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清華圖書館的深夜視頻,我默默收掉了兒子的手機
學習拼的不是天分,而是定力、耐力。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唯有堅定內心,抵住誘惑,才能抵達彼岸。
作者 | ciyu
這幾天,有兩件事讓我觸動很大。
第一件事,博主@學長LEO去參觀清華時,拍下了清華圖書館深夜的視頻。
無論是哪個圖書館,自習區裡都是座無虛席。
沒有人交頭接耳,更沒有人拿着手機玩遊戲、聊天。
他們沉浸在學習裡,整個圖書館只有書頁翻動和敲鍵盤的聲音。
博主這樣說道,清華學子早已經把努力變成長久的習慣,將堅定的目標、強悍的執行力刻在基因裡。
第二件事,一位客座教授@林渡舟參觀了一所職業院校。
他先去了教室,發現許多學生竟然在上課時光明正大地玩手機。
隨後,他去了學生宿舍。
逃課的一些學生直接在牀上打遊戲,還有一些人在睡懶覺,問他們怎麼這個點還在睡覺,他說,昨晚跟朋友通宵開黑了。
最後他去了一趟圖書館,裡面稀稀疏疏地坐幾個學生,有人桌上明明擺着一疊書,卻低頭玩着手機。
這位客座教授感慨地說,手機扼殺了他們的青春。
以前我以爲,清華學子勝在天賦、勝在聰明,現在才發現,普通人跟清華學生的差距,其實就在這一部手機上。
深思了一番,我決定沒收兒子的手機。
我兒子也是手機不離身。
每次一放學回家,他就捧着手機在書桌前玩,作業做十分鐘,視頻刷三十分鐘。
他還經常半夜三更,躲在被子裡看網絡小說。
我經常爲此發脾氣,但他總有無數的藉口:
“我們班上考第一名的學生也在玩,不礙事的。”
“我打一局遊戲放鬆下,才能更好地學習啊。”
我理解孩子學習壓力大,也覺得學習這件事因人而異,於是沒有刻意阻止。
可一時的縱容,卻差點害了孩子。
他現在一旦離開手機,整個人毫無精氣神,做什麼都提不起勁。
因爲習慣了網絡小說的快餐閱讀,他壓根再也無法專注於文字,一本名著沒讀幾頁就覺得枯燥無味。
爲了跟朋友比拼王者榮耀遊戲的段位,他整天琢磨遊戲主播的視頻,心思都不在學習上。
這時,我才明白兒子的大腦已經被手機劫持。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了使用電子產品對未成年人大腦的影響,發現:長時間沉迷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孩子,大腦皮層顯著變薄,變得遲鈍、注意力不集中。
手機已經成爲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攔路虎。
網友@疏陽是20屆的考生,成績在他們年段是中上游,考上個本一院校是綽綽有餘。
結果等高考成績來,他只能勉強上一個本二。
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手機。
當時因爲疫情,只能在家裡上網課,他就徹底放飛了自己。
每天房門一關,他一邊開着電腦,假模假樣地聽網課,一邊用手機刷着動漫。
一個學期下來,他追了十幾部動漫。
高考臨近時,他也緊張起來, 心卻一直靜不下來,要記單詞、要背公式時,就忍不住想點開視頻看。
一旦遇到不會的題,就想先打一把遊戲放鬆下,結果一打就是兩小時。
落榜的他悔不當初:因爲手機,曾經努力的幾年好像都白費了。
但後悔是最沒用的東西。
一些路沒法重新走過,一些坑沒法重新填埋,一個學期的放縱,可能就會變成一生的遺憾。
莫扎特曾埋怨世人不瞭解他:“我每天花8小時練琴,人們卻用天才兩字埋沒我的努力。”
孩子的天賦固然重要,但努力與自律更能決定他的未來。
有一位知乎網友分享過自己的考研故事。
他本科讀的是一所二本學校,專業還是一個偏門的專業,可想而知,到時找工作會有多艱難。
他決定跨專業考上上海的一所名牌大學。
許多人都嘲笑他癡人說夢。
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的成績遠遠超過錄取分數線。
別人認爲是幸運,只有他自己知道這背後付出了什麼。
在這孤獨、漫長的備考時期裡,他一直是考研教室的釘子戶。
他卸掉了手機裡的所有遊戲和短視頻APP,無論是舍友邀着開黑打遊戲,還是推薦好劇,他一律拒絕。
對他來說手機唯一的用處就是來聽英語聽力。
每天他都是5點起來,12點睡,一旦開始複習,手機就開啓勿擾模式,幾十本考研資料翻來覆去看了十幾遍。
學習本質上就是一場自律拼搏賽。
是拿起書本,還是拿起手機,決定了一個人的不同人生走向。
別人在排隊打飯、體檢的間隙,都在爭分奪秒地學習。
我們的孩子見縫插針,一逮住機會就玩遊戲。
誰的成績更可能名列前茅呢?
別人一學期做完了5000多套試題,堆起來足足有1米高;用完一管管圓珠筆,捆起來可以鋪滿桌子。
我們的孩子炫耀的是遊戲打到了什麼段位,小說看了幾部。
誰可能更有希望上清華、北大呢?
別人藉着月光和燈光,忍着睏意,在題海里奮戰。
我們的孩子頂着兩個黑眼圈,熬夜刷着短劇。
誰會更受命運的青睞呢?
學習不是百米賽跑,不拼天分,只拼定力、耐力。
手機正加速孩子之間的分層:自律者出衆,懶散者出局。
爲了不讓兒子再沉迷手機,我找了個機會跟兒子說了林田的故事。
林田是首位入選華爲天才少年的畢業生。
誰都未曾想到,冠着“天才少年”的他,曾經是一個差點被退學的差生。
林田剛進復旦大學時,因爲缺少管束,整天沉溺在遊戲之中,對功課不聞不問,以至於第一學期的績點只有1.8,這幾乎是墊底的分數。
有一年春節期間,學校老師告知林田的父母,如果林田仍是這樣低的績點,將有退學的風險。
因爲掛科要補考,林田在元宵那天被父母強制送去車站,返回學校。
佳節萬家燈火,但林田卻孤零零地面對冰冷的宿舍牆壁,心中涌現出無限的失落,他暗自下定決心,要好好改變自己。
他卸載了手機和電腦中的網絡遊戲,下載了許多與課程相關的電子書籍,如飢似渴地汲取知識;
他休息時間不再窩在寢室,不論寒冬酷夏,每天都在圖書館裡待到關門;
憑藉不懈努力,林田曾拿下接近滿分4.0的優秀績點,發表了SCI論文8篇,被華爲頂薪盛邀。
爲什麼會想跟兒子說這個故事呢?
因爲我想告訴他:你用什麼態度對待手機,你就會擁有什麼人生。
你得要忍受精神的煎熬。
全神貫注地聽課,像上緊了的發條般絲毫不敢鬆懈。
你要承受生活的枯燥。
日復一日地埋頭題海,沒有假期,沒有娛樂。
孩子,你只有深埋地下拼命吸收,纔有枝頭的繁花似錦。
有位讀者寫了一段《我與地壇》的書評,我想送給孩子:
孩子,這顆子彈,是無數年少無知時走錯的路、做錯的選擇。
等他們真正明白的時候,子彈已正中眉心,想改變已然來不及。
從現在開始,拒絕低級快樂,沉下心去讀書,總有一天,你會看到堅持學習的意義。
到那個時候,你也會感激曾經自律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