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劇統治全世界,咪蒙的搞錢邏輯又贏了!

轉載自公號 伊莎貝拉小星球 (ID:isabellaplanet)

是的,咪蒙又在悄悄賺大錢了。

整個九月,短視頻平臺上最火爆的短劇叫做《閃婚老伴是豪門》,熟悉的套路,熟悉的配方,陌生的年齡,狂攬16億次播放。

這部短劇我看完了,一共69集,觀衆可以免費看到第29集,後面40集收費,共需266鑽石,摺合人民幣26塊錢左右(不同賬號收費略有不同,並且蘋果系統比安卓收費會更高一些)。

如果按照時長來算,收費真的挺高,觀衆花26元付費了近一個小時的劇情,算下來比電影票還貴,但拍攝成本可比電影低多了,據編劇講,這部短劇的拍攝週期一共是8天。

收益也相當可觀,一百萬人付費就是2600萬營收,一千萬人付費就是近三億營收。

當然,乖乖交錢的觀衆是少數,我的觀察是,大部分觀衆會喊着“收費就不看了”,憤而退出,或者東拼拼西湊湊,去不同的免費賬號裡翻一翻,也能湊出一個大結局,只不過需要付出時間成本去尋找。

但這部劇有16億次觀看,基數太大,巨大的體量下付費人數必然不會少。

很多人買完就後悔,畢竟花30塊錢總共就獲得了一個多小時的情緒上頭,劇情結束後就會發現看了等於沒看,毫無營養和收穫。當然,如果純粹爲了買一個小時的無腦快樂,有人也覺得很值,這就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了。

《閃婚老伴是豪門》的出品方,是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聽花島。

這是咪蒙的“十月初五影視公司”旗下的短劇廠牌,而聽花島的首席編劇,是“上海銀色大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法人張靜思。

張靜思是咪蒙公號時代的元老級員工,也是合作伙伴,如今,二人依舊強強聯合。她們穿越了經濟週期,改變了傳播媒介,從公號時代過渡到短劇時代,從文字到視頻,在賺錢的路上一點沒歇着。

雖然一談起短劇,或者一談起直播,總會有許許多多的人納悶——到底是什麼人在看這些東西?他們爲什麼那麼狂熱?那些看起來明顯降智和浮誇的內容,也會有人買單嗎?人數還不少?

的確,人和人之間有認知水平的參差,但數據是理性的,更是客觀的。數據告訴我們:錢,很中性,它既不高尚,也不低俗。賺錢沒有鄙視鏈,在你看不起的地方,總有人賺得盆滿鉢滿。

今天,我們試圖總結出咪蒙內容創作的核心邏輯以及她最諳熟的人性流量密碼。這篇文章適合所有內容創作者,以及對賺錢感興趣的人去閱讀,跟着咪蒙的思路去搞錢,也許真的能事半功倍?

咪蒙:“跑得太快,時代在後面氣喘吁吁”

首先我們必須要了解一下咪蒙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畢竟,她的內容輸出和她的成長經歷是高度相關的。

咪蒙原名馬凌,1976年12月出生於四川南充,成長路上,有三段很特殊的經歷。

一是她剛出生時母親難產,在最脆弱的嬰兒時期,咪蒙嚴重缺乏母愛,這使得她被迫變成了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意味着壓抑和內斂,而人的能量是守恆的,是需要發泄的,所以她後來的公號文章以及短劇大都呈現強烈的攻擊性,也許,這是她隱藏人格的真實寫照。

咪蒙對於缺失的童年有很強的補償心態,她拒絕一切成年人的表現方式,因此整個人顯得戲謔和刻薄,早期的公號文章充滿對權威的挑釁和解構,比如她說過自己的MSN簽名是——“我們一定要愛護動物,因爲它們都太好吃了”。

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是純純的咪蒙風格,挑戰權威,解構主流,罵人的金句一句接一句。女主開篇就說:我是有病啊,我有密集恐懼症,我最害怕心眼子多的人;我還有巨物恐懼症,我最害怕大~傻~x。

