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類發展事業的偉大貢獻(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在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賈河鄉侯山村,蘋果進入收穫季節,果農笑得合不攏嘴。   人民視覺

近年來,山東省青州市彌河鎮桐峪溝村以鄉村振興爲契機,依託社會資本,利用優越的山區條件,進行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創建活動,昔日的小山村已成爲名副其實的小康村。圖爲桐峪溝村全景。   新華社發

在廣西河池市宜州區劉三姐鎮乍洞村,旅居該村的盧森堡國際友人漢森尼科雷內正在與乍洞村黨支部書記韋永員一起查看新種植的西瓜生長情況。   人民視覺

在位於布隆迪布班扎省吉航加縣的中國援布雜交水稻示範田內,中方專家向當地學員傳授水稻種植技術。   本報記者 呂 強攝

“十三五”期間,中國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絕對貧困,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國際人士認爲,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是對人類發展事業的偉大貢獻

擺脫絕對貧困堪稱奇蹟

希臘福蒂斯・普羅瓦塔斯

細數起來,我與中國打交道已經近60年了。上世紀60年代,我作爲希臘全國學生會國際關係部成員,與很多中國學生成爲朋友。此後,我曾擔任雅典分管國際事務的副市長、希中經濟合作商會主席,在半個多世紀與中國朋友的交往中,我見證了中國發展的歷程。

2020年無疑是特殊的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國爲自己也爲全球抗擊疫情的最終勝利而戰。依靠必勝的決心,中國不僅克服疫情造成的困難逐漸實現經濟恢復,而且盡最大努力支援並團結各國合作抗疫。

對於中國人民來說,今年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告別絕對貧困。70多年來,中國通過不懈努力和奮鬥,不僅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還讓老百姓過上越來越富足的生活。一個有着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擺脫絕對貧困堪稱奇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爲新冠肺炎疫情籠罩下的世界注入信心和動力,爲解決全球減貧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在人類發展史上書寫了重要篇章。

近10年來,我每年都多次訪華,發現中國在城市建設和人文環境方面的進步日新月異。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科技領域取得巨大進步,特別是以5G和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數字科技已走在世界前列。很多先進科技的廣泛應用,讓民衆的生活愈加舒適、便利。在疫情防控期間,中國的移動支付和電子商務發展迅速。

去年11月,我作爲希中經濟合作商會主席,帶領10多家希臘企業訪華,參加在深圳舉行的2019年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這是我們商會第六次參加高交會。在高樓林立、現代化的深圳,我發現人們使用手機移動支付購物、乘坐公共交通等已經非常普遍。很難想象,幾十年前的深圳只是個荒蕪的邊陲小鎮。世界迫切需要了解中國如何高效地實現了發展進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體現在方方面面。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國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防治污染上的效率和決心。近年來,中國政府以強大的決心和毅力,以高效率的落實行動,極大改善了環境狀況。大家都在爲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生態環境不懈努力。在有效遏制疫情蔓延之後,中國的經濟發展重回正軌,高質量發展將帶動更多民衆走上富裕道路。

我在擔任雅典市分管國際事務的副市長期間,希臘正經歷國際金融危機過後的恢復期。我們非常重視與中國發展互惠互利的夥伴關係。2017年,我擔任希中經濟合作商會主席後,更是致力於搭建希臘與中國之間合作共贏的橋樑。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對希臘企業來說意味着更多機遇。我們商會在深圳設立了分支機構,並計劃在上海和杭州增設分支機構,從而更快捷、有效地爲兩國經濟合作提供服務。

作者爲希中經濟合作商會主席,本報駐意大利記者葉琦採訪整理

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波蘭)剋日什托夫・加夫利科夫斯基

我的中文名字叫石施道,是波蘭第一批到新中國留學的學生之一。1964年,我第一次前往中國,此後,便經常往來於波中兩國之間,從事與中國文化有關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中國發展有三個顯著特點:經濟發展快,政府效率高,堅持以人爲本、致力於爲人民謀幸福。正是基於這些因素,中國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裡發生鉅變,並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穩步推進高質量發展。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上世紀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之初,自行車、手錶、縫紉機等“老三件”成爲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今日中國,高鐵網縱橫,互聯網繁榮,物質生活極大豐富,這些都是依靠經濟快速發展實現的。當我們在中國各地考察時,很多人都想象不到今天的現代化城市,是隻用了幾十年時間建設升級而成的。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政府高效行動,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在較短時間內成功控制了疫情。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穩定轉好,生產生活秩序穩步恢復,爲提振世界經濟注入信心。

中國在社會動員、政策執行等領域的高效率,體現了中國製度的優勢。中國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模式,隨着時代發展而不斷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在長期實踐探索的基礎上不斷形成的。作爲一個人口衆多、國土廣闊、國情複雜的國家,中國發展所面臨的難題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蹟,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幹出來的,這樣的經驗值得學習和研究。今天,西方國家中一些人對中國抱有偏見,這是一種很過時的思想。

中國政府始終致力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中國堅持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推動實現共同富裕。中國政府致力於全面擺脫貧困,一個人也不能掉隊。我認爲,這將有助於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體人民。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代表了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我非常幸運地見證了中國人民實現這一夢想的進程。我也希望,未來有更多人能瞭解和研究中國文化,推動不同國家和文明的對話交流,共同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

