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發展差距如何影響清潔能源應用?專家建言發展模式

不同區域、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會如何影響清潔能源的應用?

5月30日至31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城市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論壇大會(下稱“博鰲亞洲論壇綠色發展大會”)在四川成都舉行,來自綠色能源、低碳經濟等領域的企業代表和專家出席會議,就區域發展差異和清潔能源運用等話題展開討論。

論壇舉辦期間,湖北經濟學院低碳經濟學院副院長、國際能源轉型學會副秘書長王珂英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清潔能源的使用,從終端來說,最大推動力是電氣化轉型,電氣化轉型涉及工業、交通、建築和居民生活這幾大項。

王珂英表示,電氣化轉型,不單單是說把電力從煤電換成太陽能發電或者是水力發電,更重要的是替代煤炭。就區域分佈來看,電氣化轉型是很不均衡的。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工業壓力不是那麼大,產業結構相對來說第三產業發展較好,城鎮化發展步伐比較快,因此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或精細化轉型上是較快的。上述地區在經濟上有能力,包括政策支持和財政支持,還有企業自身的能力。事實上,煤炭鍋爐和電力設備這塊的替代能力,對工業企業來說是很大的成本。欠發達地區工業壓力較大之時,在這方面的投入也會相對滯後。

不同區域經濟能力和工業產業結構佔比的差異,導致各地在清潔能源的使用情況上呈現不一致的情況。

王珂英以西北地區資源稟賦舉例稱,當地在太陽能、風能等領域有較大的資源稟賦優勢,但同時,當地傳統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的資源稟賦也較好,亦是當地支柱產業主要使用的能源。當地化石能源成本較低,安全有保障,運輸距離較短,這導致當地產業對化石能源較爲依賴,因此在短時間內難以順利完成傳統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轉型。

當談到城鄉發展差距如何影響清潔能源使用時,王珂英告訴記者,從自然資源儲備量來看,農村在光能、水電等方面的儲量是比較豐厚的。但是農村缺乏大規模或者集中式開發的能力。農村基礎設施不足,即便是開發後,電的運輸的儲存的基礎設施也對上游開發有所限制。

就分佈式能源開發利用而言,確實是很重要的方向,但我國未大規模推廣自給自足式的分佈式開發模式,主要受限於成本問題。特別是當集中式發電項目變多、供能變大時,分佈式發電在規模上不佔優勢。其次,電價補貼或會給當地財政造成壓力。此外,鋪設在農戶家中的光伏板在安裝使用一定時間後還需進行維修,在補貼不足的情況下,相關費用需考慮農戶是否能承擔。

現階段,我國雙碳目標前期主要關注在城市,因爲城市涵蓋了大量的人口生活和工業生產,幾大溫室氣體產生的主要來源多以城市爲集中區域。伴隨着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在清潔能源集約式開發上有更大的潛力可以挖掘,農戶的人均用能已經基本上趕上或者超過了城市。

在博鰲亞洲論壇綠色發展大會舉辦的新能源促進高質量發展分論壇上,聯合國環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綠色經濟責任教授諸大建表示,幾十年來講西電東送,過去化石能源主要來自於西部,而東部需要能源卻缺乏化石能源的資源。接下來要走向非化石爲主的能源結構,這樣的能源結構多部分來源,首先來源於身邊,其次再在遠方。他建言,提高中國東部能源自給率,首先東部能源身邊來,然後再從遠方來。

會上,當談到西電東送的成本問題時,明陽集團聯席董事長、智慧能源投資事業羣CEO汪海濤表示,海上風電發電每度電不超過兩毛錢,運到岸上沒問題,這能解決過去西電東輸的成本問題,還解決了國家能源安全問題。他還表示,現在“能源革命”在基層組織,每天都在發生變化。變化即是創新,光在創新,風也在創新,老百姓直接參與發電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