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原來你是這樣的的竹泉村·紅石寨

從十月一日至今,景區遊客量持續火爆,景區內外比肩接踵、人流如織。

今天,有位叫“有那麼點兒意思”的同學,寫了一篇有關最美鄉村的遊記引爆了網絡:

不到十個小時的時間,170萬+的閱讀量,近六千條評論,看來大家對竹泉村·紅石寨的關注度空前高漲啊!

到底發生了什麼,讓竹泉村·紅石寨景區一下就成了“爆款”呢?

雖然內容中出現的“人影都看不到”、“過氣”等字眼一看有點“嚇人”,但看完配發的圖片,只想說這位同學文不達意、圖文不符啊,這“標題黨”水平不高。

那景區的實際情況是怎樣的:

很多遊客被擁堵和人滿爲患所困擾,但是在竹泉村·紅石寨景區,因爲有公安、救援隊等相關部門和景區工作人員的有效管理和疏導,遊客在這裡既能感受到歡樂和熱鬧,也能享受輕鬆休閒的快樂旅程。

對於門票價格,看來這位同學並沒有瞭解清楚,容小編來詳細介紹一下:

竹泉村門票原價98元/人(包含動物表演、鳥藝表演),紅石寨門票原價60元/人(包含摩天輪);也就是竹泉村+紅石寨景區的套票原價是158元/人。

現在景區做優惠活動:兩景區套票是128元/人,包含動物表演、鳥藝表演和摩天輪三個遊樂項目,還可以免費乘坐來回兩個景區之間的觀光車。

另外,我們還有免票政策:1.2米以下兒童、70週歲以上老人,以及一些特殊人羣有效證件享受免票政策;

以及半價優惠政策:1.2米至1.4米兒童半價,60-69週歲老人憑有效證件享受半價優惠。

剛纔說了兩景區套票裡面動物表演、鳥藝表演和摩天輪三個遊樂項目是免費體驗的,還有景區內的一些民俗表演、汽摩特技表演等都是免費觀看;另外遊樂區鞦韆、攀爬網等一些簡單的遊樂設備和拓展設施也是免費體驗的;還有滑草、漂流、碰碰船等老少皆宜的遊樂項目由於人力和設備維護成本,是要另外收費的,在遊樂區都有價格公示,由遊客來自由選擇。

景區裡的煎餅卷大蔥是周邊村子的大娘們現場手工攤制的,熱乎乎的煎餅捲上新鮮的大蔥、地道的辣醬,根據需要還可以選擇捲上雞蛋、火腿腸等,售價5-7元不等,並不只是一張煎餅的價格哦!這位同學也說了,味道是非常的好吃。

另外景區裡還有粉皮卷大蔥、特色炒雞、炸金蟬、炸螞蚱、沂蒙全蠍和小豆沫等沂蒙特色美食,任你選擇。

說起我們的民宿,外觀是茅草覆頂、砌石爲牆,內部是沂蒙本地風格的特色裝修,空調、熱水器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既能讓入住的遊客享受到舒適和便利,更能體驗“靜悟竹影搖曳,隔牆聆聽清泉”的優美意境。

爲了有更好的體驗,房間的價格會隨着季節變化和供求關係來上下調整,是來訪的遊客住宿的第一選擇,特別是節假日期間可謂是一房難求。

這位同學說:雖然有大量遊客涌入,但是部分工作人員的臉上卻隱藏着一股焦慮……

我想說,這些可能是這位同學的主觀臆斷了,在景區經營小吃和展示老手工藝的都是周邊的村民。景區響應國家精準扶貧的政策,將他們返聘到景區經營小吃和手工藝等,平時所有收入歸個人所有,景區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

作爲觀光型景區,有淡旺季是很正常的,旺季的時候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和用心經營有了比以往更多的收入;而淡季來臨的時候,多與家人相聚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未嘗不是另一種幸福。

近兩年,竹泉村·紅石寨景區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的號召,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爲周邊村民提供就業平臺,他們的收入相比之前大幅增加。

從他們臉上並沒有看到焦慮,每個人除了滿足的笑容,還有對地方小吃、民俗工藝的執着和匠心。

前不久中國水利報就竹泉村精準扶貧做了大篇幅報道(節選):

一個水利風景區改變一個山村命運 ——山東泉水利風景區精準扶貧的做法和啓示

山東竹泉村科學開發山水資源,打造水利風景區,以景區搭建旅遊平臺,以旅遊平臺發展服務產業,以服務產業享利於民,爲欠發達地區扶貧攻堅提供了不少新鮮經驗。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共享發展的理念。爲貫徹這一理念,推動全國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中央又做出了對經濟欠發達地區貧困農村實行精準扶貧的策略。爲此,各地從實際出發,採取多種方式特別是開發性扶貧的舉措,加強造血功能,從根本上幫助羣衆脫貧,帶動羣衆致富。山東省竹泉村的巨大變化和羣衆命運的改變就是這方面突出的典型。

招商引資打造水利風景區

竹泉村是山東臨沂市沂南縣銅井鎮的一個小山村,人口近500人,有可耕地450畝,村莊佔地近百畝,村子有山有水有泉有竹,還有一座中型水庫,自然環境較好;村落存續歷史比較悠久,仍保留了古村落形態和部分農耕文明。

