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和經濟共舞,“二泉映月”背後的無錫密碼

江南四大名園之一無錫寄暢園,山水如畫,絃聲幽咽,“天下第二泉”裡有粼粼的月光。

名曲《二泉映月》誕生於此,也得名於此。某種意義上,它是創作者阿炳的人生感悟,也像是無錫的城市之魂:經歷種種創業艱辛,但永遠未失去內斂的精神、剋制的尊嚴、不絕如縷的希望和不遺餘力的追求。

人文是城市的靈魂,經濟是城市的體魄。通過“靈魂”與“體魄”的全面發展,實踐“人文經濟學”,無錫正在打開城市發展的新局面。

江南文脈,於斯爲盛;城市發展,又開新篇。

千年古吳都無錫,環境上,太湖、運河水流奔放,勇於納新;文化上,講求“經世致用”“務實篤行”。無論是明代東林學派的“實學”,還是20世紀民族工商業的“實業救國”“實業興邦”,改革開放後的“蘇南模式”,無錫人均能審時度勢,順勢而爲,開拓進取。

無錫納新和務實兼具的文化精華,多半匯聚於“老城區”樑溪。樑溪區的惠山古鎮,好比無錫的“文化根脈”。推進中的惠山古鎮三期項目,將以“二泉映月”爲核心符號,利用新的文化產品,巧妙體現無錫含蓄文雅的江南風華和創新務實的人間煙火。

惠山爲晉代禪師慧照首開。他與衆名家交遊頻繁,使惠山聲名遠播。惠山腳下的名剎惠山寺,香火極盛。唐代“茶聖”陸羽來此煮泉品茗,將惠山泉賜名“天下第二泉”,歷代文人墨客流連其間。其間的寄暢園、二泉書院更因清代皇帝到訪、學者交流而廣爲人知。

惠山古鎮全部建造修復好的祠堂爲108家,祀主不僅包含開發江南的始祖泰伯,更涵蓋如吳越王錢鏐、唐相李紳、宋相司馬光、明尚書于謙、清尚書嵇曾筠等歷代名臣。惠山古鎮祠堂羣,承載着清廉有爲、精忠報國的價值觀,2006年成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1世紀以來,惠山古鎮着重於舊有文物的保護和修復。如今惠山古鎮三期啓動,有着化古爲新、汲古潤今的藍圖。其通過深挖歷史資源,將龍光塔、寄暢園、映月堂、惠山泥人博物館等文化地標串珠成鏈,將惠山浜沿線等“T臺”做深做透,突出國樂主題,讓市民遊客從山、泉、鎮、樂中體會無錫風貌。

這裡既承接過去英才薈萃、經世致用的理念,也致力於構建新時代江南人的精神家園——民族音樂,有着滌盪心靈、化民成俗的魅力。

名曲“二泉映月”,就出自惠山“天下第二泉”的泉亭。阿炳家離此處不遠,他的鄰居、熟人都能從曲聲判斷他這一天的心情。阿炳中年後靠賣藝艱難度日,卻從不肯接受平白無故的施捨。有時爲了學幾招樂器技法,眼盲的他接連數天,每天往返幾十里路,堅持求教,學到了便喜不自勝。

當《二泉映月》飄出惠山,飄出無錫,迴盪在世界各地的大劇院、音樂廳時,它所激盪起的人生的百感交集、生命的低迴跌宕,已經超越了時代和環境,傳遞出博大無形的文化魅力。

無錫拈花灣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國平介紹,惠山古鎮三期立足於享譽世界的二胡曲“二泉映月”IP,生髮出“二泉獎”“音樂堂”和“國樂之城”等新的精神、物質標籤,從場景、情景和意境出發,迴應年輕消費者的需求,也爲無錫創造出新穎的時代名片。

除了民樂,無錫進一步開發煙火、書香和山水爲代表的“資產”,把象徵“時間停滯”的街區和瞬息萬變的時尚潮流相結合,既有反差,又有觸動,“老樹”也能開“新花”。

以熱鬧煙火氣爲代表的,是崇安寺。它和上海城隍廟、南京夫子廟秦淮河、蘇州觀前街並稱“江南四大特色街區”。人民路上的侯桐少宰第、秦氏舊宅會修繕復建,鄧侯弄10號、楊公基舊宅會進行移建。不同時代風格特徵的老建築按原貌修整後,呈現出串珠成鏈的璀璨“文化帶”。

小婁巷是無錫書香文化的標識地,又稱“才子巷”。九百多年來,短短小巷走出一位狀元、十三位進士、十五位舉人和近八十位秀才,書香綿延,世家沿襲。小婁巷如今是江南歷史文化體驗街區,集合古韻、潮品、藝術、文創四大圈層。

