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上「數位海洛因」了嗎? 孩子從沉迷一路玩到上癮被3C綁架

圖文/今週刊

今年3月,臺北市民國小一名小五男童,疑似因爲父母沒收手機而跳樓輕生,「這跟毒品上癮一樣,有戒斷症候羣,請家長不要輕易沒收小孩手機。」從「沉迷」到「上癮」各國防護網提升至國家層級今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在第11版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已經正式將「網路遊戲成癮」(Internet Gaming Disorder)視爲一種「病」,與酒精菸草咖啡因、毒品和藥物濫用並列,都是上癮的精神疾病。而智慧型手機始祖,蘋果iPhone面世11年的今年,「美國洛杉磯退休教師基金會」在1月寫了一封公開信,給蘋果現任執行長庫克,上面寫道:「作爲持有蘋果股票市值20億美元的股東,我們呼籲蘋果應該負起責任,控制iPhone對孩子影響。」不久後,庫克在對英國哈洛學校70位學生談話時也表示:「我不贊成過度使用科技產品……;蘋果並不希望人們『隨時都在使用我們的產品』……。我沒有孩子,但有個外甥,而我禁止他使用社羣網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則用「數位海洛因(Digital Heroin)」報導此現象;長期投入該領域臨牀治療的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資深主治醫師臧汝芬則沉痛地說:「就像吸食『網路鴉片』般,已經不容許再觀望了。」智慧型手機文明病成癮遍及各世代、影響生活依照世界衛生組織對「網路遊戲成癮」症狀的定義爲:無法控制自我地打電玩,生活中愈來愈以電玩爲優先,而忽略其他日常活動,即使知道有負面影響,仍持續增加打電玩的時間,以致嚴重影響個人日常生活正常運作 ,包括健康、家庭、學校、工作等層面,且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才能確診。「上癮」,會發生哪些不良後果?除了影響視力不佳等問題外,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暨副教授柯志鴻的研究中發現:「網路成癮者功能性磁震造影(fMRI)上的大腦活化反應顯示,成癮者有易於渴求喚起以及衝動控制不良的問題。」網癮伴隨共病出現無法專注、情緒焦慮或過動伴隨着網路遊戲成癮而來的,還有孩子的專注力不集中、情緒問題、焦慮和過動等,更惡化了成癮的嚴重性。「臨牀上發現,(網路成癮)10年前約佔就醫者的6分之1,而今是一半左右,整整提升約2倍」臧汝芬分析,「同時約有3分之1者,帶有焦慮或過動等情形。」易媽媽原是一名擁有兩個孩子、雙薪家庭的母親,家住臺北市。孩子國小時,不提供3C產品,到了國中二年級某一天,老師通知,孩子向同學借了2千元買遊戲點數,才發現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送他進去病房時,要先經過兩道門,將所有數位產品收起來,只剩換洗衣物和書籍。前後住了10天,爸爸陪住3天,治療過程中,有服用注意力不集中的藥物,每天心理輔導外還做體操。」 法令管制落實執行全民正視問題是關鍵第一步「數位海洛因」侵襲着國家未來主人翁的大腦,也削弱國家競爭力的儲糧。「需要政府跨部會管制,並落實到第一線執行面,不然5年後弊端就會浮現:不是年輕人力缺乏,而是素質不好,這纔是真正的動搖國本。」一位曾任醫院院長者,提出他的隱憂。「想想小孩對遊戲爲什麼會上癮?他們的需求和滿足感在哪裡?」國家衛生研究院羣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請父母們多加思考。 (閱讀全文…)

本文爲精采摘要,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週刊》(第1136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猛生小孩已來不及! 教育、國防、長照大崩壞擁抱數位化科技,Nike靠3招創新體驗,成全球最有價值品牌60歲老董拚數位化 讓老球場連賺十年爲什麼大人可以生氣,小孩卻不可以?臺灣人爲什麼不敢生小孩?數據帶你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