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翔雍山血池祭祀遺址 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在12日出爐,由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宣佈,北京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等10項考古新發現入選,從史前時期到夏商周三代到漢唐至宋元明清,都有代表性的遺址獲選。其中,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將證實秦漢時期,在這裡曾舉行最高祭天禮儀的歷史一幕。
另外9項分別爲,寧夏青銅峽鴿子山遺址、貴州貴安新區牛坡洞洞穴遺址、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窯址、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浙江慈溪上林湖後司嶴唐五代秘色瓷窯址、上海青浦青龍鎮遺址、山西河津固鎮宋金瓷窯址、湖南桂陽桐木嶺礦冶遺址。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始於1990年,從2001年起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共同主辦,曾評選出「尼雅遺址」、「良渚古城」、「海昏侯墓」等著名考古發現。
以下爲2016年「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簡介
寧夏青銅峽鴿子山遺址:寧夏鴿子山遺址地處騰格裡沙漠東南方的荒漠中,出土了數件直徑不超過2mm的鴕鳥蛋皮裝飾品,這是迄今同時代發現最小的同類型遺物,革新了我們對萬年前人類認知水準和複雜技術能力的認識。
貴州貴安新區牛坡洞洞穴遺址:貴州貴安新區牛坡洞遺址,是一個保存狀況較好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洞穴遺址,對於認識貴州地區史前文化特徵和內涵,構建該地區史前文化,確立貴州在中國史前文化中的地位,探討整個黔中地區的洞穴遺址、貴州史前史、雲貴高原地區的舊新石器時代過渡、史前人類行爲模式、人類體質、古代環境及其變遷和人與環境間的互動關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山西河津固鎮宋金瓷窯址出土的素燒花口長頸瓶。(圖/翻攝自新浪網)
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包含譚家嶺古城城垣、印信臺遺址及譚家嶺遺址,是長江中游地區發現面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等級最高的史前聚落羣。其中,新發現的譚家嶺古城城垣總面積17萬平方米,是同時期我國發現規模最大的史前城址,也是石家河古城形成的重要基礎。印信臺遺址中挖掘出人工的大型臺基、沿臺基邊緣分佈的甕棺類遺存都顯示,這裡是石家河文化晚期多次進行祭祀活動的特殊場所,也是長江中游地區發現規模最大的史前祭祀場所。譚家嶺遺址新發現的神人頭像、雙人連體頭像玉玦、虎座雙鷹玉飾等一批後石家河文化時期的玉器,技術精湛,其普遍使用的圓雕、透雕等工藝代表了史前中國玉器工藝的最高水準。
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窯址:苦寨坑窯址是我國目前已知燒造最早原始青瓷的窯址,與浙江地區夏商時期的原始青瓷窯址相比,兩者無論是窯業技術,還是產品,均有較大差別,應屬兩個窯業技術系統。因此,苦寨坑窯址對探討我國原始青瓷與印紋硬陶的關係以及瓷器起源有着重要意義。
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此次考古發現印證了秦漢時期國家,在這裡曾舉行最高祭天禮儀的歷史一幕,填補了過去在雍城遺址中缺乏郊外祭天相關證據的空白。
▲上海青浦青龍鎮出土的鉛貼金阿育王塔。(圖/翻攝自新浪網)
北京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漢代路縣故城城址保存較爲完整,將會填補漢代縣級城址考古的學術空白。以路縣故城城址爲中心呈環狀分佈的墓葬,時間延續性強,是綜合研究該城址的重要資料。2017年1月9日,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對漢代路縣故城城址進行原址保護,建立遺址公園和博物館,這將會大大的推動北京乃至全國考古和文物保護事業的深入發展。
浙江慈溪上林湖後司嶴唐五代秘色瓷窯址:後司嶴是晚唐五代時期燒造宮廷用瓷的主要窯場,代表了這一時期的最高制瓷水準,其開創的以天青色爲特徵的秘色瓷產品,不僅是制瓷史上的一大突破,同時成了之後高級青瓷的代名詞,影響到後代包括汝窯、南宋官窯、龍泉窯、高麗青瓷等一大批名窯生產與整個社會的審美取向。
上海青浦青龍鎮遺址:考古證明,青龍鎮是上海城鎮發展史上重要的一環,在唐宋時期市鎮考古中具有典範意義。同時,這些考古發現與文獻相印證,確證了青龍鎮是上海最早的對外貿易港口,爲海上絲綢之路的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指標。
山西河津固鎮宋金瓷窯址:此次固鎮窯址的發掘與發現,是山西甚至是全中國陶瓷考古的一次重要突破,發現的四組制瓷作坊及瓷窯爐,填補了山西地區無相關制瓷遺蹟的空白,從原料製備到裝燒成器的整個制瓷產業鏈保存相對完整,爲研究北方地區古代制瓷工藝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湖南桂陽桐木嶺礦冶遺址:發掘出土的多個成排圓形焙燒爐填補了中國煉鋅技術史研究的一項空白,槽形冶煉爐是中國迄今保存最爲完整的古代煉鋅爐遺存,對於完整復原古代煉鋅術有着非常關鍵的作用,對研究中國古代煉鋅技術的起源、發展和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浙江慈溪上林湖後司嶴唐五代秘色瓷窯址出土的秘色瓷薰爐。(圖/翻攝自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