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積極轉型 不再只是世界的代工
在過去,許多人認爲中國企業缺乏創新思維,然而,目前情況已經有所轉變,中國企業正在致力於提升生產力,也是許多創新科技的發源地。
鮮少有人知道,全球許多運動員所穿的球鞋源自裕元工業,這家香港製鞋公司是Nike與adidas的供應商,也是全球最大的運動鞋業者。
然而,裕元生產的3億雙鞋當中,多數已不再貼上「中國製造」的標籤。裕元過去幾年爲了降低製造成本,積極將廠房從中國遷移到越南與印尼等國。除了遷廠之外,裕元也投資在科技與自動化,生產力也隨之增加30%。
從裕元的發展可以瞭解中國當前的重要趨勢。過去20年來,中國的經濟成長可謂是一部低成本製造業的近代史,包含電視、玩具、手機及傢俱等,都在全球市場的供應鏈上佔有一席之地。但伴隨而來的,是歐美消費者對中國山寨產品的反感。
但現在的情況已經不同,中國不再是廉價勞力的代名詞。過去20年,中國的薪資年成長率成長逾10%,因此,勞力已不比許多其他新興經濟體便宜。
此外,在一胎化政策與人口高齡化的雙重衝擊下,中國的就業人口如今幾乎沒有增加,因此不再需要創造幾百萬個輕工業的低階工作機會。
中國若專注強化生產力與創新,而不單靠低成本製造業,經濟能夠繼續成長嗎?答案是肯定的。除了裕元之外,也有幾項數據顯示中國擁有成功轉型的能力。
經濟結構與就業職缺的轉變便是最明顯的證據。根據Wind與China Reality Research,過去5年來,中國的服務業新增約4千萬個工作機會,製造業與農業則減少3千萬個工作機會。然而,製造業產量持續增加,這就代表就業人口工作技能提升之際,整體生產力也有顯著提升。
以營建業爲例,中國原本高度仰賴外國品牌進口挖土機等重工業設備。但在三一重工等本土製造業領軍之下,逐漸加強技術,搶下外國品牌的市佔率。
2019年初,三一重工調升獲利預期,反觀Caterpillar則以中國需求疲弱爲由,提出營收可能欠佳的預警。
此外,近年來中國許多科技創新的發展也是獨步全球。以中國龍頭企業如阿里巴巴、騰訊與中國平安保險爲例,不僅稱霸電商、社羣媒體與手機遊戲等領域,更發揮技術優勢,在金融科技與醫療保健等產業開創新的商業模式。
例如,平安好醫生提供電話亭大小的診所,讓使用者能夠向虛擬醫生問診。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行動支付軟體也取代了現金,甚至雜貨店與傳統市場也採用行動支付。這些都是中國企業的新發展,因此,投資人可以關注中國企業的科技創新與生產力成長趨勢,將有機會搭上中國創新經濟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