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從交通安全報導談媒體分潤之必要 (吳慶學)

谷歌、Meta等社媒長期以來一直都在免費利用他人的創作成果,當然更應該以具體有效的「媒體分潤」行動來展現對社會的回饋。(圖/美聯社)

有關東海大學學霸枉死的系列報導,讀之令人心痛。9月24日中時在社會綜合版以頭條報導後,做了連續五天的追蹤報導,9月30日更以頭版報導了交通部及消基會交通組的研究報告,指出行人及車輛應特別注意的交安事項,包括:「行人注意!左轉大車威脅高於右轉車」,以及用路人「耐心停等」的重要性…等。

交通部長還說:行人事故率以長者居多,將鎖定長者加強宣導。我是臺中人,年逾七旬,拄柺杖走路,行動緩慢、不便,正是交通部的重點宣導對象。讀了相關報導之後,心生警惕。這樣的報導真的有益於民衆的行路安全及行車安全,不但可以提高民衆的危機意識,還能教育民衆有哪些事情是該注意的。

對於此一悲慟事件,交通部長說:「將改善危險路口,加強宣導停讓文化。」而平面媒體以大量的人力、物力做這樣全方位的深入報導,對於各縣市首長必將造成巨大的輿論壓力,着手改善危險路口;同時,各大報的關注與報導當然也就是「停讓文化」之最佳宣導!這對於交通部的交安宣導工作當然有極大的裨益。

爲了完成這次的深度報導,各大報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令人感佩。我們不能把這樣有益於社會的優質報導視爲理所當然。試想:如果平面媒體的財務,因爲廣告收入不足而漸漸萎縮,豈能有這樣的人力、物力與心力來長期且持續的做這樣的社會關懷與教育?

平面媒體的財務困境是一普遍現象,主要就是因爲傳統的廣告收入被谷歌及Meta這樣的社羣媒體大量佔據,谷歌及Meta長期無償使用平面新聞媒體的辛勤創作,每年豪奪數百億的廣告費,平面媒體的廣告收入因此日益萎縮。而人力、物力如果不足,必然傷及報導品質。要求社媒巨獸具體落實媒體分潤之必要性,於此可見一斑。

平面媒體的危機是非常真實的。以《洛杉磯時報》爲例,今年1月裁了115位新聞從業人員,大約是其新聞室的¼員工。這對報導品質的負面影響,不言可喻。執政黨要是真愛臺灣,就絕不能讓臺灣的平面媒體陷入像《洛杉磯時報》這樣的裁員困境啊!

對於「媒體分潤」ㄧ事,政府已冷漠看待數年。數位部在今年7月終於表示:要召開跨部會小組,討論具體方案。現在,9月即將過去,這個跨部會小組到底召開了沒有?怎麼還是看不到任何具體的成果?

從這次東大學霸枉死的悲慟事件所引發的行人地獄系列報導,我們再次看到了本土平面媒體對社會大衆可以作出的重要貢獻。

不止是交通部、教育部,衛福部、法務部等各部會都應該爲財務日益艱困的平面媒體發聲,力挺本土平面媒體,早日促成對平面媒體健全發展有實質幫助的「媒體分潤」辦法。誠如臺灣人工智慧工作者黃兆徽所說:「新聞媒體花了很多心力和成本來生產優質內容,相關智慧財產權,當然應該受到保護。」谷歌、Meta等社媒長期以來一直都在免費利用他人的創作成果,當然更應該以具體有效的「媒體分潤」行動來展現對社會的回饋。

如果繼續這樣在臺灣吃人夠夠、吃幹抹淨,必將招來爲富不仁的罵名。而政府部門若不積極有效的協助平面媒體,豈不形同「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長此以往,本土媒體「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縱有千里馬之才,亦成駑鈍矣!

老子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現如今,社羣媒體巨獸豈只是「有餘」而已,根本就是腦滿腸肥;而平面媒體,又豈只是「不足」而已,《洛杉磯時報》殷鑑不遠。國科會既然表示:「新聞有價是行政、立法部門的共識。」那麼,請容我,作爲讀者,爲苦撐已久的臺灣平面媒體講一句話:Show me the money!

(作者爲大學語言中心退休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