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臺灣在美中關係中的邊緣宿命

社評

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長孫曉雅接受網路新聞訪問,有2個值得重視的重點,第一,劃出臺美關係的界線,否定臺美建交的可能性;第二,針對「疑美論」表態,強調在民主社會中,「質疑」是一件好事。孫曉雅的表態,無論對臺灣選舉、美中關係、甚至兩岸關係,都會產生積極性效應。

孫曉雅 疑美並非反美

AIT主席羅森伯格多次表示,美國在臺灣總統大選中不站邊、公平對待每位參選人。不過,多年來凡涉及美中臺三邊關係的議題,總是成爲選舉攻防的焦點,美國的立場成爲大選中舉足輕重的隱藏力量。孫曉雅在臺灣大選進入關鍵時刻,針對疑美論、臺海現狀等敏感議題發表看法,絕不是心血來潮,而是經過精心策劃,刻意對臺灣及中國大陸傳遞訊號,具有高度政治意涵。

孫曉雅表示,在民主社會中,質疑政府、官員、權威,代表言論自由、思想自由,她非常鼓勵大家,若對AIT的政策、美國的政策有疑問,就儘量問、儘量質疑。她並直言「如果我們看到有人刻意傳遞錯誤訊息,我們會請他更正」。孫曉雅的談話是向臺灣朝野表達明確的立場,不樂見有人操作疑美論,企圖將疑美論與反美劃上等號,離間美國與臺灣社會的感情。孫曉雅一席話釐清了美國的立場,也讓民進黨及其側翼無從繼續操作疑美論。

孫曉雅爲美國的「一箇中國」政策強力辯護,認爲美國長期以來根植於臺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及六項保證的「一箇中國」政策,儘管會「讓人不舒服」,卻讓臺灣實現了數十年來的經濟成長,併成爲世界一流的科技強權。民進黨與獨派人士念念不忘要將駐美代表處更名爲「臺灣代表處」,終結美國「一中」與「戰略模糊」,推動臺灣加入聯合國,乃至妄想美臺建交,孫曉雅明確否定了這個可能性。

美中關係發展不會脫離美中戰略競爭架構,但拜登政府眼前最優先外交目標,是讓美中關係迴歸正途,下個月在舊金山順利舉行「拜習會」是重中之重,其先決條件是美中對臺灣問題達成共識。在這個脈絡之下,美國不會允許臺灣成爲拜習會的障礙,孫曉雅就是同時向北京與臺北表明美國的立場,不允許任何人攪局、破壞。

從美國對三位總統參選人的態度也可看出一些端倪,檯面上對於他們訪美的接待規格一視同仁,但還是有非常微妙的差異。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擁有執政優勢,幾乎壟斷所有外交資源,但美國並沒有給予他任何特殊待遇,甚至以他副總統頭銜爲由,嚴格限縮他的活動空間,多少代表對他的臺獨傾向有所疑慮,「疑賴論」並非無的放矢。

拜習會 美中關係回穩

美方當然不會對三位參選人有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支持或反對,但從侯友宜結束訪美迄今,華府傳出的訊息都是正面的,侯友宜的「3D戰略」、「臺海安定、臺灣安全、美國安心、世界也放心」等論述,都緊扣美國印太戰略,比賴清德更讓美國放心。

美中關係進入解凍關鍵時刻,傳出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外交部長王毅可能於10月訪美的消息,如果成行,將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等閣員級官員系列訪問大陸後,大陸官員首度訪問美國,其首要目標當然在安排拜習會,也說明美中關係回穩不是空談。

美國參院多數黨領袖舒默下週將率跨黨派國會代表團前往大陸、日本與南韓訪問,他們希望會晤習近平。舒默不是行政部門官員,但具有代表性意義,他屬於對中強硬派,經常批判大陸人權紀錄,大陸接受他到訪,顯示北京的戰略定力、戰略自信已經提升,自信對美中關係擁有更大的話語權。相對的,拜登政府最近對臺灣問題的發言更趨審慎、保守。

美國對臺灣選舉抱持不干涉立場,卻頻頻對兩岸與臺美敏感議題表態,就是希望臺灣政策走向不偏差,蔡英文路線造成臺海緊張情勢螺旋上升,將不是美國所樂見。美國風向的轉變,再次彰顯臺灣在美中動態關係中的邊緣地位。臺灣民選總統即將屆滿30年,在在證明臺獨不是出路,兩岸從和平發展中摸着石頭過河最有利,選民要懂得務實的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