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金融科技撬動財富管理行業高質量發展
我國財富管理行業體量很大,2020年一季度中國大陸財富管理行業總規模已超過114萬億人民幣。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在財富管理行業中發揮着巨大作用。從營銷角度,金融科技可以精準分析客戶畫像,判斷客戶需求偏好,識別客戶的潛在需求,提高營銷前瞻性;通過移動客戶端、互聯網站等,優化運營資源配置,識別交叉銷售商機,實現精準營銷。從產品及服務角度,金融科技可以爲客戶提供匹配其風險偏好的定製化投資組合,隨後挖掘及識別宏微觀信息中的風險信號、設置熱點預警,觸發資產組合再平衡,提升產品設計及客戶服務效率。在金融科技的撬動下,財富管理行業數字化轉型進一步加快,已逐步覆蓋了智能身份認證、智能營銷、智能投顧等全鏈條。
金融科技運用對財富管理行業具有積極意義
對財富管理行業來說,金融科技的運用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一是有助於促進財富管理行業的服務數字化轉型。藉助大數據挖掘技術,金融機構能夠對客戶數據、行爲偏好和生活場景進行分析處理,勾勒多維化的客戶畫像,實現客戶數字化;金融機構能夠根據客戶偏好及使用習慣精準提供觸達目標用戶的營銷方案,實現營銷數字化;金融機構通過移動客戶端、互聯網站等,打造線上線下體驗一致的服務,實現服務數字化。
二是金融科技的運用可以提升財富管理行業的服務效率。運用大數據技術,挖掘和利用多維度、網絡化的用戶數據,形成用戶全景視圖,可以構建差異化服務策略、動態化管理方式、智能化運營決策和商業分析支持;運用語音語義識別技術打造智能客服,利用語義分析、知識搜索等技術,基於定製化的知識庫內容,能夠更爲快速地響應客戶需求;利用機器學習和現代投資組合優化模型,搭建智能投顧平臺,爲客戶提供有針對性的投資建議,能夠提升全行業的服務效率。
三是運用金融手段有助於降低財富管理行業的服務成本。一方面,通過金融科技技術降低金融服務費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運用使得金融交易的鏈條和中間環節逐步縮短;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的普及使得部分業務推廣在線操作,減少了金融機構物理網點和人員的數量,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運用新技術降低IT自身的運營成本。基於大數據的雲計算改變傳統基礎設施部署的方式,大幅降低金融機構的軟硬件採購與維護成本,有助於金融機構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服務效率。
四是在社會效益方面,金融科技的普及也擴大了財富管理的服務覆蓋面。互聯網、生物識別技術、智能終端等技術的不斷拓展延伸了服務的廣度,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普惠金融業務在得到金融科技的支持之後得以突飛猛進。金融科技的應用提升了服務效率,解放了財富管理從業人員的勞動力,各類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類金融機構,能夠藉助智能徵信技術與智能投顧平臺爲大量長尾客戶提供服務。
五是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有助於提高金融機構服務高中淨值客戶能力。作爲財富管理的核心客戶,高中淨值羣體具有多層次、多樣化、複雜化等特點。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智能投顧的綜合應用,在甄別與區分客戶特徵和需求方面發揮了有效作用。通過數字化轉型,金融機構能有效提升產品設計、風險控制及服務能力,更好地匹配中高淨值客戶的需求。
金融科技相關方面尚待提升和完善
雖然金融科技近年來發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首先是基礎性關鍵性技術研發能力不足,影響了金融科技在金融領域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我國金融科技相關技術,如人工智能技術研究比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起步晚,人工智能技術在美國的研發距今已經有60多年的發展歷程,而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研究和產業佈局正處於起步期,人工智能技術的基礎研究水平還不高,自主研發能力也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我國金融科技的發展還處於探索階段,需要技術的進一步迭代更新,這是導致金融科技在財富管理行業引用的廣度和深度不夠的根本原因。
