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歐式老把手 遇見了臺灣舊厝
文/李莘於
復古是個好主意。這些年老屋引發的風潮持續,撿拾老件、蒐集老物的人多了。設計師在商業空間的老舊風格呈現,也改變許多人的審美觀,一個空間即使只有五年,也特意做舊成五十年。
老門框拿來拼貼成牆、鐵花窗鑲進扶手與樓梯之間,縫紉機臺的腳頂上木板變桌子,斑駁牆面上配着的是顆圓形的黃銅開關和一盞光芒柔和的奶油燈……。眼中的美屋,從明亮清爽像樣品屋般的房子,變成佈滿時間鑿痕、充斥生活感的空間。老五金這一塊,更是讓老件迷們愛不釋手,從線條、做工到材質,把舊時光的質感實在的呈現。
如果跟老五金迷聊天,問他們爲何如此沉迷,十之八九回答你:「細節」。過去因爲沒有大量生產的工廠設備,所有的五金幾乎都是手工打磨鍛造,當時金屬也沒那麼貴,所以多數是純銅、純銀、純鐵,在掌心秤起來沉甸甸的。
就是那種越摸越潤,在鏽蝕的暗色中仍微微透光的質地,讓鍾愛老件的人回不去了。直說最討厭不鏽鋼的設計師葉裕清說:「我喜歡那種會老化的五金,你可以看它隨着年齡,而產生不一樣的效果。」每次到國外旅行,只要看到喜歡的老門把他就二話不說先買下來,「買到人家都以爲我是做鎖的人,要帶回去仿製。」
若你來到北投,靠指標是找不到Solo Singer Inn的。得改找「賓城旅社」四個字,才能循線來到它掛着暖簾的大門。隱身在北投溫泉路的小巷裡,綠白相間的大理石棋盤地板,破舊的老旅行箱當桌子,一把吉他就斜放在綠色的老沙發旁。Solo Singer Inn不喧譁的沈靜氣質,讓人忘了在臺北,忘了在旅館,反而像是在南部阿媽家住的感覺。創辦人馬永欣和一羣年輕團隊,把一間被市場遺忘的殘破老旅館,改造成許多外國朋友最愛的旅店。用的不是豪華配備或行銷,而是和檜木一樣溫暖馨香的古早臺灣味,以及彷彿走入侯孝賢電影場景裡的氛圍。但,我此行是爲了門把而來。
如果「門把」也有米其林評鑑,那麼這間旅館的廁所門把絕對是三星級:「值得專程前往」。每一間廁所的門把都不同,有的配上個雕琢細緻的鎖片,有的內凹像個小喇叭,有的則宛如中式的圓形門環,環上的點點紋路都是手工刻制,平均都有上百年的歷史,全都來自馬永欣在義大利的一場奇遇。
澄清自己不是「老件控」,馬永欣解釋:「只是有不愛丟東西的習慣。」在旅館即將要完工時,她剛好去了一趟義大利,在佛羅倫斯不小心彎進了條又臭又髒的小巷子,看到一家燈光昏暗的店,發現裡頭擺滿了歐式的老傢俱,原來是一家修葺骨董傢俱的店。八十多歲的義大利老師傅,也不招呼,就任她這樣隨處逛。「當時旅館剛做完木工,我就隨口問他有沒有賣把手?結果他就跑到儲藏室捧了一箱老把手出來讓我挑!」
「那是一種傳承的魅力,看到有人用一生在保留自己的文化軌跡,任誰都會感動。」這一感動,馬永欣就決定把這些承載歷史的把手帶回臺灣,裝在Solo Singer Inn房間裡的門上。
「復古不是一種圖騰、顏色或材質,我覺得背後那個『惜物』的精神纔是最重要的。」馬永欣說。
【 更多報導 】
房價將跌35%:現在買房,是人生最錯誤的決定 大學生都這樣做事嗎?三個傻眼經驗談 離開公司時最後悔的一件事 臺灣人才斷層的原因:大家爭搶公職 暑假瘋自助》出國是投資自己?還是純粹享樂?
※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 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