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人物畫本科生畢業展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工筆人物畫本科生畢業作品
王嘉藝
作品名稱:《無以名狀》
導師:金瑞,徐華翎,張猛,焦洋
規格:110×155cm
材質:絹本淡彩
創作闡述
作品以無以名狀爲題,將人與人情感關係中的疏離與聯繫通過自我形象與他者的形象表現出來。通過層層罩染營造悠然的氛圍,點綴以蟲鳥花卉,與寧靜中尋找自由。
作品局部
汪子東
作品名稱:《船共柳牽》
導師:金瑞 徐華翎 張猛 焦洋
規格:200cm×160cm
材質:絹本設色,繩子
創作闡述
《柳毅傳》是唐代愛情神話小說的上乘之作,創作集中了其中浪漫主義的表現。故事中的價值觀時至今日依然不違和甚至超前,柳毅感佩她玉葉尚存蒲草念,欣喜她劫灰受盡團圓轉;龍女感佩他俠骨柔腸赴急難,不爲物動立風憲。所謂愛出者愛往,福往者福來。畫中人朝盼暮盼效那雙飛燕,乃灣小舟一隻牽絲線,慶不負所求,船共柳牽纏。
作品局部
孫靖軼
作品名稱:《惑》
導師:金瑞,徐華翎,張猛,焦洋
規格:200cm×155cm
材質:絹本設色
創作闡述
二十歲出頭的我們,正尋覓着新的旅途,讓我們對自己的人生充滿思考。不同着裝與姿態的女孩們,展現她們不同的心理狀態,傳統與現代以輕微的碰撞感在同一畫面中實現不同風格的唯美融合。女性和鏡子的結合,讓鏡中之人似在與鏡前之人,抑或是觀者對話。每個女孩似乎都在思考,她們之間,傳遞着無聲的思緒。
作品局部
申淦君
作品名稱:《啓明星》
導師:金瑞,徐華翎,
規格:140×200cm
材質:紙本設色
創作闡述
啓明星是黎明中最亮的星,它喚醒長夜,爲人們帶來新的一天。我在幼兒園做助教的時候,天文小組每年會定期去密雲天文臺、霧靈山等地進行考察,通過航天望遠鏡可以看到更遠的星星,通過航天教育,我們也可以走向更遠的未來。航天工程是人類發展的藍海, 航天教育如同迷霧中的啓明星,象徵着未來的一種全新可能。
作品局部
李思哲
作品名稱:《我在樓梯上》
導師:金瑞,徐華翎,張猛,焦洋
規格:223×110cm
材質:紙本重彩
創作闡述
作品是以自畫像的形式,想要表現自己當前階段的狀態和一些困惑。畫中出現了變形的樓梯、華麗的鏡子、地球、骷髏、木偶等元素,並帶有其不同的意義。
作品局部
韋高源
作品名稱:《反求諸己》
導師:金瑞 徐華翎
規格:裝置:198*198*298cm
材質:絹本設色,杉木,杉樹皮等綜合材料
創作闡述
有許多家庭的家長沒有意識到自身的任何一個行爲其實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環境造就人,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甚大,它既能讓一個孩子面向陽光,茁壯成長,也能讓一個孩子走進谷底,用一生治癒。其實這不光是一個家庭的問題,而是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是每一代人都會面臨的問題,倘若能在根上將其解決,相信這個世界會更好!
作品局部
張興義
作品名稱:《向左還是向右》
導師:金瑞,徐華翎,張猛,焦洋
規格:214×300cm
材質:絹本設色
創作闡述
笛卡爾提出“我思故我在”,將人的存在抽象成意識,“思”即“用精神去觀看”,這種觀看使“我”能洞穿物的本質,斷定物的存在,也讓人體會有“我”在思維,是主體存在。“我思故我在”不僅體現了身體/心靈的對立,也體現了人/世界的二元對立。在荒誕的世界中“人”將做出怎樣的選擇,以確定自我存在的意義。
作品局部
崔良
作品名稱:《蝣於玄水》
導師:金瑞 徐華翎 張猛 焦洋
規格:200×248cm
材質:絹本重彩,金箔
創作闡述
“蝣於玄水”取自《莊子·知北遊》中的“知北遊於玄水之上”,而“蝣”取自蘇軾《赤壁賦》中的“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蜉蝣朝生而暮死,短暫而偉大。畫面以“玄水”爲緯,自左而右橫貫昔日、今朝與未來,以“蜉蝣”爲經,縱向昭示當下韶華。人生於世,美好的年華雖令人神往,但尺壁寸陰,時光何嘗不是轉瞬即逝。
作品局部
曾涔萱
作品名稱:《鏡花·緣起》
導師:金瑞,徐華翎,張猛,焦洋
規格:90×180cm
材質:紙本設色
創作闡述
女魁星北斗垂景象,老王母西池賜芳筵。 發正言花仙順時令,定罰約月姊助風狂。
——《鏡花緣》 (清)李汝珍
作品局部
王沛陽
作品名稱:《生•希》
