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智駕,被吹過了

如今的極氪,正經歷着自品牌成立以來,最難熬的一段日子。

至於事情的起因,相信大多讀者已經非常熟知,所以就不再贅述。相比之下,更想展開討論的是,“你說這家新勢力造車,爲何如此大動干戈,付出高昂的代價,也要把極氪001的智駕系統切換至自研方案?”

答案十分簡單,“大勢所趨,不得不做。”

實際上,那場充滿爭議的發佈會後,極氪進行了一場媒體專訪,身爲掌舵者的安聰慧重點提到:“有些決策真的很難,但自研智駕這一關必須要過。”

從中讀出的言外之意,極氪001作爲該品牌絕對不容有失的主銷擔當,高階智駕一直都存在較大的“短板”,也被許多用戶所詬病。

即便2024款上市半年以來的交付表現還算不錯,但身處競爭最爲激烈的20萬元-30萬元細分市場,必須時時刻刻保持警惕、不斷修修補補,才能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微弱優勢。

所以,2025款極氪001突然來了。

順勢,將視角繼續放大,這家新勢力造車的操作,再次印證了一個道理:“今年,高階智駕無疑迎來了徹徹底底的綻放。”

對於越來越多的潛在消費者來說,主機廠在該維度的技術實力與使用體驗,真真切切影響到了他們的購車決策。更直白來講,沒有愈發成熟的高階智駕,還賣什麼智能電動車?

但也恰恰在此過程中,涌現出了一團團“虛火”。

忽如一夜春風來

最近一段時間,如果試圖評選出與“高階智駕”有關,含金量最高的幾場吆喝,那麼肯定會被“蔚小理華”牢牢佔據。

7月5日,理想率先出牌,召開夏季智駕發佈會,將自己的核心技術全盤托出,展現出了要從公認差等生一躍成爲第一梯隊的決心與野心。

7月27日,一年一度的“蔚來科技創新日”如期舉行,這家新勢力造車帶着“世界模型NWM”走向臺前。與此同時,還提到了許多前所未聞的概念,空間認知、時間認知、GOA、羣體智能……

7月30日,小鵬則藉着“AI智駕技術發佈會”的契機,宣佈將向全球用戶全量推送AI天璣系統XOS 5.2.0版本。通過本次更新,XNGP將從“全國都能開”正式升級爲“全國都好用”,實現“不限城市、不限路線、不限路況的”全國全量開放。

8月6日,“大魔王”華爲壓軸出場,與享界S9一併首發的還有HUAWEI ADS 3(參數丨圖片).0,給所有人展示了一波什麼叫做“不畫大餅,直接落地”。

而在高階智駕上,“蔚小理華”試圖傳播與展示的重中之重,當然是忽如一夜春風來,正迅速改變遊戲規則的——端到端。

今年,高階智駕之所以變得這般暗潮涌動,絕對與它的推波助瀾有關。爲了擁抱端到端,主機廠心甘情願的付出大把鈔票,破而後立的開始調整原本的組織架構,甚至着了魔一般的在營銷上狂吹特吹。

那麼,到底什麼纔是端到端?

關於這一話題,各種各樣的長篇大論、專業解讀層出不窮。用最簡單明瞭的大白話說就是,過去採用感知、決策、執行的高階智駕,就像身處駕校學車的學員,怎麼開、往哪開、如何開都需要教練的命令,顯得十分木訥。

切換到端到端的高階智駕,就像拿到駕照已經上路的新手司機,漸漸能夠應付大多數路況,隨着天天開、月月開,駕駛技術還會不斷的變好。

進一步拆解,“端到端”實際上給了高階智駕一個所謂的“大腦”,讓搭載的車輛有了主動思考與隨機應變的能力,而不是像曾經那樣如機器般略顯呆板。

作爲另一維度的論據,今年3月特斯拉位於北美正式推送FSD V12。

值得分享的是,該版本的模型架構發生重大迭代,是全新端到端的應用,讓高階智駕可以像人類一樣不斷學習迭代提升。從馬斯克許諾來看,“廣泛應用後將進一步減少因人的駕駛失誤而造成的事故,提升車輛主動安全性能。”

最終,階段性結果證明了,相比FSD之前的版本,V12令特斯拉用戶完全無接管的行程次數佔比從47%提升至72%,平均接管里程從116英里提高到333英里。

效果,立竿見影。

總之,無論“蔚小理華”的瘋狂內卷也好,還是特斯拉的全力押注也罷,都讓端到端的含金量還在暴漲。慢慢的,整個行業也產生了一種風氣:“不講端到端,談什麼高階智駕?”

