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竣民/Double的教召新制 竟只換來Triple的訐譙不滿!
▲「軍事訓練役」未來不僅無法成爲後備動員的主力,而且被教召的比例還將逐年下降。(圖/軍聞社)
我國後備部隊的問題上日前逐漸受到國際關注,也或許該拜中國軍機頻頻擾臺與加大軍演頻率之賜,不然這數十年來扯不清理還亂的後備部隊訓練與戰力低下的問題,怎會在近期逼得國防部長得屢屢親上火線,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質疑聲浪做出迴應。
但仔細端詳這一些急就章推出來的規劃案,說穿了就只是一堆應付的伎倆罷了,不然試問看在世界上有哪一個民主國家,能夠容忍其軍隊這樣子在虛擲資源與浪費人力,也不得不佩服這些效率低下的相關單位,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繼續裝睡,難怪都有人提出要組「國土防衛隊」了!
看看由國防部長最新在立法院答詢後備改革方案的規畫,顯然尚未切入問題的關鍵核心,不知是真不知道後備動員的問題出在那兒,還是純粹的只想敷衍過關,反正是2023年嘛,等風頭過了再說。
這些目前規劃的重點回顧,包括組織調整:國防部將設「動員局」,原國防部後備指揮部將於2023年裁撤,現有後備旅全數迴歸陸軍,並在第6、8、10軍團各新成立一個新訓旅。
增加訓練週期與能量:由原2年1訓改每年1訓、教召訓期由5-7天增加爲2周;所增加的訓練時數,將增加官兵個人戰技與兵器訓練的科目,並將志願役及義務役後備軍人的選充年限,由現在的8年調整至最長17年。在薪俸方面義務役人員的召集津貼將提高1.2-1.5倍(原標準爲官900元、士800元、兵700元/日;佔領導職缺者加發100元津貼)。
總歸這些零零種種的「Double」規劃,其實看起來就像政策單位愛用測風向的爛招,先隨便拋出一個說法,看看國人反應如何,再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這應該快要算是我國在制訂國防政策上的奇蹟。
▲爲應付增加倍數的訓量,未來新訓旅將擴編達12個。(圖/軍聞社)
實際上民衆早就對相關單位的迂腐思維與胡亂湊數的政策根本不抱任何期望,畫了那麼多的大餅,無疑只是爲了繼續唬弄一堆國外的「智庫」單位;如「蘭德」(RAND),跟不瞭解軍隊狀況的「學者」們,到頭來說穿了只能用:「談組織充斥冗員、要裝備依舊二流、調薪資像在施捨、搞訓練不知標準」來總結!
要讓國人對於後備教召打混摸魚的刻板印象能改觀,除非真要大破大立,否則還是同一套人馬在耍,說穿了只是換塊招牌跟名稱而已,內容與結果又如何會令國人耳目一新?
看看組織的規劃,「全民防衛動員室」和國防部後備指揮部將合併爲「動員局」,「全民防衛動員室」負責規劃動員政策,後備指揮部執行後備部隊管理、編組、召訓。據透露,未來「動員局」將納編於國防部本部管制,局長仍維持中將或同職等編缺,編制和能量將進一步擴大。
如果在2022年1月新單位成立,編制人員規模從現行32人提升到150人,一看就知道其實只是把兩個單位的員額合併,也能稱是「精進作法」嗎?憑良心說,後備部隊的問題絕對不是把這兩個單位合併就能解決,如果合併還是同一批人管相同的業務,那豈不是換湯不換藥,實質效益能提升多少?衷心希望最後別隻是淪爲消耗預算的無效機關。
如果說國人認爲只要發一把槍就自動能「藍波上身」作戰,事前不用任何訓練與熟悉就會水到渠成,那其實世界各國都不需要花經費與心力搞後備動員的制度!
但問題就在國軍的後備教召訓練實在乏善可陳,有做沒有做、合格不合格都沒有什麼差別,請問這樣耗費大家時間召來訓練的意義何在?再說被動員來的召員「軍職專長」不符的狀況,從立法院預算中心近期發佈的報告指出,每年有超過30%以上人員是以「專長充代」或「專長適用」等方式選充。
而且軍、士官缺員的比率逐年攀升,士官從22%增至43%;軍官更從39%增至今年的60%。難道只加強射擊發數與行軍、宿營…等課程,就能讓召員彷彿能跟藍波一樣神勇,說實話,這些授課的標準,恐怕連負責召訓的後備部隊幹部們自己都會感到心虛,這樣的訓練作法還是別急着浮上臺面,以免又遭致更多的質疑與抨擊。
▲「軍事訓練役」完訓的結果,竟然只是一堆連衛兵都不能站的無效兵力。(圖/青年日報)
再來檢視國內的薪資變化,以這種義務役薪俸支給標準早已不合時宜。畢竟都已經推行全志願役制這麼多年了,結果要教召民人回去還領義務役的薪資,在產業結構上是否造成衝擊就不說,機關公司得面臨應召員請2周公假,要另外找人填補工作外,還得支付額外的產業成本的支出,這還是有在公司上班者要面臨的問題而已。
隨着個人工作室或自僱工作者(外送員、計程車…)的比例提高,這些人讓你國防部搞2周,卻只領到比最低基本工資還更低的薪資(23K),那召員們註定那一個月是要吃土嗎?這樣應召員會對這一個教召新制做何感想?