女主罵人:你小時候抓鬮抓的是鉛筆盒吧?這麼能裝筆。對方氣死:你還是城裡人呢?怎麼這麼沒素質?!女主一拱手:不好意思,素質不詳,遇強則強。

第二個特殊經歷就是她的父母感情不睦,離婚過程異常慘烈。

咪蒙的母親是幼兒園教師,文化素養較高,而父親是工人,愛好賭博和婚外情,“一年365天,他大概有300天都在外面打牌,除夕也不例外。”

咪蒙親眼目睹了父母之間的戰鬥,還有父親的情人、情人的情人等角色悉數登場,這是她強大的素材庫。

咪蒙描述,父親的婚外情事件讓她對人性、對婚姻失望至極,信任全面崩壞。

但硬幣的另一面,她在幼兒園時期就遇到了後來的丈夫羅一洋。咪蒙寫過一本書叫《守腦如玉》,她花了很長的篇幅來描寫羅一洋如何寵愛她,如何今生只愛她一個人,給了她無與倫比的安全感。

在書裡,羅一洋從4歲就喜歡咪蒙,此後漫長的十幾年,羅將咪蒙奉爲太后和公主,對待咪蒙熱情似火,對待其他女性冷如冰山,咪蒙讓讀者相信,如果她離開他,羅一洋會毫不猶豫選擇去死。

曾經盛傳一時的咪蒙金句也來自於這裡:

“我愛的男人,必須是剛烈掛,沒有前女友來糾纏,不跟女同事搞曖昧,不屑與小女孩玩哥哥妹妹的姦情。他要對全世界其他女人狼心狗肺,只對我一人掏心掏肺。

他必須符合現代老公的最高標準:帶得出去,帶得回來。尤其是後四個字,它意味着一個男人能給人多大的安全感”。

咪蒙和前夫羅一洋。

第三個特殊經歷就是她小時候很胖,身高也矮,看起來像哆啦A夢,因爲外貌,無論是家人還是同學都曾經給她造成過刺激。

青春期時的咪蒙沉迷於言情小說,每天都要讀,最喜歡的就是灰姑娘劇情,陷入各種愛情故事不能自拔;長大後喜歡韓劇,意淫高帥富會愛上平凡的自己。

或許,她是最能代入“平凡女孩”這種視角的,如何給這些女孩造夢,已經成爲她的肌肉記憶。

咪蒙雖然成長過程坎坷,但她腦袋聰明,學習好,大學考入山東大學古典文學專業。

咪蒙早年是個學院派,她的碩士畢業論文叫《玄學本體論與阮籍詩歌》,54頁的煌煌鉅著,詰屈聱牙,引經據典,晦澀難懂。

這篇論文,我斷斷續續地讀了很久之後,大概明白了她的主體思想,那就是稱讚“一片仁心”和“安於貧窮”的儒家思想。

最後的結尾,她以陶淵明的詩歌點題,來證明這種擺脫世俗糾結、萬般皆空的境界纔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看得出,這篇論文她寫得極爲痛苦,因爲論文裡所推崇的,恰恰是她最厭惡和不屑的,咪蒙非但不是一個“心遠地自偏”的看淡世俗的高人,相反,她熱衷於搞錢,搞流量,搞話題,積極入世,從不玩虛的。

大學畢業後,咪蒙進入南方都市報,此後順利晉升爲首席主編。她創業的過程、失敗的過程以及關於個人生活的故事,2020年7月《時尚先生》那篇特稿《咪蒙不再製造咪蒙》已經寫得非常詳盡,大家感興趣可以自己找來看看,這裡不再贅述。

曾經輝煌一時的公號。

2019年公號被封。

本文既然着重關注於咪蒙的搞錢之道,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咪蒙到底如何生產“內容”?

