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枕戈待旦 應急管理系統五位黨員代表講述他們的故事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今天上午,中共中央宣傳部在京召開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五位應急管理系統黨員代表圍繞“爲安全守護 爲生命逆行”與中外記者交流。
此次見面會邀請的五位代表分別是,湖北省消防救援總隊武漢支隊特勤大隊一站站長助理陳建,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肖文儒,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黨委委員、科技委主任蔣海昆,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韓沂妗,內蒙古自治區森林消防總隊大興安嶺支隊奇乾中隊政治指導員、黨支部書記王德朋。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湖北消防救援隊開展涉疫勤務15萬起,轉運涉疫人員2.3萬人次左右,搬運物資3.2萬噸,轉運醫療廢棄物341噸,並在火神山、雷神山實行24小時執勤備戰,爲疫情防控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貢獻了消防力量。”陳建感慨道,我們不是天生的消防戰士,只有當危險來臨的時候,我們的職責和我們的使命,讓我們義無反顧、勇敢逆行。
38年來,肖文儒和戰友們參加了700多起礦山事故救援,從災區成功救出1000多名被困礦工,創造了多個救援奇蹟。肖文儒說,我們的礦工兄弟在身處絕境時,首先想到的是黨,把生的希望寄託在黨,一定不能辜負羣衆期待!最終,棲霞笏山金礦重大爆炸事故救援中,11名礦工被困14天后被成功救出,被國外許多媒體和同行譽爲“教科書式的經典事故救援案例”。
一直工作在地震監測預報第一線的蔣海昆說,地震研究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取得突破性的成果特別不容易,是個名副其實的“冷板凳”,幸虧有一批甘於清貧、甘於寂寞的科學家繼續堅持在這個行業。他舉了個例子,1976年唐山地震就發生在北京邊上,但我國當時的臺網幾個小時都沒有定位出來地震到底發生在哪裡,直到唐山的同志開車到北京向中央彙報,才知道地震是在唐山發生的,而在2008年汶川地震時,地震定位用了13分鐘,今年5月22日青海瑪多地震,發生在監測能力相對弱的區域,但僅僅用了9分鐘。
來自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應急管理局的韓沂妗巾幗不讓鬚眉,面對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時,她和同事一起,堅守100多個日夜,在應急管理局這樣承擔着高強度工作的單位中,從“軟妹子”成長爲“應急女漢子”,堅持做好百姓的“守夜人”。
作爲90後,王德朋把自己的青春歲月獻給了茫茫林海。他表示,“自1963年建隊至今,我們指戰員與山爲鄰、以林爲伴,58個春夏秋冬、21000多個日日夜夜,全體指戰員戰天鬥地,在原始森林的無人區裡開墾出了生命綠洲,也鍛造出了‘忠誠、堅守、創業、樂觀’的團隊精神,也叫響了最北、最冷、最忠誠、最偏、最遠、最放心的錚錚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