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者靜靜發光

獲獎作品之一《你好嗎?》,作者臺灣科技大學吳貴鳳李英琴黃沛弦林霓。(田園城市提供)

拍照、創作是幸福的,尤其可以用自己的專長去回饋我們生長環境。很開心有機會參加中央大學公益傳播中心所舉辦的「公益傳播獎暨國際論壇」,並能連續三屆擔任工作坊業師及決審評審,同時將第二屆成果發表的作品編輯成《人道靜靜發光》一書。

有人問我這本書的特色是什麼?我想說的是「年輕、活力、溫暖,不再用悲情喚起同情…」。這本書及這個活動最有影響力的是,「喚起大家珍惜我們身邊的每個人」,「每位參賽者賺到的不只是比賽的金錢,而是『愛心』,所以要學習珍惜當下,珍惜我們可以儘自己能力去協助他人的機會」。

培福有福,知福幸福!」聖嚴法師這句話看起來很簡單,能懂得且珍惜的應該不多,能做到的更少!公益傳播中心主任沈建文引用了喜劇演員查理.卓別林於電影《大獨裁者》中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思考太多,感覺太少。我們不僅需要機械,還需要人道主義。除了聰明,我們還需要仁慈和溫柔。沒有這些特質,生命將變得暴力,所有一切也將迷失。」放在書中,來形容人道者的特質與作爲一位人道者是件多麼幸福的事。

第二屆獲得影響力攝影家的團隊作者之一的吳貴鳳,回憶起參加工作坊及進入決賽的過程,「在拍攝過程中,發現並不只是記錄,而是可以成爲美好的回憶,讓他人難以忘懷的溫暖,更甚者可以鼓動人心起而效仿,形成良善循環。運用媒體的力量爲世界帶來美好,用正面的影響力改變世界。」在拍攝完不久,吳貴鳳的被攝者離開人間,這組照片成爲被攝者家庭用來回憶家人的最佳禮物。

「認爲罹患這樣的病症,對於突然發病的家庭來說,無非是打亂了所有生活,但他們仍沒有放棄,還是一樣找尋其他出路繼續生活下去。」獲得第一名的作者之一簡必丞說。他回憶整個拍攝過程,「團隊體會病友與家人需要的,不僅僅是保有距離的同情,而是一種生而爲人的平等與尊重」。這次攝影經驗讓簡必丞拍攝團隊深獲震撼與啓發,並決定將部分獎金捐給拍攝家庭。我想,這正是愛的表現,攝影者心中有愛,作品自然會感動觀者

以「溫泉教會」爲故事主軸的影片《一杯咖啡,溫暖金侖孩子的心》、漫畫《溫心咖啡屋》皆描述花蓮谷若思全人關懷協會牧師及師母無微不至的照護弱勢小孩。陳牧師長年關懷兒童及青少年成長,早年主持花東地區雛妓救援工作,是推動《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立法的推手之一。2011年卸下服務近20年的花蓮善牧中心執行長職務,心中掛記偏鄉及弱勢社區的孩子,因而成立「花蓮縣谷若思全人關懷協會」,簡稱「谷若思」,即是「Growth」的音譯,有成長、茁壯之意,期許以愛與關懷,帶給弱勢家庭的孩子適當協助。

「到底什麼起心動念讓我們可以一直用攝影去關心需要被關心的人?」在第三屆公益傳播論壇中,我問了臺上兩位講者黃子明曾敏雄老師,同時也問問自己,還能繼續堅持用攝影貢獻給這片土地多久?臺下則有人詢問「照片成功的地方、有力量的地方來自哪裡?」我以爲,「光線、構圖都是其次,攝影者心中的愛才是最有力量的。照片的好,來自於攝影者心中的那分愛,那分愛包含作者的想法、攝影者拍攝的起心動念及作品的展呈方式……」,要賺錢不一定得靠攝影,更何況能用攝影賺大錢的並不多,但能用自己的專長爲社會貢獻綿薄之力,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論壇裡,播放着林靜憶導演的影片,這影片讓人感動到眼淚直流,她拍攝家人,拍攝失智的父親,拍攝因車禍不良於行母親,片名《人生其實(70)纔開始》。這部影片讓我感覺沒有理由也沒有權利「放棄自己」,而要更加珍惜每個當下。

大學時,老師曾告訴我,攝影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我以攝影爲終生職志,究竟改變了什麼?我只知道拍照是幸福的,技術不是攝影的萬靈丹,好的紀實攝影作品,有時更接近文學,照片說明如詩詞上的情緒,故事情節的起承轉合。好的攝影者清楚自己的職責,儘可能拍攝自己生長環境與時代關聯性,且用圖像語言將所有看到、想說的話,流利地說清楚。我相信,這就是攝影的真諦。

1936年美國攝影師Dorothea Lange在經濟大蕭條時期,接受美國聯邦農業安全管理局(FSA)委託,前往農村進行拍攝,並因而拍到一件成爲經典作品的《移民者的母親》(Migrant Mother),讓她躍上國際舞臺打開知名度,成爲美國傑出攝影師之一。

《移民者的母親》中母親和兩個孩子待在工人帳篷外,等待前往修車的丈夫歸來的影像令人印象深刻,她捕捉了母親深邃美麗的眼睛裡透出的深深疲憊。這件作品並於1941年被授予古根海姆學者獎。她曾在1960年講述關於這件作品背後的故事,「我看見並接近這位飢餓又絕望的母親,就好像被一塊磁石吸引。我不記得我是如何向她解釋我自己或者是我的攝影機,但我依舊記得她沒有問我問題。我向她走去,沒有問她名字和過去,她告訴我她32歲了,她說他們靠附近凍壞的蔬菜和小孩捕捉來的鳥類存活。她告訴我她賣掉了車子的輪胎去買食物。她靠在帳篷上,孩子們坐在她四周,好像知道我的照片可能幫助她。所以她讓我拍攝,這就像是一種平等的互惠。」

Dorothea Lange不僅記錄着美國大蕭條時代農業災害狀況和災民的處境,更透過攝影將那些小人物的故事傳出去,有效的協助政府的農業改革和救災工作。

人生的意義究竟爲何?或許都不是幾張照片或藝術創作可解答,然而這些卻可以提供後人觀看,探究和思考的途徑。我們也許跟着前人的路在走路,也許還在找路,但如果沒有這些過程,怎知道前面還有什麼風景呢?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爲道,退步原來是向前。」布袋和尚告訴我們的,不需要汲汲營營的追求,當退一步去做事,看待每件事,我們得到的會更多!《人道者靜靜發光》一書,在書末,引用了莎士比亞的一段話:「慈悲不是出於勉強,它是像甘露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它不但給幸福於受施者的人,也同樣給幸福於施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