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因應世變日亟 落實產業轉型機不可失
面對疫情加劇,以及石化產業被視爲是造成全球環境浩劫幫兇的嚴峻考驗,臺塑集團總裁同時也是臺化董事長的王文淵,日前在致臺化股東營運展望的年報中宣示,將加速臺化的產銷轉型計劃,「騰籠換鳥」擴大高值化及差別化的產品銷售及分散市場,掌握因疫情催生的新生活常態商機進行超前部署,以期同步提振公司營運質量動能。
王文淵不只向臺化股東喊話,稍早他也以集團總裁的身分,力挺旗下的南亞科,掌握在國際疫情起伏不定下,生活型態將加速往數位化轉型的趨勢,將投注高達3,884億元的資金於電子事業領域的擴充升級計劃。
除了針對號稱「臺塑四寶」的臺化及南亞科,分別推出產業轉型或擴充升級的投資方案,臺塑集團近年來也跳脫單打獨鬥的傳統經營模式,展現出揪合美、日相關企業夥伴,組成跨國經營團隊部署搶佔疫後商機的新樣態。以歐洲正在全力發展綠色氫能以取代化石燃料爲例,臺塑集團面對此一符應發展清淨能源的國際新潮流,其實也並沒有坐視。包括由臺塑出面與日商大金工業,合資成立了臺塑大金精密化學,投入電子級氫氟酸的生產;以及由臺塑化出面,與日本出光興業合資,成立臺塑出光特用化學,投入氫化石油樹脂的生產。
綜觀臺塑集團近年來面對外在環境的新挑戰與新商機,展現出積極的迴應與轉型,而不是消極的觀望乃至迴避,相較於其他產業領域的大中小型企業,不是心存僥倖或無知漠視,就是受困於資源而心餘力絀,誠然印證了臺塑集團務實進取的企業文化,正是型塑臺塑王國始終能夠屹立不搖的關鍵因子。
儘管如此,畢竟臺塑集團是靠石化產業起家的,因此即使近年來已經與時俱進的致力於從被視爲是環境浩劫幫兇的傳統石化產業生產經營模式,轉爲更注意於減少碳排放,以及投注巨資於電子事業的擴充升級。但堪稱遺憾的是,臺塑與中油這兩大臺灣石油化工企業,卻像難兄難弟般的被評定爲「2020空污類環境金害獎」的得主。
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所發佈的「環境金害獎」形同桴鼓相應的,還有被視爲是亞洲最大慈善組織之一的澳洲明德魯基金會於5月18日公佈的「塑膠廢棄物製造業索引」中,點名全球石油化工等20家巨頭企業,生產出全球過半數的一次性塑膠製品,而臺塑也以排名第17,與艾克森美孚、中國石化集團等同時上榜!
除此之外,傳統石化產業所面臨的「外患」,其實遠不只於前引臺塑集團遭到兩家非營利民間社團的惡評而已。更嚴峻的「外患」,毋寧是來自於對企業的營運可能產生實質傷害的國際變數。例如原來成立的宗旨是爲了確保全球能源安全及穩定的國際能源總署(IEA),就在18日發表的最新報告中,呼籲各國應立刻停止新石油、天然氣的投資案,並在2035年停止銷售傳統汽車,否則將難以落實巴黎氣候協定所設定的零碳排放量的期程。
另外則是由於歐盟已明確表示,從2023年起,歐盟將對產製過程碳排放量超標的進口貨品開徵「碳關稅」。結果是不待2023年,歐盟爲了遏止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自2005年就已推出的「碳排放交易體系」(ETS)機制,其指標碳價格於本月17日躥升到歷來新高的每公噸56.34歐元。而相關的分析師還預估,歐盟的碳價未來仍有極大的上漲空間;貝倫堡銀行的碳與電子研究部門主管也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碳價在今年底前恐將攀升至110歐元,足足爲目前價格的兩倍。
如果歐盟規定境內高污染產業在製造污染的同時,必須購買碳排額所衍生出的歐盟碳價快速攀升,首當其衝的雖然是包括航空業、石化業、鋼鐵與礦業的生產業者在未來幾個月將面對經營風險高升的衝擊。但是明顯可見兩年後的碳關稅也勢必會水漲船高,自然也會讓銷往歐盟的境外貨品要承受更沉重的成本墊高及利潤下滑的雙重挑戰!
總體以觀,臺塑集團近年來面對種種內外變數的衝擊,誠然已經啓動種種「騰籠換鳥」的轉型因應對策,足爲其他大中小型企業師法參採。但是客觀來看,來自於國際間的新規範所引發的新挑戰,不只迄未止歇,並有變本加厲之勢!面對這種無所逃避的新挑戰,既是對既有企業永續經營的最大考驗,但同時也蘊含了新的營運契機!於此不只寄望於臺塑集團能真正做好超前部署,更期待能真正形塑後疫情及零碳排時代的護國神山與產業典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