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出口開門紅 同比增長逾50%

解放日報訊(首席記者 李曄)春節迄今,上海海通國際汽車碼頭成“全勤碼頭”,每天都有貨輪啓航。2月17日大年初六,2159臺雷諾電動車完成海關查驗後駛入滾裝船目的地英國;第二天,牛年首個工作日,上汽旗下品牌車共457臺發往南美新春開局,上海口岸汽車出口開門紅,海通碼頭僅1月份就已出口各類汽車逾2萬臺,同比增長超過50%。

上汽集團出口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國產車在上海海通國際汽車碼頭裝船。解放日報記者海沙爾孟雨涵攝

外港海關負責海通碼頭汽車進出口查驗的丁浩樑感嘆,去年以來,他對出口汽車的查驗工作量陡增。在他看來,海通碼頭近十年來始終以“進口”爲主,但這一格局卻因新冠疫情發生逆轉——整個2020年,上海外高橋口岸進口和出口車輛分別爲31.3萬臺和30.5萬臺,兩者之間僅相差8000臺。

這種前所未見的進口、出口不相上下的情形,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去年疫情發生以來,海外大量工廠停產,導致部分本可由當地完成的產能,向率先復工復產中國轉移;去年起,歐盟開啓史上最嚴碳排放法規過渡期僅一年,無法達標的企業將面臨鉅額罰款。與此同時,歐洲各國均提高或擴大了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額度和範圍,歐洲由此迅速成爲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適逢中國汽車品牌多年持續加大海外市場銷售力度進入豐收期,穩穩接住了歐洲新能源汽車爆發式增長需求;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日益成爲上海口岸汽車出口增量的主力之一。來自特斯拉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摘要,在上海超級工廠,特斯拉Model 3的產量已提升至每週5000臺以上,並在去年底開始生產Model Y。這些車型供應中國本地市場外,也承擔爲世界生產的重任。去年10月,首批7000臺Model 3自上海銷往德國、法國,今年的出口力度無疑將再加碼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去年第三季度起海外部分產能逐漸恢復,國外車企也加速向中國交貨進度,寶馬保時捷等品牌車每月以四五千臺的規模登陸上海,但種種跡象表明,上海汽車出口增速並未降低,中國本土品牌車企承接並且鞏固住了全球疫情中所產生的機會——2020年1至5月,因海外疫情,上海市汽車出口同比增長高達30%;再看2020年全年,上海市汽車出口增幅依然高達39.9%。

這組數字證明,中國本土車企的產品品質正逐漸被高門檻市場所認可。如上汽大通MAXUS EV30新能源車,在高寒地區挪威已收穫超千臺訂單江西省去年最大一筆出口汽車訂單爲愛馳汽車,已有數百臺歐版愛馳U5發往比利時和法國;另外,吉利旗下極星品牌新能源車,僅去年6月就有1285臺出口歐洲,而這僅是極星全球交付的序幕而已。

據海通碼頭透露,上海作爲全國最大的汽車進出口口岸,正改變以往“出口產品低端、輸出市場低端”的局面,從過去60%以上出口拉美非洲中東等地區,轉爲而今歐美、新西蘭、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佔比接近50%,透射出高質量發展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