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刊/林杰樑俠醫 救人到最後一刻
時常在螢光幕前爲國人的健康釋疑解惑的林杰樑醫師,在八月五日結束了璀璨的一生,回顧約莫三十年行醫生涯,他永不放棄病人,更爲臺灣的食品衛生和環境留下了巨大貢獻。他的辭世,留下了無盡的嗟嘆……。
八月二日,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傳出病危的消息,與生命拔河四天之後,八月五日辭世。其長子林泓楨隨即在網路留言:「在滄海一聲笑的歌聲中(據說這是林杰樑臨終時家人所播放、他平日最愛的一首歌),我們的好爸爸、好醫師、好老師、社會的良心、我母親的好老公、永遠的俠客,離開了我們……。」
林泓楨一口氣寫了好多關於林杰樑的身分,其中,外界對於「好醫師」、「社會的良心」、「永遠的俠客」,相信是最能體會的。我們就曾在多次向林杰樑請益的經驗中,對這位「國民醫師」感佩不已。
去年十一月本刊撰寫封面故事《餐桌上的危機》時,內容針對臺灣農藥濫用以及塑膠容器使用不當進行探討;財經媒體起家的我們,對於各種專業用語亟需醫界人士解惑,但想到要將一連串「外行且基本」的問題請教這位素昧平生、行程滿檔的權威,起初,只是懷着姑且一試的心情。
沒想到林杰樑竟二話不說,百忙中抽空受訪;令人感動的是,由於體貼本刊的非醫療專業背景,他做足準備,見面時手捧洋洋灑灑的文獻,提綱挈領地轉化成最淺顯的語句,不厭其煩地向我們解說,每一句的說明後,還總不忘在嘴角揚起一抹微笑輕問:「你瞭解喔?」就是擔心我們一知半解。
臨別之際,我們再三感謝,他則親切回說:「沒讓你們先懂,怎麼能讓民衆得到正確的觀念呢?」
半年後,我們又因執行另一個封面故事《要命的恐怖食材》再度向林杰樑請益。當時本刊查驗出含有非法及超量食品添加劑的問題醬油和澱粉製品,計劃在當週召開記者會公佈調查結果,因此緊急聯絡林杰樑爲查驗內容做最後的判讀。
一開始並未聯繫上,此時已從同業口中耳聞林杰樑因體力不佳而婉拒不少邀約,於是我們只好硬着頭皮以簡訊約訪:「這是個重大發現,極需您能爲臺灣人的健康把關!」沒想到,簡訊發出一個小時內即接到林杰樑的迴音。
那次,我們發現他纖細的身子骨更顯削瘦,語氣略顯微弱,因此在重點式地提問後,我們快速地在半小時中結束談話。
孰料,記者剛離開不久,就接到林杰樑的來電,他仿如一個遺忘了叮嚀的長者:「剛纔你們走得太匆忙,不用怕打擾我啦,我還有許多細節要特別提醒民衆……」於是在回程的計程車上,又用了十幾分鍾,耳提面命地補充一長串對民衆的囑咐。
在衆人印象中,他總是視病如親,天生的好醫師,只是鮮少人知道,林杰樑會走上醫學這條路,則與其一路成長的背景有關。
一九五八年出生於嘉義縣朴子市的林杰樑,父親經營中藥行,五個兄弟姊妹中有三人是醫師,而排行老三的他,由於雙親忙於生計,由阿嬤一手帶大,從小祖母就不斷地講述着祖父當中醫師濟世救人的故事,讓他對於行醫之路堅信不移。
長大後,爭氣的林杰樑果然如願考上臺北醫學院醫學系,只是命運弄人,正當他即將結束課業擔任實習醫師時,一場莫名的腎炎,醫師宣判他必須一輩子接受洗腎治療。
而在某次洗腎後,他醒來第一眼看見雙親,感觸良多,又得知母親在他病危時許願:「希望神明能給這孩子多一點時間,讓他多做一點救人的事。」
這讓林杰樑從此對生命有了不同體悟,除了秉持着意志力,和病魔纏鬥二十多年,更立志要鑽研腎臟醫學,拯救更多和他有同樣遭遇的病人。
事親至孝的林杰樑在十多年後,父母親分別罹患腦癌和大腸癌,又是重重一擊。
林杰樑在一九九九年的著作《防癌保健靠自己》中曾描繪當時心情:「短短三年內,雙親都罹患癌症,無數的夜晚和白天,妻子與我陪着兩位老人家,度過了不知多少化療的晦暗日子,雖然身爲醫師,但爲人子對癌症的無力感,卻是一種更深沉的『痛』。」
這也讓他體認到無毒飲食的重要性,自此深入研究毒物特性,併到處義診與演講,而擔任護理師的妻子譚敦慈也全力協助林杰樑進行各項試驗。
在醫理上,林杰樑不斷地尋求精進,臨牀上,更是將人溺己溺的情操發揮得淋漓盡致,只要與他共事過的醫界人士都知道,林杰樑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永遠不放棄病人,連我都放棄了,病人就沒救了,爲了救人,就算被逼到牆角,也得找出解方!」…【全文請見今週刊868期 】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週刊868期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