的意見。民56年(1967)8月初,吳氏把他的審查意見稿送請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張羣,由張羣轉呈蔣介石。張羣回稱,蔣介石總統及國防部蔣經國部長都詳細看過其意見稿。民56年8月13日,國家安全會議在陽明山中山樓召開,會議中裁決「新竹計劃」予以擱置。

當時民56年(1967)8月,是中山科院研究院籌備處已成立兩年多的時候,第一批送出國外進修的軍官,已開始陸續回國;第二批及第三批也早就或正在束裝就道。不僅如此,籌備處的鈾礦探勘隊的專家們,已在唐君鉑的指令下,對整個臺灣島,包含外島澎湖、金門、馬祖,作棋盤式的探勘中,連臺灣所有已廢棄煤礦坑道,金門、馬祖戰備坑道等,都包含在內。

另臺灣肥料公司進口的制肥料原材料磷酸礦,其中含有少量鈾元素,唐氏亦指令核研所與臺肥公司合作,將磷酸礦中之鈾元素抽離,成爲金屬鈾來源之一。所以「新竹計劃」在國家安全會議中面臨否決之際,唐君鉑列席其中,想即席作一些挽救說明。但吳大猷以其率直個性,直指唐君鉑不懂核物理,不應再發表意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