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重新找回鄰里關係:桃花源裡遇見好厝邊
文/曾郡秋
如果你花了比市價高三倍的價錢買了獨棟別墅,你願意讓鄰居不按門鈴就推門進屋嗎?你願意社區沒有公共設施,而且晚上烏漆抹黑沒有路燈嗎?
3月初,alive團隊發現了新竹新埔有一個這樣特別的社區。住在這社區裡的人,不是什麼怪人,他們有知名電子產業的資深副總、醫師、創業家、室內設計師等。他們願意花更多錢,爲的是得到現在稀有的緊密鄰里關係,也爲了擁有現代許多豪宅所沒有的自然共生生活。
這個社區位在新竹縣新埔鎮南平裡的客家村,大平溪與大平窩山的山坳間,這塊4千坪左右緩斜坡狀的土地滿眼綠地,小小的溪水淙淙劃過其中將腹地分爲兩邊。
8年前,設計者在這塊土地上以24節氣爲概念,建立了「大平窩村」,它強調生態保育、讓建築成爲人與自然共存平臺的概念,24個現代感建築,每一座背後卻與最傳統的節氣連結,不只各以一個節氣來命名,每戶人家也都有一棵符合時序的家樹。
這裡沒有中庭,只有溪水爲分隔住宅區與公共區域分隔線;雖然公共區域腹地廣大,但沒有游泳池、網球場,只有未被破壞的原生態,60棵老樹鎮守當中;昔時客家人灌溉用的古圳水渠道,鄰接着60多歲的老木橋。甚至,爲了要防止光害,這個社區裡找不到直立路燈;夜間,當他們想出來散散步時,他們會提着半畝塘爲每一戶做的電子燈籠,這便是他們最好的照明。
人與人之間沒有圍牆
然而,當我踏入這個村落當中,感受最強烈的,卻不是建築或空間;而是訝異農業社會人與人之間緊密的情感與關係,竟然,在這21世紀的新型村落裡頭重現。人與人之間沒有隔牆,這纔是在「大平窩村」生活的最大價值。
他們常常一起下田種菜、摘菜,分工料理享用餐食,或有時候會因爲家樹開花,或結果了,就在樹下舉辦下午茶……。
買厝買厝邊,遠親不如近鄰
最早搬進來大平窩村的「僕人建築空間整合」負責人李靜敏,61年次的他是大平窩村裡最年輕的住戶,也是這裡第一個居民。
靜敏的居所爲「清明」,是整個窩村裡視野最佳的一戶,加上他喜歡茶道,居民們便常會到他家喝茶吃點心聊天聚會。有時候靜敏和老婆工作一忙,沒時間照顧兩個女兒,靜敏會時不時邀請他們當「臨時保母」。「買厝買厝邊,遠親不如近鄰。」靜敏笑笑說道。
我們到訪那天,下午約莫4點多鐘,住在「秋分」的遊姊和老公拿着一壺咖啡、一盤花生糖,沒按門鈴自然而然的推開靜敏家門進來嗑牙聊天。「靜敏的家很漂亮,所以我們常常來這聚會。」她拿着那一壺咖啡笑着說道:「而且我知道靜敏家有茶沒咖啡,所以就帶了咖啡過來。」
不多時,住在「春分」的汪先生與汪太太(徐璐璐),「小滿」的鄰居周姊,統統都跑來清明串門子。
談到鄰居們的情投意合,汪先生指出,當初會選擇這個環境的人,多半都有相同特質,「雖然我們沒有坐下來討論這件事情,但是我想大家心裡都有一個和自然生活的期望和夢想。」
買厝買厝邊,買一種共同的生活態度,找到一種跟人、跟土地、陽光、雨水更親密的關係,我看到一種新的人生可能。
【 更多報導 】
林飛帆不知道....他發動的,其實是場世代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