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九晚五”的圖書館閉館太早了

(原標題:“朝九晚五”的圖書館少了些文化擔當)

時值暑期,許多中小學生選擇去圖書館溫書、複習,疊加原有的讀者羣體,不少圖書館出現人流高峰。然而有讀者反映,很多圖書館實行嚴格的“朝九晚五”制,到了時間關門媒體走訪北京10家圖書館瞭解情況,發現個別圖書館或閱讀區域延長了運營時間,大部分圖書館的閉館時間仍然較早,週末尤其如此,有讀者和家長直呼關門太早不方便。

說起圖書館,人們會想到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的那句名言,“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圖書館提供了汲取知識的海洋,滿足了人們對於詩意生活的嚮往,在有文化追求的人眼中,圖書館就該有天堂的模樣。在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深入人心的當下,圖書館的建設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所有城市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很多圖書館都成了城市的地標

圖書館是用來“看”的,這個“看”,並非只承擔了城市的“審美擔當”,只是在外形上值得一看,而是指圖書館是讓人看書學習的地方。如果脫離開了“看書”,那麼圖書館建得再多,建得再美,也不能成爲一座城市的“文化擔當”。現在的圖書館條件好了,藏書豐富了,而且有了不少電子化設施,可以更好地滿足人們“看”的需求。可是,“看”是以時間爲支撐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上班上課的時候沒有時間,而只有下班下課之後纔有時間去圖書館。

現在的問題正在這裡,當結束一天工作學習的人們,想要到圖書館靜靜呆一段時間,卻發現根本無處可去,大多數圖書館與社會保持着同樣的作息時間——你上班他也上班,你下班他也下班。雖然情況不盡相同,有的圖書館可能是“朝九晚六”,有的圖書館時間可能再延長一點,但總體來看,想要晚上到圖書館看書,這個夢想基本很難實現。一個不能閃亮圖書館燈光的夜晚,總是讓人覺得少了什麼。

北京某圖書館一名工作人員認爲,因圖書館的非營利性等原因常態化延長運營難以實現。其實,非營利性與晚上開放並非一定相矛盾,從一定意義上講,正是因爲其非營利性,更應該注重社會功能,既然有着廣泛的晚上閱讀需求,那麼圖書館當然應該增加這一功能選項。或許,這會增加一點運營成本,可是,這點成本真的不能承受嗎?

現在不少城市都在建設24小時城市書房,從中可以看出城市已經看到了晚間閱讀需求的存在。可是城市書房建得再多,也不能代替圖書館的作用,城市書房畢竟只是縮微版,從讀書體驗來講,還是圖書館更能滿足嚮往。明亮的城市書房,與關門的圖書館,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公益性圖書館適當延長運營時間,真的很難嗎?

當然,我們賦予了圖書館美好想象,但對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來說,這可能只是一份工作,人們也不是希望圖書館無限加班,更不是想無限剝奪圖書館工作人員的休息時間。事實上,城市夜晚依然有很多崗位忙碌着,這主要還是一個做好工作安排問題,圖書館在這方面不應該有實質性的困難。

圖書館建起來就是用的,吸引的人越多,圖書館的價值就越能體現,社會明明有着廣泛的夜晚閱讀需求,在圖書館這裡卻吃了“閉門羹”,令人遺憾。圖書館“朝九晚五”有着成本原因,更大的問題可能還是有些圖書館“身子進入了新時代腦子還停留在過去時”,這裡面的問題,到了該認真梳理和解決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