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是這樣的區老師

我恰逢佳節,區老師先祝各位端午安康!

有一段時間沒有正兒八經地寫過東西了,主要是剛剛經歷完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一方面得摸一下魚,另一方面也在給自己充電,去了解更多各色各樣的東西。

過完大家最關心的志願填報,壞消息是公衆號熱度降下來了,但好消息是現在還點擊來看的都是鐵粉,而且這一年鐵粉似乎多了不少。如果你有幸點進來這篇文章,那麼大概可以對區老師有個更進一步的瞭解。

作爲一個廣州本地的教育公衆號,很多家長開始關注到我,大概率是因爲在各自羣裡,或者大家自己的朋友分享到我的某一篇文章,某一條視頻,然後入了坑的。

然後入坑久了的家長,大概會發現,我堪稱是教育自媒體裡面的泥石流。

準確來說,目前我的身份應該是數學老師+升學服務提供者+教育自媒體。

數學老師

我不是學校老師,也沒有在機構呆過,幾乎出道開始就是和小夥伴們以工作室的形式單幹。現在因爲有其他工作,所以基本上只教初中小班,高中則留給我們的另一個大佬。

大概是這層身份,大家能感受到的是我的無敵比理性,無論是文章資訊和數據分析,還是中考升學志願指導,還是想問題的角度和思維。

長期給學生上課,令我能夠站在學生角度去思考問題,明白現在的他們究竟在想什麼,要什麼,現在的學生和過去的學生又有什麼不同。你們覺得我有一些特別的,接地氣的觀點,大概也是源於此。

所以,我在志願指導的時候,首先第一個建議,就是家長應該尊重學生,充分溝通,我最近這個月的口頭禪就是“他(她)讀書不是你(家長)讀書”。

升學服務提供者

我在想用一個什麼詞語能夠描述這個身份呢?想來想去沒想到一個高大上的詞語,也不能自誇爲專家(弄不好成了磚家),所以就用這麼一個詞吧。

和各位同行大佬從幼兒園到研究生都廣泛涉獵不同,本小腦瓜子沒有這個能力。目前業務主要集中在中考板塊,高考因爲是全國性的,而且升學渠道多樣,所以需要數據庫和人脈資源,故我們的合作方是大名鼎鼎,專業無比,老闆我還很熟的高考直通車。

小升初由於我主觀的厭惡沒有涉及,我的熟悉程度還遠比不上羣裡的不少家長,要是你問我小升初的話我不回答你絕不是我賣關子,就是我能力不夠。

至於中考,我大概、應該、也許還是算比較專業,比較敏銳的吧。

這個板塊主要是和家長打交道,形形色色的家長,線上線下溝通的無數。雖然某些特定時候量太大讓我抓狂,但在和各位溝通的過程中,我確實也在業務上有所精進,在對很多教育方面的看法也不斷更新和完善,形成目前這一套對教育的價值觀和個人觀點。

教育自媒體

目前,只要不是vip 1v1的中考升學跟蹤諮詢,我公衆號和視頻號的全部內容都是免費的,也沒有搞任何的收費羣(目前10箇中考羣、7個高考羣、2個小升初羣全部免費),靠那點文章和視頻的流量是粥都吃不飽的——爲了不影響閱讀體驗,我的文章甚至都沒有開通文中廣告。

但自媒體也是得吃飯的,只是不恰各位家長的飯,恰飯主要來自甲方。

其實主要包括兩類,一是學校的深度介紹,二是甲方廣告直接投放。

學校深度介紹絕大多數是原創文章,並且建立在到學校多次瞭解,和學校領導多次接觸,並且都說某程度上我個人認可的學校。

甲方廣告的投放,目前只接教育類相關,有資質或者大品牌的廣告。所以大家現在看不到諸如“高考規劃師”、“家庭教育證書”、“有聲書錄制兼職”等我認爲沒有半毛錢作用乃至有點坑人的廣告。可以說,能在我這裡看到的廣告,我認爲甲方還是靠譜的,大家按需瞭解是可以的。

另外,每年尤其是目前升學季,會有不少外市學校來找我投廣告,就是那種給錢就能進的學校。我一貫主張能過普高線首選招考平臺上的學校,所以一律都拒絕了。

恰的飯都經過我們篩選,無論是學校還是甲方投放,不敢說全部都非常好,但靠譜,如果有不靠譜的內容請務必私聊我們。

其他

和純粹複製黏貼分享資訊不同,區老師的這個號會有相當多的觀點性文章。既然是觀點,必然有主觀部分,所以我知道會存在不少反對聲音。這幾年從事上述工作,我逐漸學會站在對方角度思考,理解大家立場和觀點不同,同時不追求說服對方。

如果你在迷茫中,不妨看看我的觀點,多一個思考角度。

如果你感到焦慮,不妨試試學我用更理性的思維考慮問題。

展望

我想,多數家長都會同意,能力纔是伴隨孩子一生的東西。但是當你問我能力應該怎麼培養,我也沒有一個答案,畢竟說是容易,做起來很難,能力的培養是要有載體的,是有計劃的,而非空談。

常聽到有人說,學數學有什麼用,你不會用二次函數買菜。但我可以很確定地告訴他們,學數學能夠培養人的數字計算能力,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而具體的數學題目則是其中的載體。作爲數學老師,我會引導學生如何思考問題,如何更好地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這些各方面的能力逐漸養成。

我能夠做到的東西是片面的,我只教數學,目前還只教初中數學。但是,我有這個公衆號,我有一些流量,而教育行業內有那麼多各個領域的大佬。

最近,我嘗試去深入瞭解那些和我理念相仿的,在各自領域都相當專業的大佬,看看哪些也能夠推薦給大家。

比如上個月我去新疆,旅遊的同時,其實還是跟着做研學的一個朋友去“踩線”,瞭解他們這個項目是否值得我去推廣,而結果確實是相當不錯。

再比如,這幾個月我一直在瞭解另外一個朋友的項目。他是一個橫跨上海、廣州、深圳三地的青少年科創教育機構的創始人。我主要了解的是除了他們和市面上那些“既當教練又當裁判”,彷彿僅是爲了滿足簡歷需求而設的機構有什麼不同。

經過多次瞭解,簡單地講,我最欣賞的一點是他們確實跳出了目前市面上廣泛的編程啓蒙、基礎創客、手作、機器人等淺層科創範疇,更加註重創造與科學、信息、設計及社會生活發展的連接。

他們的課程以項目爲導向,注重跨學科融合,涵蓋科技發明製作、物理電子電路、硬件編程、生物化學自然科學實驗、機械工程智造、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多個學科板塊。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今天第二條推送放上創始人潘老師關於科創教育對學生從小學到高考培養好處的看法,感興趣的可以移步次條,也可私信我獲取潘老師的私微以進一步諮詢)

如此,和我的教育理念,即不要一味功利化,而是對重視對孩子能力的培養,是共通的。

至於升學幫助,能力在線,升學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正如我的數學課,不以分數爲唯一導向,但是能力到了,分數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綜上,是區老師公衆號的獨白,如果你看完了本篇,那麼恭喜你已經比99%的粉絲更瞭解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