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發展中國家提供寶貴減貧經驗(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在厄立特里亞漁業與水產品加工技術海外培訓班上,中國專家向當地學員講授養殖知識。 本報記者 呂 強攝
恩裡克・波薩達・卡諾在哥倫比亞豪爾赫・塔德奧・洛薩諾大學孔子學院留影。 資料圖片
中國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馬鬃嶺的秀美風景吸引衆多遊客自駕觀光遊覽,有效帶動當地旅遊扶貧產業及休閒農業發展,走上脫貧增收的致富路。 人民視覺
國際人士認爲,中國讓數億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是一項偉大的成就,爲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寶貴的減貧經驗
把中國扶貧模式帶回家鄉
(摩洛哥)納賽爾・布希巴
1995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利用在中國留學的機會,我走訪了很多城市和鄉村。這些年來,我也一直在從事推動摩中交往的工作,多次到訪中國,見證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發展動能和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化。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各國都造成了巨大影響。中國在克服疫情影響的同時,持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事業,再次印證了中國共產黨爲人民謀幸福、爲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讓佔全球總人口1/5的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是一項偉大的成就。中國爲其他發展中國家樹立了榜樣,提供了寶貴的減貧經驗。
中國脫貧攻堅的過程提供了豐富案例和有益經驗。中國有句話叫“要想富,先修路”。在幅員遼闊的土地上,我看到中國政府爲很多貧困山區修建了道路。道路暢通後,村民出行方便了,農副產品銷路也廣了,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創造了基礎設施條件。我也看到許多中國企業在扶貧行動中發揮作用,如一些本土大型超市爲貧困地區的優質果蔬、肉類等產品提供市場渠道和扶持。在廣東從化,我看到當地通過旅遊產業和特色農業相結合的方式走上致富道路。這些做法令我頗受啓發,我也嘗試着把中國扶貧模式帶回摩洛哥,建議村民在養蜂、藥草產業的基礎上,開發鄉村旅遊,拓展業務範圍,已經收到不錯的效果。
中國的脫貧攻堅工作是立體且全方位的。從低保、醫療保障到教育、住房、創業等各方面,政府都提供大力支持和投入;從深入實地調研、制定針對性政策到落實具體任務,每個環節都有可行的制度和明確的負責人;從補貼錢糧與生活用品到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扶植產業、培養農民技能,相關政策越來越細緻,針對性也越來越強,以一種可持續的方式降低了返貧的發生。
中國的扶貧成就和經驗是難能可貴的。這是中國人民的福祉,也是世界人民的希望,特別是對很多欠發達國家來說,中國經驗具有借鑑價值。近期,我所在的摩洛哥非洲中國合作與發展協會正在編寫一本關於中國扶貧的書,爲此,我研讀了大量有關中國扶貧政策、扶貧經驗的資料和書籍。我希望將中國扶貧案例和經驗進行歸納分析,同時根據非洲發展中國家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向發展中國家的政府人士、公益人士以及國際關注減貧問題的專家提供較爲完整的參考資料。
實施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國的發展符合歷史潮流,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前不久,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就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作出部署。中國將繼續帶領人民爲實現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不斷探索努力,這不僅進一步增強了各國對中國發展的信心,也將爲發展中國家繼續提供可以借鑑的經驗。
(作者爲摩洛哥非洲中國合作與發展協會主席,本報駐埃及記者周�q採訪整理)
(烏干達)納蘇爾・卡扎菲
我曾到訪過中國許多地方,各地日新月異的發展面貌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去湖南十八洞村和深圳參觀的經歷。
十八洞村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的地方。2016年我第一次去中國,有幸到訪十八洞村。當地村民的盛情款待、物美價廉的手工藝品、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都讓我感受到脫貧攻堅給中國百姓帶來的美好生活,也更好地理解了中國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
十八洞村雖然位置偏僻,但在我參觀的時候,這裡已經有良好的公路與外界連接。過去幾十年中,中國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道路網絡將全國各個村莊都納入其中。正是因爲有了便利的交通條件,像十八洞村這樣的鄉村,才得以因地制宜,通過創新扶貧模式,發展特色農產品產業,利用獨特的生態優勢和民族文化,讓小村莊成爲吸引衆多遊客的旅行目的地。產業和旅遊發展爲人民安居樂業提供了持續的收入來源,當地村民爲美好幸福生活打拼、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令人鼓舞。
深圳是另一個觀察中國舉世矚目成就的樣本。這個曾經的小漁村,已經發展成爲一個現代化的大城市。深圳是一座“創新之城”,科技創新給這座城市帶來巨大進步,也爲理解中國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另一個視角。2019年,我走訪了位於深圳的多個科技創新項目,瞭解到政府高度重視科技企業發展,深刻體會到技術創新對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同時,根植於中國文化的勤勞基因,也是成就深圳這座城市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十八洞村和深圳發生的變化正是中國發展的生動縮影。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決心和毅力、改革開放建立起中國與世界互利共贏的聯繫、中國持續實施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因素和條件不斷推動着中國的發展進步。
2020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和困難,中國展現出十足的信心和底氣。政府迅速行動、人民團結努力,中國率先控制住了疫情,經濟社會發展已經走上正軌。中國還積極爲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持續提供抗疫援助,承諾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爲全球公共產品,優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中國擔當。