在《守腦如玉》這本書裡,我感受到的是一個有着“學習焦慮症”的咪蒙。同事評價她:“你連三秒鐘的放空都做不到”。

她癡迷於學習和進步,不願意浪費一分鐘,也許,這是她和老公羅一洋最終離婚的原因——羅一洋查出腎炎之後就索性在家當起家庭煮夫,每天除了接送孩子就是打魔獸遊戲收集卡牌,躺平過日子,不進步的狀態讓咪蒙無法忍受。

成功是有原因的,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咪蒙暗地裡讀了大量的書,看了大量的影視劇,她的書單和劇單,亦令我咋舌(文後附上),大部分是嚴肅性理論性書籍,不乏哲學、社會學等鉅著,每一本書她都寫了辛辣獨到的書評。

可以說,咪蒙雖然在製造“低俗”的內容,但她的“攝入”卻是實實在在的高級質量。這更令人們詫異,攝入和產出如此割裂,咪蒙又是如何克服精英知識分子的鄙視鏈的呢?

咪蒙的工作習慣。

方法論方面,咪蒙奉行實用主義。她是一個隨時隨地都在記金句、記臺詞的人,甚至要背誦別人的微博:

“看韓劇,遇到好玩的臺詞我會隨手記錄下來;看美劇,我會順便分析謝耳朵的話爲什麼好笑,有哪幾種有趣的方向,我會思考《我老爸說了》裡面70歲高齡的刻薄鬼,他的毒舌產生機制是什麼;

我在天涯論壇閒逛,看些沒營養的狗血帖子,都能順便找到別緻的觀點和句子。在微博上看到陌生的句子,我會拷貝下來,啓發自己在遣詞造句時更富創造性。事實上,我常常在一些莫名其妙的事上延展思考。”

“我知道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喜歡走飯的微博,但真正像我這樣,仔細讀過她的所有微博,把特別喜歡的上百個句子都背了,同時分析她的思維她的句式的,又有幾個?”

“我看書比較快,每週保持看兩本嚴肅書,不是隨便翻翻,而是從頭到尾讀完,記讀書筆記,順便把漂亮的句子背了。”

如果說,讀書、記金句、背微博,這是她公衆號文章成功的訣竅,那麼,在看了大量的言情劇偶像劇之後,咪蒙也總結出一套非常實用的影視邏輯,這套邏輯被她全部用在瞭如今的短劇上。

咪蒙曾在書裡喊話廣電總局:你們不要再拍什麼亂七八糟的題材了,只需要把一種題材拍好,那麼就可以名利雙收躺着賺錢,這就是:

灰姑娘情節。

在咪蒙的眼裡,女性最愛的劇情就是灰姑娘劇情,而灰姑娘劇情一般會搭配一個萬能大殺器、也是收視率和爽點的巔峰套路,那就是“隱藏身份”。這部分我們稍後會結合短劇案例來分析。

並且,2012年的咪蒙就已經看透了影視劇成功的奧秘:一定要不遺餘力掀動起觀衆的情緒——

“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只要準確擊中觀衆某一個情緒點,接下來只要不要太腦殘,就可以等着數錢了。

你只要有一些高明的情節,可以讓觀衆覺得,哇,這不是寫我麼,這不是我暗戀那個男生麼,這不是我想做而沒有做過的事麼。然後他們就乖乖上豆瓣打五顆星,寫洋洋灑灑幾千字的劇評,跟劇情都沒有半點關係,都是自說自話、自爆隱私、自傷自憐。

自戀就是最核心的人性。觀衆不過是想在屏幕裡,看到自己。”

帶着這樣的理論總結,12年後,咪蒙製造了一部又一部爆款短劇。

爽點王炸組合:灰姑娘+隱藏身份

下面,請讀者和我一起丟掉腦子,我們來看看咪蒙的爆款短劇到底在講什麼?

以《閃婚老伴是豪門》爲例,這部劇就是“灰姑娘劇情+隱藏身份”的套路。

女主是典型的老年灰姑娘,咪蒙曾總結灰姑娘的兩大特點,一個是愚蠢,一個是懦弱,在女主石小秀身上完美呈現。

石小秀隱忍、善良、奉獻、吃苦耐勞,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柔弱如風,哭哭啼啼。一輩子賣盒飯,有一個失散的女兒,以及一個不爭氣的兒子。

