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正當紅,畢馬威首發汽車科技50自動駕駛專題報告

5G、人工智能、雲計算和智能交通設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革新,讓社會大衆對自動駕駛及智能汽車萌生很多期待。畢馬威在近日發佈中國領先汽車科技企業50(第五屆)自動駕駛領域榜單之後,單獨推出自動駕駛專題報告,探討中國自動駕駛發展現狀與趨勢,其中大部分受訪高管認爲,到2030年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將在中國公路上行駛。

中國的自動駕駛商業化前景廣闊

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主管合夥人諾伯特·梅爾林(Norbert Meyring)表示,自動駕駛被視爲汽車科技“皇冠上的明珠”,是人工智能技術、用戶至上理念和精密製造工藝的複雜融合。完全自動駕駛的實現將使汽車從純粹的機械產品轉變爲近年來人們常常提到的“移動第三空間”。同時這一技術革新也對汽車產業的價值鏈產生影響,未來我們會看到一個更加豐富的交通出行生態體系。一旦得以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將改變我們對出行、物流乃至生活工作中更多領域的概念。

這份專題報告顯示,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正迅速發展,L1和L2自動駕駛的應用規模不斷擴大。在某些特定場景中,自動駕駛系統已實現較高的複雜程度。中國本土企業已在汽車的系統集成方面取得較大發展,但傳感器和控制算法等關鍵技術創新能力仍需要提升。

從接受程度來看,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審計服務主管合夥人徐侃瓴表示:“消費者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接受度仍在變化,價格是原因之一。根據往屆《全球汽車行業高管調查》,中國的自動駕駛功能早期的消費者接受度比大多數其他國家高。但自動駕駛功能比其他汽車高端功能更爲昂貴,令多數消費者難以承擔。因此,自動駕駛行業的增速受到限制。”

此外,自動駕駛系統依賴移動數據網絡、智慧道路和雲計算,並得益於目前的基建升級大潮。中國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已處於前沿水平,目前正進入交通基礎設施智慧化發展的新階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部署時間。

從商業模式上看,不同類型的汽車有着不同的商業化模式。其中完全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最爲複雜,要求具備較高安全水平、明確的政策和鉅額的跨行業投資。而封閉場景中的貨運車輛則比較容易實現自動駕駛商業化,因其技術複雜程度較低,安全要求較爲簡單,法規相對健全或更容易被修訂。

ADAS技術是自動駕駛商業化重要基石

作爲邁向自動駕駛的第一步,ADAS (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t System) 即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是一項門檻技術,能夠培養駕駛員、乘客和監管者之間的信任。ADAS系統的滲透率快速提升,未來增長潛力仍然巨大。

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諮詢服務主管合夥人季剛指出,自動駕駛系統主要涉及兩類感知系統,一是攝像頭輔以毫米波雷達,二是激光雷達攝像頭及其他雷達傳感器的組合。這兩類方案均已實現量產。多數汽車製造商正採用第二類方案來實現ADAS功能,因爲精確度對他們而言是最重要的。由於算法不能完全彌補常規雷達數據質量低的弊端,因此激光雷達在高級自動駕駛系統中擁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此外,隨着技術日趨成熟,激光雷達在成本不斷下降的同時,還能以更小的體積交付更好性能。因此,我們預計配備激光雷達將是ADAS系統的未來趨勢。

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稅務服務主管合夥人張曰文表示,2019年前,L2級ADAS系統通常只出現在人民幣35萬元以上的汽車上。但從2020年起,L2級ADAS系統開始裝配於中端汽車,甚至在人民幣10至15萬元的低端汽車上出現。車企若想觸及更廣闊的市場,需要採用智能技術吸引中、低端汽車市場的用戶,並做好客戶培養,使他們願意接受高級別的自動駕駛。

五大應用場景助推商業化落地

無論是激進的跨越式路徑還是保守的漸進式方法,自動駕駛發展尚未有一個公認的“正確”模式。很多公司,甚至是汽車行業以外的公司,均制定目標以期在數年內開發具備自動駕駛能力的汽車並實現商業化落地。報告討論了自動駕駛在不同細分場景的商業化落地應用情況。

在自動駕駛出租車領域,報告預測將在2030年左右實現大規模商業化。到2020年底,中國已有3.65億網約車用戶,佔互聯網用戶總數的約40%。當出租車和網約車被自動駕駛出租車取代時,新的市場形態和大變革將出現。此外,畢馬威預計,自動駕駛出租車i將佔據部分私家車市場,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區域。

貨運方面,與城市道路相比,高速公路是相對穩定的環境,其交通變化更少、車速更穩定、每公里所需調整更少,科技公司已在L4級自動駕駛技術道路測試上取得一定進展。除此之外,包括港口、礦區、末端物流配送等在內的自動駕駛細分場景在經過大量商業化試點之後均取得了顯著成果。

整體而言,中國爲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和商業化應用提供了有利環境,同時頒佈了扶持政策幫助企業獲取資金。儘管在自動駕駛技術走向成熟的道路上潛伏了方方面面的風險,但中國自動駕駛行業依然雄心勃勃地朝着自己的目標勇往直前。

作者:唐瑋婕

編輯:周淵

責任編輯:戎兵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