由於歷史的諸多原因,這個村長期封閉、落後、貧窮。新中國成立前,只有一條山路外通。新中國成立後雖然重修,但依然山道彎彎、崎嶇不平,進出困難。全村識字人不多,一些傳統的手工製品只在近距離範圍內交易,經濟以自給自足爲主。改革開放後雖然村經濟有了一定發展,羣衆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然而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2007年也僅達4000元,是遠近知曉的貧困村

2006年,沂南縣提出“興文旅、惠百姓、促脫貧”方略,對貧困山村加大扶貧攻堅力度。竹泉村的山水資源優勢和具有開發的潛力引起了縣、鄉領導的重視,他們在科學論證後,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山東龍騰集團對該村進行投資開發,打造水利風景區。因政府引導較好,協調解決了開發中的諸多矛盾,特別是建立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村民積極參與。山東龍騰集團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以“保護性開發”爲原則,保護與開發並重,注重保護古村落,積極發展風景元素,因而開發工作比較順利。

竹泉村的主要做法是:在村西建立一排排新居,村民整體搬遷,每戶都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村民得到安居;對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對山泉進行保護,並通過工程手段使泉水環村潺流,遊人隨時伸手可掬;對村巷進行保護性改造,興建二帶、四街、六巷、二十四橋;大力發展以竹林爲主的植被景觀,配套建設通村道路和景區安全保障等基礎設施。開發建設兩年,一個山村生態型水利風景區迅速誕生,2009年7月開門納客。2011年,竹泉水利風景區被評爲國家水利風景區。

自然資源稟賦奇特。風景區內山泉潺潺,長流不息,茂林修竹,滿山遍村;泉依山出,竹因泉生,民繞泉居,竹圍民居。自然環境與人居村落協調一致,體現出泉鄉個性、竹鄉美景、農家風情的新風貌,已成爲具有沂蒙特色的原生態綜合性鄉村旅遊度假區。

農耕傳統文化部分保存。由於爲古村落,加上長期比較封閉,竹泉村部分農耕傳統文化仍然保留。不少家庭會竹編、草編、釀酒、手紡、面捏泥人等,手工製品精巧迷人。遊人來到這裡不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也能體會到濃濃的“鄉愁”和“鄉情”。特別是青少年可以品嚐到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農耕文化韻味。不少青少年觀看以後不僅購買手工藝品,還爭相與製作的農民合影留念。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通過水利風景區開發建設,竹泉村完全成爲生態型旅遊景區,山上鬱鬱蔥蔥,村落掩映叢中,遊人走在園中,園在水環綠中,芳草茵茵,鳥語花香,古樸自然。

水利風景區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竹泉水利風景區開張不久,就引爆市場,客流量不斷攀升。2016年,遊客人數達100萬,直接旅遊收入近億元。不僅開發商得到了投資回報,也助力和帶動了村民脫貧致富。

依規保障村民合法的土地流轉收入,並如期交還農民。按照合同規定,土地流轉租讓金每畝1000元,竹泉村流轉土地500畝,人均一畝,每人每年應得土地租讓金1000元。在政府的監管下,村民這份合法收入每年如期到賬。

讓村民參與景區服務。由於地方政府的正確引導,開發商正確地認清企民之間的“舟水”關係,因而村民大都能參與景區服務工作。水利風景區長期用工200餘人,其中有120人爲竹泉村村民(佔村民總數25%),人均月工資2000元左右。

在新社區助民開辦農家樂、商店、民宿等。全村150戶村民,其中75戶都分別興辦了類似的服務業,一般的每戶年收入30-40萬元,規模較大、品位較好的年收入可達100萬元。地方政府主動爲這些實體辦實事,如貸款、減少行政審批、培訓人員等,使這些服務性的民營企業健康成長。

允許年老體弱但又有一定技能的村民在景區生產傳統的手工製品,如編織竹器用品、紡線、烙煎餅、釀酒等。每人每天都有一定的收入。

對景區租用土地上收穫的核桃、油桃、山果以及蔬菜、水果,仍由原來擁有土地使用權的村民採摘出售,收入歸己。

這樣算下來,從水利風景區接納遊客後,全村村民年收入達3萬元左右,一下子摘掉了貧困的帽子,並迅速致富,融入了全面小康的生活,幸福指數也大爲提升。

另外,竹泉水利風景區還輻射帶動周邊左鄰右舍鄉村脫貧致富。竹泉村周邊的好幾個村子發展小型餐館52家,使近百人既不離土又不離鄉就當上了小老闆;周邊不少農戶開發農產品加工,有6家創出了品呵呵飲用水、杜山名谷、劉皇叔婆子雞、先保農莊等地方特色品牌,推動了優質農產品的開發。同時,帶動了周邊一些山村搞開發旅遊。紅石寨村是竹泉村東邊的一個大村,也具有一定的山水資源優勢,目前已打造成一個新的景區,並與竹泉村連爲一體。

在政府引導下,竹泉村又先富帶動後富,主動與黃元村、香山村和桃峪村實行戶與戶的一對一對口幫扶。這三個村的125戶貧困戶已逐漸走上富裕的道路。

隨着旅遊市場的發展和規範,竹泉村·紅石寨景區歡迎和感謝廣大遊客的監督,在發現不足、總結經驗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改進完善,提高服務質量,更加合理全面的服務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