男主則是典型的“隱藏身份”,他本來是霸道總裁,卻非要僞裝成空調修理工,用來考驗女主是不是真心愛他。

其實扮演女主的是個90後年輕女演員。

看到女主不嫌自己窮,還賢惠地幫自己縫了衣服,男主怦然心動,第二秒就說,那咱們結婚吧(是的就這麼快,看短劇不能帶着生活邏輯)。

這部劇裡,愛情是次要的,霸道總裁如何在最後時刻暴露出自己偉大的身份,纔是劇情的主線,主線立住了,支線就是腦洞大開,狗血淋漓。

這部劇全程都是圍繞“身份隱藏vs身份暴露”展開的,車軲轆劇情一波又一波。

比如男主和女主一起去擺地攤,恰好來了幾個公司小弟想要搗亂,男主摘下口罩,好傢伙,小弟嚇死了。

女主過日子緊巴巴,男主想爲她花錢,總是偷偷摸摸的,訂個30萬的按摩椅,非說50塊錢撿漏:

女主缺錢了,男主大手一揮,把她家劃到拆遷區!女主在不知情的狀態下喜獲200萬!‍‍

前夫來騷擾女主,男主大手一揮:讓他公司破產!小樣兒,還整不死你?

再重申一遍哈,不能帶邏輯,不能帶邏輯!爲什麼一個董事長能管拆遷的事,能讓別人的公司破產?咱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哈。

照例,善良女主身邊全是惡人,惡毒的兒媳婦,不講理的親家,不爭氣的兒子,吸血的哥哥嫂子,還有惡貫滿盈的前夫……

每當女主被虐得滿地找牙時,男主都會天兵天將地出現,替她解決各種問題。

各類惡人看到男主“暴露身份”之後,全部都是驚訝三連,納尼?!不會吧不會吧,您……您就是雷董事長?!然後都是一個滑跪求饒。雷總爽了,觀衆也爽了。

男主最後決定坦白身份,說自己其實是個有錢人,送給女主一摞房產證,女主倒覺得男主腦子壞掉了,說他做假證哄自己開心,此後,圍繞着“自證身份”又來了一波劇情。

當然,全劇最終的爽點就是女主終於知道老公是霸道總裁啦!又是一個衆人跪拜的大場面。

所有人都:啊?哈?莫?什麼?啥?誇張的表情來一波~

最後男主正式求婚:你願意嫁給我這個除了錢一無所有的男人嗎……石小秀當然願意啦,觀衆也喜極而泣,撒花,完結~

嗯,這就是《閃婚老伴是豪門》的劇情,69集的講述,大家還滿意嗎?一路追下來的觀衆雖然一邊罵劇情爛到家,一邊又集體玩梗,倒也呈現出一種歡樂的氛圍。

事實上,咪蒙此前的兩部爆款作品《黑蓮花上位手冊》和《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也是灰姑娘劇情的變種。

灰姑娘劇情有一個基本立足點就是她的起點足夠虐,因此,復仇感才能足夠強。原著裡的灰姑娘是被後媽和姐姐欺負,她們還想要和灰姑娘互換身份(水晶鞋和王子),但故事的最後,灰姑娘還是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讓壞人氣急敗壞。

“黑蓮花”和“八零年代後媽”也是這種基本原理。

女主同樣是被後媽和姐姐欺負,而且,壞人還把自己不要的身份強塞給她。

《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女主替姐姐嫁給農村老男人。

《黑蓮花上位手冊》,女主替姐姐進宮,因爲姐姐知道宮中宸妃跋扈,進去的嬪妃非死即傷。

搞笑的是,惡人三人組配置基本上是一模一樣的,爸爸和後媽都是同一個演員,姐姐雖然換了演員但是氣質相近。

原著和這兩部短劇唯一的區別是,灰姑娘靠王子拯救,而短劇裡的女主靠自己拯救。兩部戲的女主最後都自我成長,狠狠地打了壞人的臉,復仇爽感拉滿。

短劇統治全球

咪蒙這一套人性密碼,放之四海皆準。而神奇的是,操縱這套看起來又low又低俗內容體系的,全是清一色的高級知識分子。

2022年,一款短劇軟件 ReelShort 風靡美國。它隸屬於中國“中文在線集團有限公司”,簡稱COL,2000年成立於清華大學,2015年1月21日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成爲中國“數字出版第一股”。

