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保守易失速 陸殲轟-7A綽號寡婦製造機

解放軍殲轟-7A「飛豹戰機資料照。(新華網

解放軍海軍航空兵1架戰機12日在海南省樂東縣境內訓練時墜毀,導致2名飛行員喪生。

公開資料顯示,海南省共有加來機場西沙機場、陵水機場,以及剛發生事故的樂東機場等4座軍機場。而樂東機場屬於海軍航空第9師27飛行團場站,位於海南島西南部,2002年由沈空空工程處改建。由於緊鄰南海,是中共海軍因應複雜局勢前哨基地之一。據悉當地目前部署了殲-11B,以及殲轟-7A「飛豹」等戰機。

新浪軍事的分析指出,除了近年大批服役的殲-16戰機,長久以來,殲轟-7A戰機一直是解放軍最強的海空突擊力量。「飛豹」是解放軍第4代戰鬥轟炸機,主要用於縱深打擊,兼具對海對陸打擊能力,而它的前身爲殲轟-7。從1988年12月14日「飛豹」在陝西閻良首飛成功至今,它已問世31年。儘管從技術上看,這款戰機已有些落伍,但除了發展夠成熟外,還能使用全系列陸制彈藥

不過,提到這款戰鬥轟炸機的評價,揮之不去的,就是它的安全問題。據稱自1988年以來,殲轟-7系列已墜毀至少12架,造成至少17名飛行員死亡,也因此被泛稱爲「寡婦製造機」。

分析指出,造成傷亡的原因很多,除了和「飛豹」戰機的雙座艙拋蓋設計不科學,以及彈射座椅性能不佳有關外,也和它的氣動外形設計太保守有莫大的關係。

「飛豹」的基礎設計早在1977年就已大致確定,由於受當時研發技術水準限制,設計單位只能選擇比較保守,但技術難度明顯較低的氣動外形方案。可是最後確定下來的設計方案中,卻存在機翼對附着氣流控制能力不足的問題,導致容易引發失速,甚至進入尾旋的風險。

而當時同樣出於降低技術難度的考量,設計單位沒有采用較能有效剋制相關問題的機動襟翼,結果後來「飛豹」服役後的多次事故,都和這個缺陷有關。此外,由於「飛豹」是戰鬥轟炸機,執行對地打擊任務時,往往需要在中低空飛行,一旦失速進入尾旋,可能很難有足夠的高度和時間挽救。

分析說,由於航空技術基礎薄弱,過去解放軍研製的多數戰機都有外國原型機影子,許多機型都借鑑了外國戰機的技術。例如,殲-7戰機就是直接參照蘇聯米格-21研製,並將相關性能挖掘到極致。而殲-8戰機則有如雙發的米格-21,至於殲-8B戰機則在外型上近似米格-23。

殲轟-7戰機總設計師陳一堅院士曾在2008年珠海航展上表示,研製「飛豹」之初,曾參考了英法聯手研製的「美洲虎」戰機部份結構佈局和技術。而「飛豹」戰機與「美洲虎」最像的地方是起落架,並有技術提高。

分析指出,儘管「飛豹」存在一些原始設計缺陷,但服役後對解放軍空軍和海航部隊的意義都很重大。例如,對海軍航空兵來說,殲轟-7,尤其是殲轟-7A,能掛載4枚鷹擊-83K反艦飛彈,進行遠洋突擊,是當時除了轟-6轟炸機以外,海航部隊最強的空中反艦平臺

而對空軍來說,當時「飛豹」屬於一款優秀的精確武器搭載平臺,能執行的對地打擊任務更加多元。既能攜帶火箭彈,執行近距離打擊任務,也能攜帶精確導引炸彈,對目標進行中遠端打擊。

目前殲-16戰機纔剛開始量產,服役數量有限,造價也比較高昂,而目前解放軍裝備了300多架「飛豹」,殲-16若要徹底加以取代,仍需假以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