小婁巷二期將打通南北兩側的商業空間,有望成爲對標成都太古裡、上海新天地的中心城區社交度假場所和城市文化生活聚集地。

“最無錫”的山水,要數清名橋一帶。南長街至清名橋一千五百米的河段,又叫“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白牆黑瓦,屋檐錯落,河道窄且長,兩岸炊煙裊裊,人聲鼎沸。經十六年保護、整治和復興,清名橋是最具江南文化特色、最顯運河古韻風情、最富文化旅遊活力的文商旅融合高地。

今年,這裡將提升“夜宿”功能,大力推進古運河德懋堂酒店、清名橋·英迪格酒店的建設運營,計劃2024年新增整體客房五百間,從而延長消費時間,拓展消費空間,發揮“夜經濟”的潛在活力。

無錫市樑溪區委書記朱剛表示,近來圍繞惠山古鎮、古運河、崇安寺、小婁巷等傳統古蹟的復興項目,都是要延續無錫的“文化底蘊”,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雙輪驅動”,着力推進文商體旅高質量融合發展。他給老城區提出三大定位:文化,時尚,友好——正涵蓋了人文、經濟和“共同發展”的題中之義。

歷史文化是源,城市發展爲流,源遠方能流長。可以說,無錫在樑溪區推動的一系列大型文商旅項目,將歷史文脈遺產和可持續的市場化方式兩者進行有機結合,既弘揚歷史人文精神,以文脈凝聚共識,同時賦予江南文脈傳統和江南的市場化經濟底蘊以新的時代意義。

站在運河匯的頂樓,放眼是鱗次櫛比的房屋,運河蜿蜒而來,在腳下輕盈地轉了一個彎。一樓廣場的臨水舞臺,不定期演出《二泉映月》多媒體光影芭蕾舞劇。每到節目演出時分,舞臺前人頭攢動,掌聲如雷。平日,人們喜歡在咖啡廳的戶外座位小憩,美食家隔三岔五就來挖掘“寶藏小店”。

運河匯的“日子”是樑溪生活的一個縮影。

文化自信催生共識,共識激發共爲。將文化傳統轉化爲城市動能,精神富足的前提下強健其“體魄”,無錫市樑溪區的做法是老城區煥發新活力的有力樣板。

首先,以經濟活動“活化”文脈,是無錫發展過程中文化動力和經濟動力的“雙向奔赴”。

據無錫市樑溪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荊洪明介紹,今年集團在(擬)建項目有三十六個,總預算超過二百億元。

像運河匯,就是樑溪區對工業遺產進行活化利用的一次成功實踐。原無錫鋼鐵廠的鏤空磚砌築元素、老牛腿柱、舊屋架體系等工業遺蹟被很好地保留和改造,傳承並喚醒了無錫民族工商業的時代記憶。運河匯精選業態,藉助時尚買手街、高端品牌首店、設計師工作室以及各小衆品牌等,展示更爲新潮的生活方式,從而吸引更多年輕人、更具消費活力的人羣。

其次,爲經濟產品賦予人文價值,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樑溪文旅集團在文創產業開發方面,形成了以“運河遊”爲核心品牌、十個系列近百種產品。

在文創園區方面,集團管理的蓉運壹號文化創意產業園已經引入近二百家商戶,文化類企業佔比保持七成以上。北倉門文化創意產業園由百年蠶絲倉庫改建而成,是國內民營資本率先試水“保護工業遺存、發展文創園區”的標杆之一。

第三,打造人文與經濟交融的共生平臺,推動老城區的城市更新與產業變革,提高製造業佔比。

今年6月,百度智能雲文心千帆大模型(無錫)創新中心落地無錫樑溪區。這是文心千帆的全國首個區域私有化部署。項目由樑溪產發集團與百度合作投資,將建設爲全國首個百度文心千帆大模型賦能中心基地,涵蓋文心千帆科研中心、智能製造工場、人才創培基地、運營服務體系等。

文心千帆落戶在清名路 318 號,拐過一個路口,就是舟楫往來的古運河——最傳統的江南風致與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科技,碰撞出了火花。

2023年6月7日,樑溪人才集團與百度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共同建設百度智能雲文心千帆大模型(無錫)創新中心

這是樑溪區當前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各個揹負“歷史包袱”的老城區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傳承歷史文脈和工商淵源,高質量推進城市更新建設;一方面抓住戰略疊加機遇,大力補齊科技創新、產業基礎等發展短板,推進都市工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

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上,2022年底,樑溪科技城正式成立。無錫市《關於支持樑溪區更新煥新高質量發展打造現代化精彩城區的意見》中指出,支持樑溪以樑溪科技城建設爲重點,試點設置新型研發機構,全面強化中心城區“科創基因”;支持樑溪以“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創建”及“國家級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創建”爲主線,打造大運河文化帶上的樣板區和示範段,對樑溪深入實施“百巷樑溪”“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給以支持措施。