開篇提及極氪那次代價高昂的產品推新,我想根本目的還是不想在關乎未來的技術比拼中率先掉隊。而隨着越來越多的主機廠、供應商加入其中,一場沒有硝煙的暗戰徐徐拉開了帷幕。

端到端的出現,無疑令高階智駕燃燒起了熊熊火焰。當然,任何新技術的涌現,都會不可避免的帶來諸多陣痛與亂象。

的確,有人是在引領時代,但也總有人在渾水摸魚。

請問真的好用嗎?

“宣傳:我們馬上量產先進的端到端。”

“工程師:可是我們還沒開始做。”

“宣傳:沒關係,也不能扒代碼看,沒人發現。”

“工程師:發現了咋整?”

“宣傳:沒事我們模塊端到端,感知端到端,規劃控制端到端。”

“工程師: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講什麼?”

“宣傳:無所謂,反正端到哪裡也不重要,佔領宣傳高地比較重要。銷量再不好大家都得一鍋端。”

幾個月前,本段開篇的一段“調侃”火出了圈,這位微博博主口中諷刺的對象究竟是誰,歡迎大家對號入座。

而我想說的是,今年端到端的突然興起,的確像是甘泉一樣注入了高階智駕當中。但許多品牌在營銷層面,未免有些吹過了。如今,不知爲何,一種愈發浮誇的風氣,正迅速籠罩着該板塊。

十分激進的傳播口號,滿天亂飛的測試視頻,偏激媒體的狂帶節奏,都讓許許多多的終端消費者被誤導。

在未弄清楚高階智駕安全邊界的情況下,便開始盲目相信它能像人一樣開車,甚至覺得它無限趨近自動駕駛。最終,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危險案例,釀成了無法挽回的慘痛悲劇。

雖然,站在各大主機廠的角度,打贏這場沒有硝煙暗戰的急迫心情能夠理解,沒有誰不想率先搶佔誘人的“蛋糕”,但在高階智駕這件人命關天的事情上,有時候是不是應該稍微“慢一點”,讓邁出的每一步都更踏實與問心無愧?

事實上,本人就是一名深度高階智駕用戶。身爲汽車媒體,利用職務之便,總能搶先拿到各家的最新版本。

但長期以往使用下來最強烈的感受,借用某位同行友人的話說:“這東西一定得多開,開10公里可能會給出95分的評價,開30公里可能就只能給85分了,開50公里可能就剩80分了,100公里則變爲75分了。”

換言之,里程逐漸累積,分數迅速遞減。

而不久前,在打開某品牌熱銷車型的“領航輔助”情況下,位於上海遭遇了一場事故。本質原因還是由於自己的分心導致,可經歷瞭如此一遭,特別深切的認識到,絕不能太過相信任何一個高階智駕系統。

另外,還想着重提及的是:“目前,整體深度體驗下來,單論幾家公認的頭部梯隊成員,所做的高速領航輔助功能,的確已經可以在保證一定巡航效率的情況下,減輕駕駛者的負擔與壓力,讓大家感受到技術進步帶來的普惠性。”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一旦到了城區部分,隨着路況的複雜程度翻倍提升,突發情況越來越頻繁的出現,這些頭部梯隊成員交出的卷子,反正在我這裡基本上都不及格。”

絕不是故意抹黑,每一次打開城區高階智駕,注意力總是要比自駕還要集中,生怕車輛誤操作犯下什麼大錯。

並且在通勤效率上,也遠遠不如自駕,甚至位於某些早晚高峰,還會變爲阻礙交通的存在

總而之,無論宣傳階段說的有多天花亂墜,各大主機廠目前只解決了“能開”,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好開”,儼然還有非常之長的一段路要走。

接下來,如果你身邊再有人過度神話高階智駕,那麼請質問一句:“真的好用了嗎?”

至此,文章漸漸臨近尾聲,最後試圖澄清的是,撰稿的本質還是想去一去該板塊那一團團的“虛火”。總感覺被吹過了的高階智駕,理應迴歸更良性健康的發展模式。可轉念一想,就按眼下中國車市的廝殺方式,幾乎沒有可能。

那麼,懇請大家記住:“所有高階智駕,都是輔助駕駛,把方向盤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