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劇:販賣焦慮不如拆解焦慮
從圍繞新手爸媽的《虎媽貓爸》、聚焦高考的《小歡喜》《少年派》,到講述子女出國留學的《小別離》《帶着爸爸去留學》《陪讀媽媽》,再到近期播出的圍繞“小升初”的《小捨得》、“幼升小”的《陪你一起長大》、還有待播的聚焦幼兒教育的《小痛愛》,聚焦升學問題的《學區房》……近年來,教育題材創作不斷升溫,已然成爲當前影視劇的寵兒。
這些作品憑藉現實主義創作風格,用貼近生活的講述方式,從當下父母的情緒焦慮點切入,直擊教育熱點話題,直面子女升學、出國留學、代際衝突等教育痛點,引發觀衆廣泛的共鳴和討論。
與以往相比,越來越多教育題材的影視劇主體開始從校園轉向家庭,着重探討親子關係與家庭教育,而敘事方式也升級到多線羣像的模式,更加符合不同風格家庭的教育現狀。不過,無論主體如何變化,其觀照現實的創作宗旨沒有改變,涉及孩子升學、代際摩擦、教育理念碰撞、離異家庭、海外留學、學區房等話題,戳中觀衆痛點,引發強烈的共鳴。
近期播出的《小捨得》《陪你一起長大》等劇,延續以往的現實主義風格,從“小升初”和“幼升小”這些教育中的特殊階段切入故事。《小捨得》是繼《小別離》《小歡喜》後第三部聚焦當代教育問題的電視劇,講述在“小升初”期間父母與孩子之間摩擦和治癒的故事;《陪你一起長大》講述了四個典型家庭在育兒過程中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故事,突出了親子關係中“陪伴”的重要性;待播劇《學區房》講述了因兒子“幼升小”購買學區房問題引發的種種鬧劇;還有此前刻畫出典型“中國式父母”羣像的《虎媽貓爸》《小歡喜》《小別離》等,都從不同角度再現了當代家長對子女教育的焦慮與期盼。
這些作品戳中當下家長的心,將千千萬萬個家庭面臨的問題濃縮於幾個“典型”家庭之中,戲劇又真實地再現了升學期間不同家庭面臨的現實困境和處理態度,引發觀衆思考家庭對子女教育的影響。在《小捨得》中,父母“幡然醒悟,決定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而《陪你一起長大》則更是強調了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同時也是“育己”,“我也是第一次做媽媽”“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更具社會啓發意義。
在當前“教育熱”不斷升溫之際,影視作品應堅持創作,避免套路與懸浮,在藝術化表達中迴應觀衆期待、直擊社會問題。當具有生活氣息、倍感熟悉的情節通過戲劇化的方式演繹出來,觀衆尤其是爲人父母者同樣的困惑和煩惱藉由劇情得以抒發,與劇情產生共情,產生強烈的代入感。
創作不應販賣焦慮,也不能不切實際
不難看出,大多家庭教育劇基本上都是圍繞代際衝突、父母間教育理念差異、夫妻情感等話題展開,劇情如何在保證戲劇效果的同時,最大化地還原真實成爲一大創作難題。在《小捨得》的總製片人徐曉鷗看來:“《小捨得》在保持溫暖現實主義基調的基礎下,更多地去思考教育本身,挖掘造成教育焦慮背後的原因。所以這個劇的出發點是‘比較’,而不是‘內卷’。我們不是爲了去販賣焦慮,而是去展現、積極面對和解決問題,迴避尖銳和狗血的方式。創作者的這種初心和誠意,我相信觀衆都是能夠看得懂的。”
《小捨得》中幾個家庭在育兒道路上所遇到的困惑來自現實中的原型。故事中,南儷一家爲提升女兒數學成績,全家出動幫忙補習,而父母過度焦慮的後果便是孩子也在暗自攀比。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任孟山表示:“創作不應販賣焦慮,但也不能不切實際,應該給觀衆呈現出創作者的思考,給觀劇觀衆留下思考的空間和可參考的路徑。”
教育題材影視作品基本圍繞生活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精英及中產階級的教育焦慮展開,劇中多出現高檔小區、重點中小學、高消費場所等場景,被觀衆吐槽“全是精英家庭且不接地氣的焦慮”,很難從中找到認同感。如前些年播出的某劇關注時下熱門的“低齡留學熱”現象,本是一個好題材,卻因劇情脫離實際播出後高開低走。劇中叛逆的兒子、分居的夫妻這樣標籤化的人物未能將角色的內心立體地展現出來,而觀衆通過該劇對富裕家庭這一羣體的認知也較爲淺顯單薄。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任編輯趙聰說:“判斷一部現實題材作品成功與否,重要在於其是否符合實際、來自生活,這就需要創作者對當下的生活有着更爲深刻的體驗,在博得收視率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實際,做到話題與現實的有機融合。”
教育題材扎堆,應爲紓解負面情緒提供可參考方向
一直以來,教育都是一個全民話題,這也是近年來以子女教育爲主題的影視創作不斷“升溫”的主要原因。一部優秀的家庭教育劇往往包含着對現實問題的反思和昇華,但如今同類作品扎堆,爲博得高收視和話題度,不少劇集的創作也陷入了同質化嚴重、不切實際、過度販賣焦慮的泥潭。
在趙聰的理解中,“優秀的文藝作品,應起到爲觀衆紓解情緒、排解苦悶的作用,體現出文藝作品治癒人心的力量”。他呼喚植根於現實又能照亮現實生活的“溫暖現實主義”劇作,在輕快的敘事節奏中,用親情、愛情、友情,給予觀衆精神上的慰藉、解決現實中的煩惱、發現生活中真摯的小美好。《小別離》《小歡喜》《小捨得》中的每一位家長,都是中國街頭巷尾最普通的爸爸媽媽,在呈現現實的同時,不刻意渲染焦慮,在含笑帶淚中凸顯親情的可貴;《陪你一起長大》着眼於刻畫最樸實、動人的生活細節,與觀衆一起探討什麼纔是最好的教育,與衆多新手爸媽一同成長。正如《小歡喜》主演兼編劇黃磊所說:“我寫高考,其實更關心的是‘過關’。過了一個關,就會有一個小小的歡喜,小小歡喜累積在一起,就成了你人生中的一部分。”
“教育題材家庭劇對城市中產階層教育焦慮的藝術化表達,應幫助觀衆認識自身所處的社會處境,調節在教育議題上的公共情緒,達到撫慰人心的目的。”浙江師範大學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教師張凱濱說。教育題材一直是一個“香餑餑”,如果以後此類題材影視作品不加碼販賣焦慮,而是展現現實生活中真實又感動的“歡喜”,或許能開拓出更多新的創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