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海難風險 交部推20噸以上船舶全面裝設AIS自動識別系統

▲提升航行安全,20噸以上船舶裝設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圖爲高雄港。(圖/記者姜國輝攝)

記者賴文萱/臺北報導

爲強化船舶航行安全,交通部規劃修正「船舶設備規則」,預計今年下半年實施,要求噸位20以上的各式船舶均應裝設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船載臺,搭配航港局即將於今年底前建置完成的14座AIS基站與19座AIS航標臺,可掌握船舶活動情形,對於肇致意外的船舶已可提早示警,降低海難風險

交通部表示,國際海事組織(IMO)所發佈的「海上人命安全國際公約(SOLAS)」,強制要求所有客船、航行國際航線總噸位300以上的貨船,及非航行國際航線總噸位500以上的貨船應裝設AIS船載臺,交通部於97年已配合修訂「船舶設備規則」,依公約規定要求符合噸位條件的國籍船舶應裝設AIS。

這次進一步擴大適用範圍,主要是基於近年乘船出海進行海釣、賞鯨、潛水等休閒活動蓬勃發展,爲強化航行安全,要求總噸位20以上的船舶皆須安裝AIS船載臺,將大幅增加2,500餘艘船舶裝設AIS設備,對於精準掌握船舶的航速航向動態資料,適時啓動避碰及避險等管理措施或提供必要的協助,有莫大幫助。

屆時,我國籍4,300餘艘船舶,及非我國籍裝有AIS船載臺的船舶,於距我國海岸20浬內的活動情形均可完整掌握,對於偏離航路近岸航行或於錨區外駐留等恐肇致意外的船舶,可及早提出示警及啓動應變機制,進一步降低海難風險,促進航安升級

全臺燈塔也建置「電子助航」,提升海上船舶航行安全。(圖/交通部提供)

交通部指出,目前船舶AIS資料已運用於航安、環保與治安面向,在航安方面,透過AIS統計海域中船舶的交通流量,及分析個別船舶的航跡變化,可據以進行航道規劃與海事調查;在環保方面,透過AIS的航速紀錄,查覈進港船舶的減速情形,以要求船舶減少空氣污染;在治安方面,AIS資訊可結合國安單位雷達情資,進行走私、偷渡等違法行爲的查緝;爲主動預防海事案件發生,交通部已請航港局於今年完成33處AIS站臺設置,配合相關資訊系統的開發,提供電子化的助導航服務,並透過船舶的航跡與航速自動偵測,針對有航安疑慮的船舶提出警示,同時視需要啓動災害應變機制,進一步強化船舶的航行安全。

航商及船舶所有人瞭解裝設AIS對航安提升的助益,交通部已完成「船舶設備規則」的修正草案及預告作業,並將促請航港局持續向航商及船舶所有人宣導說明,以配合修正草案在今年下半年公告實施,相關船舶儘速完成AIS船載臺的裝設,屆時可望再提升我國海域船舶動態的掌握程度,並透過積極主動的航安管理機制,及時降低海事案件發生的風險,以保障海上人命安全及維護海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