結果這些人原本8年被教召4次而已,現在改爲每年都要被你教召;管制年限甚至還要延長達17年,反而服四個月軍事訓練役的年輕人,幾乎直接被排除,那這種制度註定吃力不討好外,還先因不公平就招惹出廣大民怨,不過這大概也能算是國防部的專長之一吧!
也不看看我國經濟主要以中小企業爲主,比例佔全體企業超過98%了,當員工一去教召就耗掉半個月(公假),試想如果沒有重大實質補貼,那企業僱主們會開心嗎?然後,年度教召量要從12萬增爲26萬,會不會又變相造成失業潮,國防部是嫌國內的就業環境太好;還是認爲教召與產業生態無關緊要,想爲國內提高失業率或增加轉職潮貢獻心力?
▲由於《軍事審判法》已經修正,教召部隊的幹部對於召訓民人的管理問題勢必更加棘手。(圖/中華民國海軍)
來翻翻國防部「強化常備兵役軍事訓練綱要計劃」中竟然還明訂,「軍事訓練役」不得派遣至常備部隊擔任之大門、油彈庫及機敏處所等衛哨值勤…;而坊間也有學者還天真地要指派「軍事訓練役」去擔任重要目標(HVT)的防護,是把敵人的特工人員與特戰部隊也當三腳貓看待?
這不就是國軍自己端出來4個月「軍事訓練役」的產品水準,竟然只是一堆連衛兵都不能站的無效兵力,那國人可以接受嗎?如果不行,那國防部何必多一道手續去驗證自己在部隊訓練上的無能、動員效率上的低下呢?
這種徒然只能算是浪費國防資源與時間的訓練,竟然無法形成後面動員作戰的主力,那這種役別是給人在當辛酸的嗎?還不如別耽誤有爲的青年們,讓大家畢業後能出社會好好找工作銜接,非得給你訓也訓不好,而役男與家長們也怨聲載道。
依照國防部自己的新聞稿表示,爲期4個月的「軍事訓練役」自民國102年起實施,迄今目前約佔退伍8年編管人力的4成;志願役及義務役退員則佔6成,未來因應後備編管結構產生變化,並不會以「軍事訓練役」退員爲後備戰力的主力,因此「軍事訓練役」的比例更會逐年降低。
依照立法院的報告,如果來仔細算算這8年來被國防部所浪費、虛擲的人力就知道該有多可怕!畢竟「軍事訓練役」也是國防部搞出來的產物,這幾年陸續退役的青年已超過50萬人,但要能用於被教召的卻越來越少,這是啥神邏輯?還不如及早廢除這種半調子的作法,省點國防資源。
再者,有誰會相信未來的擴編的12個後備旅,在裝備上會跟第一線野戰部隊同一個等級,屆時再來看看後備幹部的留營率就知道,如果新政策只是將壓力轉嫁到後備負責接訓的幹部,那後面好戲還等着上演。
還有《軍事審判法》已經修正,部隊幹部隊於召訓民人的管理勢必更加棘手與艱鉅,不說別的,假設從頭到尾報病號就好,請問能耐應召員如何?而鑑測不合格又如何?還幻想談增加課表時數就代表「操」,這些制訂計劃的高司幕僚們,真有讓人活在不同時空的感嘆啊!從號稱2百多萬後備部隊中,竟然挑不到幾萬成建制可用的動員兵力,也難怪連美國都看不下去。
▲後備旅裝備將會和常備部隊一致,但礙於裝備代差與數量卻恐難以落實。(圖/黃竣民攝)
有道是〜「計劃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長官一句話」,那國軍其實每一年就做年度施政計劃就好了,那些冠冕堂皇「十年建軍構想,五年兵力整建計劃」的口號,不正是自己搬石頭砸自己腳的最佳證明?
假設國防部針對後備教召還是隻能端出什麼都Double就好的這種菜色,高司用這樣的態度在面對後備動員的各項整備,那想要挽救外界對於後備頹廢許久無戰力的批評,應該最先要檢討的是自己吧!
別再幻想拉瑞士、以色列…這類國家的後備來往自己的臉上貼金了,出國考察那麼多個國家,百姓納稅的錢也花了,但結果呢?國人其實只想問問:「我國的後備教召到底是在玩哪招?」
熱門推薦》
►施孝瑋/臺海風雲起 全募兵與後備動員足堪禦敵?
►黃竣民/恢復「徵兵制」 男女「役」起來?
►王志鵬/政府強化徵兵 先從大學軍訓開始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防疫新生活!國內旅遊票券特價開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