總裁童之磊,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後來又讀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與清華大學聯合培養的國際工商管理碩士(IMBA)學位。

還在上大學的時候,童就熱衷於創業,在清華校園內創立“中文在線”,主要做數字內容和ip,招募了許多優秀的網絡寫手,源源不斷地生產內容作品,大獲成功。

2013年童之磊還創辦了中國首家網絡文學大學,請來了莫言任名譽校長。

獲得過北京青年五四獎章。圖源水印。

童之磊參加202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他被視爲人工智能和數字內容創作的領軍人物。

這樣一個深諳內容創作,並且請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來擔任形象代言人的公司,旗下最著名的拳頭產品,就是這款短劇平臺 ReelShort。

我們會驚奇地發現,中國人愛看的俗套劇情,美國人也特別上頭,靠的也是核心邏輯“灰姑娘情節”和“隱藏身份”套路。

比如排名非常靠前的《我的億萬富翁丈夫的雙面人生》。

男主經歷了拼搏,從窮小子變成全球知名的億萬富翁企業家。在取得巨大成功後,他決定回家鄉和妻子舉辦婚禮。然而大家都認爲他是失敗者,極盡嘲諷和侮辱。妻子不離不棄,一路跟隨,最終,男主向衆人揭曉了自己的真實身份,找回了尊嚴。

男主從隱藏身份到暴露身份,女主從可憐的窮光蛋媳婦變成富豪太太,本質上,和前文中寫的《閃婚老伴是豪門》是一樣的。

還有這部《我到底睡了誰?》

女主本是嬌弱小花,惡毒閨蜜爲了嫁給有錢人,讓女主去睡男主(因爲男主只喜歡處女),女主和男主度過美好的一夜。惡毒閨蜜後來代替女主,成爲正牌女友,但男主始終不知道自己真愛的是另一個人。

最後,女主身份揭曉,正是男主心心念唸的那個愛人啊!

這部劇基本上是照抄了國產爆款短劇《厲總你找錯夫人了》。

女主酒後睡了老闆,老闆念念不忘,後來女主的閨蜜頂替了女主,做了老闆女友,再往後,嗯,你們都能猜得到。

女主和男主纔是正緣。

但一定有一個閨蜜試圖取而代之。

灰姑娘劇情還有很老套的,男主車禍,昏迷之前看到了女主的胎記,此後就一直憑着印象中的胎記去尋找她。omg,這劇情真的演過一千遍了大家還是看不膩啊。

還有,女繼承人被偷走了高貴的身份,觀衆一起看她如何受盡委屈、鬥天鬥地、完美逆襲,當然中間肯定會有一個霸道總裁瘋狂愛她。

除了題材一致,全球人類的審美趣味也高度趨同。美國人喜歡的霸道總裁,和咱們也是一樣一樣的,連運鏡都一樣,豪車,皮鞋,手錶三件套,一個都不落:

有的劇還找個私人飛機俱樂部租個場景拍一拍:

救命,這熟悉的挑眉邪魅一笑‍!

一定有惡毒的壞女人對女主各種打罵抓頭花:

最後一刻也一定有一個霸道總裁天兵天將地出現,爲女主解圍:

只有一種題材不一樣,那就是美國人喜歡狼人和吸血鬼,排行榜前列總有幾部是這個題材,比如這部《命中註定我被禁忌的阿爾法》。

上頭的觀衆還說,哦,這個劇比《權力的遊戲》還好看啊。

相信我,不是這樣的。

短劇在全球爆發是天時地利人和,2022年還處於口罩期間,很多人足不出戶,只能在家裡刷手機看短劇。中國的短劇火了,美國的短劇也火了,當時各大主流媒體還挺恐慌,說一分鐘肥皂劇席捲美國,咱沒見過這種類型啊,這可咋整?如何應對?

