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對話|浦發銀行廣州分行行長陳曉蕾:將科技金融作爲戰略主賽道深入推進,全面賦能產業科技高質量發展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許爽 深圳報道

嶺南春來早,揚帆正當時。

2月18日,龍年春節假期後的首個工作日,“龍年廣東第一會”——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深圳召開。政、企、學、研各界代表共話新一年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與規劃,以科技與產業互促雙強答題新質生產力。

浦發銀行廣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陳曉蕾在金融分論壇上發言表示,2024年,浦發銀行力爭在廣東(含深圳)投融資規模突破10000億元,賦能產業科技高質量發展。浦發銀行將科技金融作爲服務實體經濟的主線方向,在省內設立10家科技特色支行,優化專項資源配置,提升服務效能。

會後,陳曉蕾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該行將與政府機構、高校院所、交易所、投資基金、行業樞紐企業、資本市場中介機構等加強合作聯動,搭建科技金融生態圈,深入推廣“線上+線下”的科技企業系列產品,致力於滿足各類科技企業全生命週期金融需求,支持科技企業全流程創新,共同打造“股、債、貸、保、孵、撮、聯”的全新科技金融綜合服務模式。

南方財經:此次參加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你有哪些心得體會?

陳曉蕾:本屆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再一次體現了省委、省政府搶時間、抓機遇,全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堅定信心與決心。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金融活則產業活、經濟活。浦發銀行廣州分行將全面貫徹落實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繼續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推動廣東在高質量發展新徵程上擘畫跨越式發展新藍圖。

南方財經:今年年初,浦發銀行廣州分行掛牌了多家科技(特色)支行。新的一年裡,浦發銀行廣州分行還將有哪些創新舉措,更好服務廣東新質生產力發展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陳曉蕾:科技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確定的“五篇大文章”之一,浦發銀行在新一輪戰略中,把科技金融作爲戰略主賽道深入推進。在今年的1月9日,正好是浦發銀行正式開業31週年。當天,我們廣州分行在總行指導下,掛牌1家科技支行及3家科技特色支行,覆蓋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天河智慧城、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等科技產業集聚區域,充分展現了浦發銀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金融力量和擔當。

未來,我們將緊緊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與政府機構、高校院所、交易所、投資基金、行業樞紐企業、資本市場中介機構等加強合作聯動,搭建科技金融生態圈,深入推廣“線上+線下”的科技企業系列產品,致力於滿足各類科技企業全生命週期金融需求,支持科技企業全流程創新,共同打造“股、債、貸、保、孵、撮、聯”的全新科技金融綜合服務模式,全力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深度賦能科技企業創新發展。

南方財經:今年浦發銀行廣州分行將如何賦能產業科技高質量發展,爲促進廣東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陳曉蕾:2024年,浦發銀行廣州分行將圍繞總行“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供應鏈金融、跨境金融和財資管理”五大賽道佈局,持續深耕廣東區域五大特色服務,提供全方位、高質量、高效能的金融服務,全面賦能產業科技高質量發展。

一是深耕專業化行業經營。在設立消費電子、生物醫藥等行業經營中心的基礎上,持續打造行業經營的專業化服務模式,以浦發銀行總行的行業研究團隊和BCG諮詢爲後盾,以行業研究爲基礎,建立“行業經理+渠道經理+產品經理+風險經理”的鐵軍支撐團隊,篩選有服務經驗和區域特點的經營機構,集結成行業特色“先遣隊”,打造出一支行業專營的融合服務隊伍;通過數字化手段抓取分析產業鏈、供應鏈數據,結合實地調研企業情況,找準產業鏈痛點問題,製作專屬化的產業視圖,積極探索產業金融創新服務模式,深耕產業鏈,爲企業提供個性化綜合金融服務。

二是搭建產業金融生態圈。在做精垂直行業的同時,我行還要做透產業生態鏈,聚合“四位一體”行業生態圈,搭建產業發展資源平臺。我行從渠道建設,進階到渠道經營,再到形成行業生態圈渠道賦能,廣泛與產業相關的政府機構、行業組織、投融資平臺、龍頭企業、科研院校進行互動對接,獲取最新的產業政策佈局及行業前沿信息,挖掘各地招商引資信息,定期舉辦行業主題活動、銀企專題沙龍及項目路演,場景式打造產業賦能平臺,從行業維度爲企業提供資金、技術、業務、人才等多方面的資源撮合與非金融服務。

三是優化科創金融雙全服務。創新打造浦新系列產品,比如通過“浦創貸”,應用多維數據分析,實現金融活水對早期科技企業的“精準滴灌”;通過“浦投貸”,攜手生態圈合作伙伴,股貸聯動,以貸款+外部直投模式實現貸小、貸早、貸硬科技破局;通過“浦新貸”,聚焦五類資質企業,依託信用方式、靈活安排利率,動態適配科技企業成長;通過“浦研貸”“浦科併購貸”等,服務科技企業關鍵科創成果轉化、技術突破、產品研發、併購重組。

四是助力優化產業升級的營商環境。通過整合集團資源、朋友圈、政府引導基金、項目投融資等,在助力廣東企業走出去的基礎上,進一步吸引更多外部資金和核心產業頭部企業落戶廣東,全面提升整體營商環境;通過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更新、產城融合等方面的金融服務力度,助力政府重大項目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