中國和非洲有着兄弟般的情誼,中國的減貧經驗也值得包括烏干達在內的非洲國家借鑑。烏干達可以學習中國農業產業化的經驗,實現農產品增值。中國企業在烏干達幫助興建了多個工業園,烏干達可以依託工業園創造更多就業。烏干達因風景優美被稱爲“非洲明珠”,可以通過發展旅遊業創造外匯收入。我們需要向中國共產黨學習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向中國朋友學習辛勤工作的精神,堅定帶領人民脫貧致富。我也希望未來有更多非洲人能到中國走一走,看一看,把更多中國經驗介紹到非洲國家,讓非中友誼代代傳承,造福非中人民。
(作者爲烏干達執政黨全國抵抗運動中央委員、青年團主席,本報駐南非記者呂強採訪整理)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哥倫比亞)恩裡克・波薩達・卡諾
自上世紀60年代起,我曾在中國工作和生活近20年,很多人稱我爲“最熟悉中國的哥倫比亞人”。
我作爲外國專家,攜家人前往中國。最初,我爲將赴拉美國家和西班牙工作的中國外交官編寫教材,妻子則教授西班牙語。1983年至1986年,我在哥倫比亞駐華大使館工作,先後任領事、公使銜參贊和代辦等職。這期間,哥中籤署協議,成立了第一家在華加工哥倫比亞咖啡的合資公司。之後,我曾在中央編譯局等單位工作。
今年,中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將全部脫貧。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中國仍有不少羣衆生活在貧困中。當時中央編譯局曾發起給社區貧困家庭捐助物資的活動,外國專家也紛紛參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解決了數億人口的脫貧問題。完成這一壯舉,這根本上歸功於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
改革開放以來,從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到取消農業稅,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中國在農業領域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增進了農村人口福祉。在加快經濟發展同時,中國還注重解決社會公平問題。從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先富帶動後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到後來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戰略的實施,中國區域協調和整體發展穩步推進。今天,中國對醫療、教育等領域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有效促進了社會各領域發展,讓全體人民都能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在推動國家發展過程中,中國注重制定規劃和目標,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對國家發展做出合理的中長期規劃,有助於保持政策的可預期性和連續性。
世界驚歎於中國的發展奇蹟,也對中國成功的經驗充滿興趣。我在中國長期工作生活,還在哥倫比亞豪爾赫・塔德奧・洛薩諾大學參與創建了孔子學院,擔任外方院長長達7年。和我一樣對中國有過深入接觸和了解的友好人士,都深感有責任向世界闡釋中國製度的優勢。毫無疑問,人們會從中國的發展經驗中獲得有益的啓示。
(作者爲哥倫比亞豪爾赫・塔德奧・洛薩諾大學亞太觀察中心負責人、孔子學院資深顧問,本報駐巴西記者朱東君採訪整理)
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
(英國)何麗莎
1986年,29歲的我受聘於世界健康基金會,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成爲一名兒科醫生。一開始,我的工作專注於新生兒重病特殊護理,傳授關於危重新生兒急救、早產兒呼吸窘迫、新生兒肺炎等方面的應對經驗,同時着手建立中國第一家規範化的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還記得1988年的一天,杭州第一例四胞胎在兒童醫院誕生。作爲當時這4個孩子的監護醫生,看着小小的生命健康成長,內心的欣喜至今記憶猶新。
當時,我走訪了浙江省很多地方,發現農村新生兒死亡率較高,鄉鎮醫院在新生兒看護救治方面能力較爲薄弱。我決定去鄉鎮做公共醫療健康方面的研究,並向更多醫生普及兒童護理、新生兒急救等方面知識。此後,我和我的同事攜手中國多地的衛生行政部門制定了“新生兒基礎護理規範”,推進開展免疫接種、瘧疾控制、安全孕產等衛生項目。
30多年過去了,我想以“激動人心”來形容我對中國發展面貌與社會變化的感受。我特別關注到,中國新生兒死亡率大幅下降;基本醫保覆蓋面不斷擴大;政府重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建設,特別是落後地區的貧困人口同樣享有基本醫保、大病醫療等保障;5G、人工智能、大數據在醫療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中國衛生健康事業取得顯著進展,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
位於浙江省西部的開化縣曾是當地有名的貧困縣。我曾前後20多次前往該縣。過去, 從杭州到開化,將近一天的時間才能到達;如今,沿着筆直的高速公路,穿過一個個隧道與橋樑,車程已經縮短到3個多小時。隨着交通改善,開化縣發展生態旅遊等產業,越來越多的當地人走上了致富道路。
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國際層面,中國第一時間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盡己所能推進全球疫情防控合作。在對患者的救治中,中國不放棄任何一個病患,通過大規模核酸檢測、流調追蹤、隔離治療等手段,保障疫情防控富有成效。中國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經濟社會發展迴歸正常狀態,爲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2016年,我來到浙江大學任教。中國的科研環境非常好,在項目設置、經費支配、資源調動方面,都給予專家學者充分自由,讓他們可以專注於課題研究。近來,我們着重加強關於人口遷移與健康、兒童保護、抗生素耐藥性、醫療制度改革等領域研究,並積極探索中外醫學交流,開展與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科研學術交流。其間,我曾與中國醫療專家一同前往馬裡,瞭解到中國援非醫療隊長期堅守當地、治病救人的故事。我希望發揮自己所長,將中國和英國的先進醫療經驗介紹到非洲,助力中國醫療隊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爲英國公共衛生局顧問,浙江大學醫學院全球衛生中心副主任、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本報記者陳尚文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