到了2023年,ReelShort 迎來了輝煌時刻,據外媒報道,“2023 年,美國共有超過 700 萬人在蘋果和安卓手機上下載了 ReelShort。全球下載量超過 2400 萬次。繼美國之後,印度是 ReelShort 的第二大市場,其次是菲律賓。”

翻看每部短劇下面的評論,有一些人也會罵shit,但也有不少人看得很上頭,說求求了快更新吧,好愛看之類的。

看她們的頭像,感覺和中國的受衆羣體是一樣的,都是中年女性,尤其是全職太太家庭婦女居多。

別以爲 ReelShort 就是“中文在線”的全部海外業務了,他家還有一個很神奇的App叫Chapters。

這是一款融合了小說和遊戲的App,用戶可以一邊讀小說,一邊去操作遊戲,讓女主有不同的選擇,基於不同的選擇,女主會迎來不同的人生結局。

看其中的故事,霸道總裁、婚後再愛、禁忌之戀等等都是熱門,和中國人趣味一致,玩家也多爲女性。

這個遊戲的收費挺高,用戶想要玩得爽就得一直買鑽石,還有數不清的廣告。但很多人就是沉迷於此,可能,這比短劇更有氛圍感,是一種沉浸式的做夢方式吧。

中國也有類似的遊戲,比如根據《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改編的遊戲《我不想重生啊》,下載量也不錯,玩家可以體驗愛情,也有各種推理啥的,最後通往不同的結局,邏輯是一樣的,只不過質量做得挺粗糙。

言情劇的爽點並不是愛情

爲大家介紹完中外短劇的基本情況,並不想對其口誅筆伐,即便我深知這裡的讀者羣體不是短劇的受衆,讀者依舊鄙夷短劇的風靡。

但在看完這世面上所有的爆款女頻短劇之後,我還是有了許多感慨——

都說女人只喜歡言情,喜歡卿卿我我的愛情劇,我想,這是天大的誤會。

我們喜歡的不是愛情,而是披着愛情外衣的權力。

試問,同樣是愛情劇,爲什麼每個女人都喜歡看霸道總裁愛上我,而不是窮小子愛上我?有一定的虛榮,但更重要的是,霸道總裁給的不光是甜甜的愛情,還能給予蕩平一切障礙的權勢感。

可是古往今來,女人幾乎沒辦法直接獲得這種權力,所以只能把幻想和爽感寄託在愛情身上。

柔弱的女人最喜歡能爲自己撐腰的男人,有了男人的撐腰,以前那些看不起我的人,侮辱過我的人,現在都通通跪在腳下吧!女人從而獲得階層和社會地位的躍升,這就是霸總的致命吸引力,因爲霸總能直接帶來身份和地位的轉變。

螺螄殼裡做道場,這份隱藏着的龐大的心理訴求,沒辦法直接訴諸於世,而是幻化成幾十年來花樣翻新的言情劇、偶像劇。

直接拍攝女性獲取權力的劇集是很危險的,比如那部被封殺的《黑蓮花上位手冊》,官方封殺的理由是“渲染極端復仇觀念”,當然有道理,它和其他短劇一樣,確實用極端誇張的手法去吸引眼球,脫離邏輯,把宮鬥和復仇玩出了花。

但最重要的,是女主最後的華麗變身,她說:我要做唯一的掌鞭人。

在這部短劇裡,所有的男性角色,包括男主角皇帝,均又醜又笨淪落爲工具人,只有女人才是真正的高端玩家,這似乎是不被允許的挑釁。

女性唯一被認可的權力鬥爭就是宮鬥,因爲這是依附在男人統治之下的次要的鬥爭,尚屬於安全範疇。從這一點上看,《甄嬛傳》是影視劇裡唯一的異數,因爲它描寫的絕對不是宮斗的故事,而是一個壓迫與反抗的故事,是一個屠龍的故事。

第二個感慨,關於製作這些短劇的人。

咪蒙也好、童之磊也好,他們都經受過高等教育,並且是世俗意義的成功創業者,我相信他們的審美志趣、思想見解與短劇所呈現的東西是背道而馳的,但他們依然樂此不疲地在製造自己鄙視的內容。

這的確是很微妙也是非常值得深究的一件事。

只能說,這個世界充滿認知壁壘,今天,我們讀者的所有疑問,在2017年《十三邀》採訪馬東那期都可以找到精準的答案。

馬東說:這世界只有5%的人有願望積累知識,剩下95%的人只是在活着。只不過,這95%的人現在都有了一部手機,他們的趣味和聲音,被你看到了。

而另一句反問更值得深思,許知遠問他,你怎麼看待現在大衆文化的粗鄙化?