(作者爲波蘭東亞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本報駐波蘭記者於洋採訪整理)

展現蓬勃向上精神風貌

(哈薩克斯坦)白櫻・卡貝拉什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在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人民爲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奮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消除絕對貧困的宏偉目標即將成爲現實。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採取聯防聯控的舉措,卓有成效地控制住疫情,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重回正軌。

我長期從事哈薩克斯坦與中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工作,對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非常感興趣。毫無疑問,文化事業能夠反映出中國在經濟社會等諸多領域取得的進步。

中國每年出版的書報雜誌在種類、數量和質量上都居世界前列。在中國城市裡,到處都能見到書店,甚至還有專門經營工程、醫療、藝術專業書籍的書店。時尚的咖啡店書屋已經成爲年輕人休息、讀書的重要去處。不少地方的圖書館成爲當地特色名片。不少城市的社區街道也設立了圖書館、閱覽室和自動借書機。琳琅滿目的出版物、越來越方便的借閱方式以及崇尚學習的社會風氣,展現出中國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中國影視產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在全球知名院線的檔期上,經常能看到中國電影作品,電影已經成爲外國民衆瞭解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中國的電視節目不僅爲中國百姓提供了一展才華的舞臺,也吸引了其他國家的藝術人才。哈薩克斯坦歌手迪瑪希便是藉助中國湖南衛視的舞臺,成爲哈薩克斯坦和中國文化交流的代表。中國電視節目質量高,專業性強,一些介紹傳統文化、歷史故事的節目創造了很高的收視率。我記得在一檔節目中,一個年輕人背誦了大量唐詩宋詞,觀衆爲之驚歎不已。這些知識類節目受到觀衆的青睞,說明中國人對本民族文化具有很強的認同感和自信心。

近年來,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愈加頻繁。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孔子學院讓更多外國人不必遠行,即可瞭解中國、學習中文;中國文化年(節)、歡樂春節、戲曲演出、書畫展覽等活動,爲世界各國人民帶去了欣賞地道的中國傳統藝術的機會。哈薩克斯坦一直非常關注中國的文化事業,各大出版社都在翻譯出版中國經濟、技術、藝術和文學等各類圖書。2019年5月,哈中首部合拍故事片《音樂家》在哈舉行了首映式。這部反映中國音樂家冼星海與哈薩克斯坦音樂家拜卡達莫夫一家深厚友誼的電影,一經上映,便引起轟動和共鳴。

我相信,隨着中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中國的文化事業必將邁入新的發展階段,也將推動各國人民共享更多文化交流的成果。

(作者爲哈薩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國立大學出版社國際項目經理,本報駐哈薩克斯坦記者周翰博採訪整理)

國家發展目標路徑清晰

尼泊爾)朱納・巴斯內特

在中國參觀考察的經歷讓我難忘,我不僅去了北京等大城市,還到訪了四川的農村。至今還記得,在四川成都郫都區的戰旗村,豆瓣坊、榨油坊、竹編坊、布鞋坊……一家家傳統手工作坊坐落在乾淨整潔的街道兩旁。村民們一邊做手工一邊聊家常,遊客絡繹不絕,有的在拍照留念,有的在詢價購物。村裡有座郫縣豆瓣博物館,展示了當地傳統特色豆瓣的製作過程、醬園生活與工作場景。

很難想象,這裡曾經飽受貧窮、落後和環境污染的困擾。如今,戰旗村已發展成爲四川集體經濟十強村之一。參觀過程中,我不停地記錄提問,年輕的村幹部耐心回答,充滿了朝氣和自信。戰旗村把當地特色農業、傳統技術與旅遊業有機結合,走上了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這樣的鄉村振興經驗值得尼泊爾等發展中國家學習和借鑑。幾十年來,中國數億人口擺脫貧困。這爲中國進一步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了良好基礎。

在位於北京朝陽區的麥子店街道社區,當地居民向我們展示了中國京劇、舞蹈等藝術節目。社區重視養老建設,設有養老照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等,方便老年人生病時及時就醫。豐富的社區生活,增加了居民的交流和感情,他們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深深留在了我的記憶裡。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走出了符合本國實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爲國家發展制定了路線圖,目標路徑十分清晰。中國的發展是在立足本國國情,不斷思考、創新、實踐的基礎上取得的,絕非複製他國發展模式,這爲很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思路。

2019年,尼中兩國領導人成功實現互訪,進一步提升了兩國互聯互通的規劃和建設水平。在對尼泊爾進行國事訪問前夕,習近平主席在《廓爾喀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追溯尼中兩國人民攜手前行的歷史淵源,爲兩國關係前景擘畫美好藍圖。這是《廓爾喀日報》自1901年創刊以來,首次在頭版頭條刊登外國領導人的署名文章。當時,作爲編輯團隊的一員,我感到非常榮幸。

共建“一帶一路”以包容的姿態和務實行動,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助力各國減少貧困、增加就業,爲參與國家和地區創造了加快發展的機遇。該倡議是對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有力支持。

世界各國有着不同的文化。通過專業、客觀、公正的報道,增進不同國家民衆間的理解互信,媒體的作用至關重要。通過實地訪問,我對中國和中國人民有了更加具體的感知和認識。我願把我的體會和思考,分享給更多尼泊爾讀者。

(作者爲尼泊爾《廓爾喀日報》首席記者,本報記者陳尚文采訪整理)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17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