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吹噓臺美關係 不利臺灣安全

旺報社評

美中戰略競爭進入新階段,雙方發動一系列外交攻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走訪歐盟,美、日、韓舉行國安會議日本首相菅義偉訂16日訪美;同時,大陸分別與俄羅斯、南韓、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及菲律賓舉行外長會議,大陸外交部長王毅走訪中東6國,並與伊朗簽訂25年全面合作協議,挑戰美國的中東政策全球秩序進入歷史性「拐點」,世界各國積極超前部署,臺灣外交有何新思維、新作法?

美國對臺關係紅線

除傳統經貿利益地緣政治權力的抗衡外,美中戰略競爭涉及「新世界秩序」的話語權及影響力問題,形成意識形態、價值與制度之爭。中國能否突破美國領導的世界秩序?美中戰略競爭會不會演變成「新冷戰」?終局爲何?情勢雖混沌不明,但臺灣已成美中角力的關鍵指標則是公認的事實。美國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表示,北京在許多議題上變得更激進,正是美國表態,對臺灣問題果斷行動的好時機。

臺灣的安全環境加速惡化,民進黨卻耽於現狀,對臺灣成爲全球軍事衝突熱點的警告置若罔聞,視線仍鎖定在美臺雙邊關係上。臺美簽署《海巡合作備忘錄》、美國駐帛大使倪約翰陪同帛琉總統惠恕仁訪臺,宣佈臺帛旅遊泡泡的好消息、美國務院公佈新版《對臺交往準則》,都成爲大內宣的好題材。凡事福禍相依,總有好壞兩面,但民進黨總是透過大內宣帶風向,忽略不利、放大有利,最後都變成「深具意義」的外交成就,民衆看到的是美臺關係深化、提升,對外關係形勢大好,卻對身邊升高中的危機視而不見。

其實,政治是狂吹旅遊泡泡的目的,卻要民衆花大錢擔風險,急就章的操作使泡泡很快就變成「泡沫」。倪約翰號稱是43年來第一位訪臺的美國駐外大使,但他在國務院資深外交人員中屬最低階的「參事級」,上有「職業大使」、「職業公使」及「公使銜參事」,比起去年9月訪臺的國務次卿柯拉克,倪約翰的重要性顯然被過度渲染。而在柯拉克之前,還有衛生部長阿札爾更是美臺斷交以來訪臺最高階的內閣級官員。民進黨動輒以「首次」、「第一」的表象彰顯臺美互動的重要性,只是自嗨。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對新版《對臺交往準則》說得很清楚,「我們將繼續以符合長期奉行的『一箇中國』政策的方式與臺灣接觸。我們將考慮資深層級官員訪問華盛頓與臺北的機會,以推進我們的『非官方』關係,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促成實質交流。」 「一中政策、非官方、資深階層官員」3個關鍵詞,呈現了美國對臺關係的紅線,ㄧ般性政務官事務官層次交往放寬,但涉及主權象徵的限制不會放寬,正副總統、正副行政院長及外交、國防部長訪美仍將障礙重重。換言之,拜登政府不會超越川普時代的標準,也無意挑戰中共對臺灣問題設下的紅線。

不能心中只有美國

美國外交界及學術界普遍認同,臺灣及香港是拜登將面對的兩個最危險外部問題。美國在臺協會(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就表示,拜登政府應敦促大陸在臺灣問題上展現剋制,但不應對臺「開綠燈」,反而鼓勵臺灣採行不符美國目標的政策,甚至可能引發戰爭。這些論點充分反映出兩個事實:第一,即使美國堅定支持,臺灣安全仍然受到威脅;第二,美國的安全承諾不會是空白支票

中國公開挑戰美國「以規則爲基礎的世界秩序」,世界將走向「多極體系」與「多元意識形態」,兩國除了努力固本,更積極拉幫結黨。但利害關係國家各有考量,歐盟與美國價值理念一致,但堅持「歐洲主權」、「戰略自主」基本原則,法國與德國領袖就公開表示,面對中國挑戰,必須在價值與利益間尋找平衡點,不會一味追隨美國路線。

與中國最鄰近的東協國家和美國的理念、目標不一,更不可能在美中競爭之間倒向美國。即使美國最主要的盟邦日本關心臺灣安全問題,正與美國討論黃海與臺海安全議題,但也不會輕意犧牲與中國的經濟關係。

美國還是世界超強,對中國仍擁有一定的優勢,但中國已非吳下阿蒙,已對世界秩序擁有一定的主導權及影響力,其中包括臺灣問題。身處美中對抗的暴風中心,不能心中只有美國,民進黨政府卻更加單向依賴美國,未來要如何因應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