馬東反問:我們曾經精緻化過嗎?

最後他給出的結論是,人們內心的趣味,並不因爲他識字了,就發生質的變化。娛樂是人的先天本能,而文化是沉澱的結果,我們從來沒有精緻化過。

馬東奉勸許知遠,你就關注你的5%就好了,其他95%,你本來不應該知道他們的。

這段訪談很精彩,也可以爲今天的短劇宇宙做一個註解。

大多數人的趣味並不因爲傳播媒介的變化而產生變化,而每個時代的成功者要做的功課,就是消滅掉自己的牴觸情緒,雖然身處5%,卻仍然興致勃勃地製造95%的內容,這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咪蒙的成名作是2010年發表在《獨唱團》首輯裡的一篇文章《好疼的金聖嘆》,在文中,她極爲欣賞金聖嘆,因爲金聖嘆是這個世界的叛逆者,咪蒙在他身上投射了自己的影子——“世界的遊戲規則從來都在他個人的好惡之下”,“金聖嘆負責給這個單調的世界提供意外”。

但咪蒙也深知,這樣的人註定要死,唯一不同的是,金聖嘆死前還掛着笑,被她寫成“這笑容具有後現代解構主義的特徵,表達了金聖嘆對這個荒誕世界的超然和拒絕。”

要超然地死去,還是世俗地活着?咪蒙最終選擇了後者,打通了這個心理關卡,就是她搞錢邏輯裡最重要的前提。

附:咪蒙書單

羅伯特·弗蘭克《富人國》;高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伊恩·麥克尤恩《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保羅·喬爾《質數的孤獨》;傅尼葉《爸爸,我們去哪兒》;奧利維亞·賈德森《性別戰爭》;馮內古特《冠軍早餐/囚鳥》;東野圭吾《怪笑小說》;勞倫斯·懷特·弗萊《假裝的藝術》;帕慕克《純真博物館》;東野圭吾《毒笑小說》;張大春《四喜憂國》;阿乙《鳥看見我了》;伍迪·艾倫《中央公園西路》;勞倫斯·布洛克《殺人排行榜》;雷蒙德·卡佛《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劉瑜《送你一顆子彈》;樑文道《我讀》;東野圭吾《超理科殺人事件》;艾柯《誤讀》;奈保爾《米格爾街》;伍迪·艾倫《門薩的娼妓》;羅伯特·格林《權力的48條法則》;哈謝克《好兵帥克》;韓寒《1988,我想跟世界談談》;蔡康永《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村上龍《所有男人都是消耗品》;艾柯《帶着鮭魚去旅行》;黃永玉《沿着塞納河到翡冷翠》;保羅·約翰遜《知識分子》;陳丹青《退步集》;波德里亞《冷記憶》;蔡康永《有一天啊,寶寶》;小寶《老而不死是爲賊》;希欽斯《致一位憤青的信》;《木心全集》;李海鵬《佛祖在一號線》;木木《模範情書》;《安迪沃霍爾的哲學》;蒂姆·伯頓《牡蠣男孩憂鬱之死》;比目魚《虛擬書評》;漢娜·亭蒂《動物怪譚》;駱以軍《西夏旅館》;杜魯門·卡波特《冷血》;薩爾曼·拉什迪《羞恥》;樑文道《訪問》;小白《好色的哈姆雷特》;大前研一《低智商社會》;《刺蝟的優雅》;陳丹青《笑談大先生》;吳海勇《時爲公務員的魯迅》;王小妮《上課記》;奧利弗·薩克斯《錯把妻子當帽子》;布里吉特·吉羅《愛情沒那麼美好》;丹尼爾·科爾曼《測量世界》。

-THE END-

作者簡介: 伊莎貝拉, 資深娛樂作者,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 體制內工作十年,後成爲自媒體主編, 曾撰寫全網爆款文章百餘篇

來都來了 點個贊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