樑溪科技城不僅推動區內產業結構“布新”、增長動力“轉新”、城市功能“更新”、發展環境“出新”,也將成爲無錫“一帶多點”協同創新格局的重要支點、支撐區域未來發展的關鍵引擎,以地標產業打造“城市名片”,爭做無錫的“城市代言人”。

放眼國際,大國發展經驗表明,文化和經濟正如人類社會發展的兩個車輪,經濟奠定發展的物質基礎,文化提供發展的動力和價值導向,二者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人文經濟學強調人文與經濟相融共生,爲的是成果全民共享、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在無錫,物質富足和精神富有密不可分,共建共治共享的人民城市漸漸有了雛形。

無錫城內,越來越多的商業活動正藉由文化藝術語言、文旅深度融合的活動內容,構築起新的消費場景,展現着老城廂的新活力,也爲更多的市民和遊客提供文化的滋養和愜意雅緻的生活方式。

在運河匯,上海藝術家楊建勇展出了“運河深處的江南”主題藝術展覽。在老廠房改造而成的公共文化空間,通過數字化手段的加持,他展示了最新創作的江南、運河主題畫作三十幅。在他看來,這場展覽比在常規的藝術展廳裡展出更貼合作品意境,因爲商業和藝術一樣,都需要新的碰撞和嘗試才能帶來持續的活力。

在崇安寺二泉廣場,無錫百草園書店舉辦了“閱見樑溪接力誦讀活動”,引發市民遊客爭相參與。通過接力共讀一本好書,每位參與者都領到了一張“溪閱卡”。這張卡是樑溪區全民閱讀辦推出的惠民服務,轄區內的書店、影院、咖啡店三個行業共三十餘家企業都參與進來,持卡消費可享折扣,爲大家解鎖了文化消費新模式。

迎龍·漫咖啡圖書館通過改造民國時期老廠房,配以老榆木桌椅、各色水晶吊燈、精緻綠植等裝飾,讓年輕時尚的咖啡館、書香濃郁的圖書館與民國老建築和諧融爲一體,讓市民在工作生活之餘,就近享受公共文化的滋養,品味“慢生活”的舒適愜意。

小婁巷42號,是原民國時期著名民族資本家張孟肅先生的宅邸,經過改造和更新,如今成爲“小巷有戲茶館”。現代化的服務融合在古色古香的建築中,觀衆可以“沉浸式”觀賞一場傳統錫劇,以現代人身份體驗古人的雅趣。

小婁巷共走出一名狀元,十一名進士,十五名舉人,八十餘名秀才,具有無錫「才巷」之美譽

錢鍾書故居的第三、四進已升級改造成爲“鍾書客廳”,不僅復原了錢鍾書創作的情景,還包含了數字化、沉浸式、“閱讀+”等新型文化產品。過去只能走走看看的名人故居,成爲了符合當下時代屬性的文化交流場所。

唐詩三百首編撰者孫洙和世界語學者孫國璋的故居,如今是樊登書店。藉助樊登書店的品牌,故居不僅有了一處雅緻閱讀空間,更成了樑溪一處有格局、有深度、有活力的文化新地標。

另外,無錫市樑溪區還依託古運河文化底蘊,理清“大運河+文化+品牌”的思路,以文化雅集、名人文化、愛國教育爲指引,突出文化交流作用,打造文化交流空間。通過開展樑溪運河故事、運河新文化等系列文化雅集活動,吸引專家學者、文化名人、行業精英來分享講述、展示交流、思維碰撞,並引入城市級公共活動以及富於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文化藝術事件,作爲日常使用的有益補充,構建核心文化交流平臺、城市會客廳,提高其影響力和知名度,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

回溯人類城市的發展,除了少數近代崛起的新大陸城市之外,任何一座偉大的城市無不是人文和經濟雙重名城。

文化是城市的根,是人的精神狀態和智慧水平的折射,而經濟是前者的“物質產出”。與此同時,經濟的向上又能推動文化繁榮的可持續,讓城市在富足的狀態上,誕生更美好的人文之花。

從歷史中走出的無錫,正是如此。百步之內即有一處歷史文化名勝的狀態,印證了無錫崛起爲中國近代工商之都、並在改革開放之後敢爲天下先的必然。如今,傳承江南文脈、打造城市文化“軟實力”,則需要更科學的城區建設,並將文化、科技和市場化手段進行有機結合,這些無不是“軟實力”的“硬支撐”。

以文聚力,人文和經濟良性互動的新實踐,必然爲中國式現代化和城市高質量發展凝聚新的內在動力。在無錫,在樑溪,我們正看到這種向上的力量,聽到向上的聲音——那是蘊含在《二泉映月》裡的發展密碼。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實習生謝可洋對本文亦有貢獻)

作者 | 榮智慧

編輯 | 譚保羅

統籌 | 查一鳴

排版 | 靜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