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傅斯年猝逝風波──未酬邦國中興之33(朱偉嶽)

臺灣大學前校長傅斯年。(摘自網路)

也正是民39年(1950)年間,〈保衛大臺灣〉的軍歌聲,韓戰爆發的廣播,美第七艦隊巡防颱灣海峽的新聞此起彼落之際,那孫中山主張民權政治中的地方自治,在臺灣的實施並未停止,如由里民大會,鄉、鎮、縣轄市區民代表會,縣、市議會、臺灣省議會、立法委員,縣市長、省長等等選舉,都在憲法或有關訂定的法規下推動實施着。

民39年(1950)12月21日(禮拜四)下午放學,我從建國中學南海路校門出來,循南海路向泉州街走去,但見在交叉路口的省議會(後美國新聞處)大門及四周,圍滿了表情激憤的人羣,聽聞是臺灣大學校長傅斯年在質詢時辭世,是傅校長的粉絲們到省議會示威抗議。

情況是民39年(1950)12月20日下午6時,號稱大炮的省議員郭國基,在參議會中質詢國立臺灣大學校長傅斯年,內容爲詢問臺大的「秀才教育」及聯合國捐贈臺大器材遺失的問題,據在場緊鄰傅斯年而坐的教育廳長陳雪屏回憶,問答者雙方均無火藥氣味。然而因傅斯年長年健康不佳、校務勞累,導致當天質詢完畢下臺後腦溢血猝逝。

時任代理議長的李萬居在接受《臺灣新生報》記者訪問時,用國語發音表示「傅斯年棄世」,遭記者誤傳爲「傅斯年氣死」,導致傳出「郭大炮氣死傅斯年」的傳言。隔日(12月21日)有400名臺大學生遊行至臺北市南海路省參議會,要求交出郭國基的抗議事件;隨後李萬居在省參議會第10次大會第5次會議上,鄭重以代理主席身分表示:「昨日郭參議員詢問各點,均屬普通問題,態度亦極溫和,傅校長回覆時亦極心平氣和,並無憤怒之事。今日報載『棄世』誤爲『氣死』,實爲誤聽。」事屬烏龍一場,被我下課回家途中看到,記憶猶新而已。

那時省議會中的郭國基和李萬居、郭雨新、吳三連、李源棧合稱「省議會五虎將」,外加許世賢女士,有「五龍一鳳」的美名。臺灣日後的民主體制發展,「五龍一鳳」當然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從此以後,好像不少議員或立法委員,似以成爲大炮爲榮,電臺及電視臺的名嘴們,很多成爲連珠炮,成爲所謂自由民主途程中的必然現象;以致議會殿堂中的肢體衝突,亦屢見不鮮。

當然,這比打破腦袋,似乎文明一些,但是不竟要問一問,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協調,除了打破腦袋或大炮式互轟、扒糞以外,就沒有其他方法了嗎?理性的溫柔敦厚,忠恕仁義,是否該先存於民主自由之中!瞿秋白先生在《多餘的話》中說:「其實,最理想的世界是大家不要爭論,和和氣氣的過日子」。但不要爭論,看看民主自由的燈塔美利堅合衆國的表現,真是談何容易!

步武美利堅的中華民國模範省臺灣,今之男生女生,各依志願自由結婚,但2019(民108年)、2020(民109年)離婚數對結婚數的比例皆在40%以上,也就是說這些年來,臺灣每3對的新人中,必有一對以離婚收場。是的,以白頭偕老,和和氣氣過日子的男女還是多些,那麼對中華傳統的溫柔敦厚,忠恕仁義這些教條式文字,非要立志驅除不可乎。瞿秋白先生地下而有知,或吟詩嘆曰:

爲啥偏橫眉豎眼,立志不好好相商;

任性那相殘招數,會吵小孩要吃糖?

(作者爲前中科院第二所資深研究員)

【未完待續,朱偉嶽專欄每週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