其次是財富管理行業金融科技人才相對匱乏,專業人才隊伍培養有待加強。目前,國內設立人工智能專業的高校還比較少,大多數高校只是在軟件專業開設人工智能選修課程,金融科技如人工智能實驗室建設力度還需要加大。全國從事金融科技相關研究和應用的專業人才緊缺,特別是既懂金融科技又懂金融的複合型人才更是稀少,這是制約我國金融科技在金融領域尤其是財富管理行業廣泛、深入應用的瓶頸因素。
再其次是金融科技行業標準與安全規範仍待完善。當前,金融科技中金融大數據的相關標準仍處於探索期,金融大數據缺乏統一的存儲管理標準和互通共享平臺,涉及金融行業大數據的安全規範還存在較多空白。相對於其他行業而言,金融大數據涉及更多的用戶個人隱私,在用戶數據安全和信息保護方面要求更加嚴格。隨着大數據在多個金融行業細分領域的價值應用,在缺乏行業統一安全標準和規範的情況下,單純依靠金融機構自身管控,可能會帶來較大的安全風險。
最後是金融監管有待提升和加強。對於金融科技相關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還缺乏較爲完善的監管規則,在目前分業監管的格局下,一旦出現業務或者服務糾紛就會暴露出一系列監管難題。金融科技相關技術適用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制度的分散性,意味着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監管部門難以把握監管的邊界。如智能投顧業務包括投資諮詢、資產管理、理財顧問、證券委託交易等方面,涉及我國金融領域不同行業的監管,監管邊界較爲模糊。
對金融科技發展的五項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建議未來從五個方面積極加以應對。
堅持加強金融科技應用的大方向不動搖,大力投入資源,鼓勵財富管理行業加強金融科技在行業中的應用。與歐美等金融市場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金融業尤其是財富管理行業金融科技應用程度並不高。金融科技的運用能有效促進行業的市場服務能力,爲此,應鼓勵金融機構對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在財富管理行業中的應用,並在各類科技項目立項中予以支持,加強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鼓勵財富管理行業對金融科技手段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性開發應用。
加大金融科技核心技術的研發力度,優化人才隊伍的建設。核心技術的研發,不光要投入更多的研發費用,還需要有一大批覆合型人才,既懂金融科技又懂金融業務,這樣在未來應用過程當中才能更好地發揮金融科技的優勢。高校在學科設置時應注重培養跨界的金融科技人才,增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專業,培養相關領域更多的專業、高技能人才。國內金融機構、高科技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間應加強協作,爲金融科技在金融領域應用、創新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還應投入更多的資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總量已經比較大,也應有更多資源投入金融科技的研發。
加強行業政策指導和行業標準規範建設,促進金融科技在財富管理行業中規範發展。政策方面,針對產業發展需求,應出臺促進財富管理行業金融科技發展應用的指導性政策意見,明確產業發展的目標、方向、路徑和要求,完善產業發展的配套保障體系和評估體系。行業標準方面,繼續指導和支持金融科技在產業標準、安全和商業化等多個領域的相關研究。加快發佈和形成金融科技產業應用標準體系和行業規範,以統一化的標準爲產業高速發展鋪路。
建立和完善多重安全風險防範機制,提升金融科技的風險防控水平。安全高效是財富管理行業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一方面要制定金融科技在金融領域應用的相關法律法規與監管規則,重點要保障投資者的信息和隱私安全;另一方面要完善金融科技在金融領域應用的責任追究機制,爲金融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和推廣掃除障礙。金融科技相關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要儘可能全面開展白盒測試以及進行大量邊界值、特殊值的黑盒測試,提升相關技術的安全係數。
發展監管科技,加強行業監管,實現對金融科技在財富管理行業的監管全覆蓋。監管是金融創新和發展的重要保障。應大力發展監管科技,夯實數據綜合統計和風險監測基礎設施,着力提升宏觀審慎監管和微觀行爲監管的科技應用水平。同時可以加強國際合作,消化吸收國際先進監管科技新理念、新技術的同時,防止跨國監管真空,防範化解金融系統性風險。(作者爲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