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第八集《融合》播出

紀錄片中國》第八集《融合》中,深受漢文化薰陶的北魏第七任皇帝拓跋宏,帶領自己的民族鮮卑族,主動發起變革,融入漢文化。他以健勇無畏的開拓、以前瞻創新的理想,重啓中國北方大地新的生機,拉開了民族融合波瀾壯闊的大幕

12月17日晚19:30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八集《融合》,即將在芒果TV、湖南衛視播出。

自幼習儒,堅定漢化

由於北魏“子貴母死”的制度,拓跋宏自幼便由馮太后撫養。馮太后視拓跋宏爲己出,傾注全力培養。她認爲漢化纔是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唯一出路,於是安排拓跋宏從小學習儒家經典,拓跋宏的心中自幼被播下漢化的種子。但北魏的鮮卑貴族卻無法容忍權力被分割,與漢人重臣衝突激烈。漢化並不容易。

但拓跋宏不會放棄。他爲了推動漢化下詔消除先輩沿襲多年的習慣,禁止同姓結婚;爲了約束鮮卑貴族的貪贓掠奪,定期給官員發放俸祿;爲了充盈國庫,推行“均田令”和“三長制”,使農民重新分得土地。雖然這些政令遭到了鮮卑貴族的激烈反對,但爲了讓北魏壯大爲真正的“神州上國”,拓跋宏和支持他的馮太后義無反顧。

太后薨逝,遷都洛陽

公元 490 年,馮太后去世。她是拓跋宏最親近的人,是他成長路上的指引者和守護者,更是北魏改革燈塔。她的離世,對躊躇滿志的拓跋宏來說,是支柱的轟塌。爲了悼念馮太后,拓跋宏停止慶祝活動和車馬儀仗,禁絕酒色朝夕食粥。這樣的舉動也昭告着天下:鮮卑人創立的王朝,將以中原禮教作爲立國之本。

拓跋宏的心中,一個深謀遠慮的大計正在構建。爲了使民族更好地漢化,拓跋宏認爲,北魏國都必須由如今偏僻閉塞的平城南遷至中原文化濃厚的洛陽。但這一計劃必然會遭到反對。爲此,拓跋宏昭告羣臣出師征伐南朝。他令太子留守平城,自己親率百萬大軍和文武羣臣,南征齊政權。南下征伐是幌子,遷都洛陽纔是目的。行軍苦旅中,連綿陰雨讓習慣乾爽氣候的兵將叫苦不迭,經過一個多月,他們才終於到達洛陽。飽受長途跋涉折磨的大臣們紛紛勸諫拓跋宏放棄南征。拓跋宏順勢讓大臣在繼續南下和遷都洛陽中做選擇,身心疲憊的羣臣最終選了後者。遷都洛陽,大勢已定。

全面漢化,“復禮萬國

北魏的遷入,讓荒廢多年的洛陽城,重獲生機。但文化的衝突也尤爲明顯,爲了深度融入漢文化,拓跋宏下詔要求所有鮮卑人服飾、髮飾與漢人統一;將漢語作爲“正音”,要求朝臣一律使用漢語,朝中說鮮卑語的官員立刻免職;他詔令設立國子學太學,建四門小學,來教授禮樂文化;他發揮婚姻倫理的社會作用,安排拓跋貴族與漢族大姓通婚,通過聯姻的方式讓兩族血脈相融

爲了完成真正意義上的融合,拓跋宏奔波不停。他平定叛亂,賜死被守舊貴族教唆密謀反叛的太子;自遷都洛陽後,更是發起多次南征。在拓跋宏的政權下,北魏煥發出了新的氣象和格局,而以漢文化爲主體並吸收了各族文化的洛陽,再次成爲北方乃至整個亞洲的文化中心。拓跋宏一次次推動漢化改革,就是爲了離他一生所向往的中原風範更近一點。但歷史卻沒有留給他太多時間,33歲的拓跋宏在南征返回洛陽的途中去世。

紀錄片《中國》第九集《佛變》將於12月21日在芒果TV、湖南衛視播出,講述佛教傳入中國,經過不斷本土化改造,成爲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敬請期待。雖然拓跋宏最終還是沒有完成他“復禮萬國”的壯志,由於英年早逝,他開創的漢化改革也沒有盡數完成,深入骨髓。但他將鮮卑文化的河流,匯入了中原的大江大河,促成了一次史無前例的民族融合。從此之後,以漢爲主,胡漢融合,成爲歷史發展的主流,融入了大家庭的各民族得到了永生。拓跋宏留下的火種,將在數十年後,照亮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空前之局。在浩大奔涌的歷史潮流中,遙遙望去,後人就能看到他年輕矯健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