導師:金瑞,徐華翎,張猛,焦洋
規格:210×148cm
材質:絹本設色
創作闡述
春天的桃花,秋天的楓葉,四季是一個輪迴,生命也是一個輪迴,希望是這輪迴中的一束光,在人們觸碰到光芒的那一瞬間,也在向着心中的希望前進。
作品局部
南志沅
作品名稱:《十人桃源》
導師:金瑞, 徐華翎,
規格:150x60 cm
材質:絹本設色
創作闡述
我的作品試圖表達一種夢幻的氣氛,利用帶有現代意味的山水建構“世外桃源”。畫面描繪了十個人物,有盪鞦韆、演奏樂器、騎馬等不同動態。而營造的環境則刻意弱化季節的明確指向,彩色的山、透明的大海、黑色的天空與閃爍的雲彩增添了畫面神秘感。在世外桃源般的語境裡,我們可以看到到正在享受着自由的很多人與物。
作品局部
鄭至娥
作品名稱:《渴望》
導師:金瑞,徐華翎,張猛,焦洋
規格:150*180cm
材質:絹本設色
創作闡述
如花美眷,也敵不過似水流年;心若盤石,也敵不過過眼雲煙。人生短暫,時光匆匆,願我都們都擁有如花兒般美麗的人生,燦爛綻放,相互欣賞,相互珍惜。
作品局部
郭明雨
作品名稱:《南柯一夢》
導師:金瑞,徐華翎,
規格:100×100cm×2
材質:紙本設色
創作闡述
把不同樣式的紋飾圖案,各具特點人物造型,以及錯亂的空間關係雜糅到一起,進行我的嘗試。
作品局部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寫意人物畫本科生畢業作品
姓名:董瀚文
院系:中國畫學院-寫意人物畫
導師:劉慶和,王曉輝,林彬,廖勤,唐凝,王宏洲
01
畢 業 作 品
Graduation works
作品名稱 |《憶》
規格 |218*197cm
材料 |紙本水墨
創作時間 |2022
創作自述
Artist Statement
創作之初通過收集不同年齡段自己的照片,以本我爲主角,通過人物組合的圖像,表達從童年到青年時期的自我認同和關係。
局部欣賞
Partial appreciation
《憶》|局部
《憶》|局部
姓名:張淯瑤
院系:中國畫學院-寫意人物畫
導師:劉慶和、王曉輝、林彬、廖勤、唐凝、王宏州
01
畢 業 作 品
Graduation works
作品名稱 |《夏》
規格 |208*146cm
材料 |紙本設色
創作時間 |2022
創作自述
Artist Statement
游泳是夏天最令人舒適的運動,身處幽靜的池塘,與朋友談笑嬉戲,感受水帶來的一抹清涼。作品意在表現人物與水的和諧關係,營造歡樂熱鬧的氛圍。
局部欣賞
Partial appreciation
《夏》|局部
《夏》|局部
《夏》|局部
《夏》|局部
姓名:盧星宇
院系:中國畫學院-寫意人物畫
導師:劉慶和,王曉輝,林彬,廖勤,唐凝,王宏洲
01
畢 業 作 品
Graduation works
作品名稱 |《島》
規格 |152*212cm
材料 |紙本水墨
創作時間 |2022
創作自述
Artist Statement
畫面描繪了封海後漁民的精神狀態,他們整理漁網,期待着出海,多想在此刻就變爲海鷗,翱翔於海面之上。
局部欣賞
Partial appreciation
《島》|局部
姓名:劉漢濤
院系:中國畫學院-寫意人物畫
導師:劉慶和,王曉輝,林彬,廖勤,唐凝,王宏州
01
畢 業 作 品
Graduation works
作品名稱 |《在一起》
規格 | 210*200cm
材料 | 紙本水墨
創作時間 |2022
創作自述
Artist Statement
一身白衣的堅守,托起的是生命的希望。暮與光的交輝中,迴歸的是簡單的幸福。
姓名:吳然
院系:中國畫學院-寫意人物畫
導師:劉慶和,王曉輝,林彬,廖勤,唐凝,王宏洲
01
畢 業 作 品
Graduation works
作品名稱 |《窗》
規格 | 188cm*180cm
材料 | 墨,亞克力,膠
創作時間 |2022
創作自述
Artist Statement
窗,可分隔室內與室外,亦可連通二者。透過窗戶,人們將以最真實的目光去觀察、思考。
視頻欣賞
video appreciation
《窗》|局部
姓名:彭楚月
院系:中國畫學院-寫意人物畫
導師:劉慶和、王曉輝、林彬、廖勤、唐凝、王宏洲
01
畢 業 作 品
Graduation works
作品名稱 |《引子》
規格 |160cm*200cm
材料 |紙本水墨
創作時間 |2022
創作自述
Artist Statement
擡眼看到了的老房子, 各式的窗子如音符跳躍到我眼前;想與它們一同起舞, 在這平淡卻又戲劇的生活中。
局部欣賞
Partial appreciation
《 引子 》 |局部
《引子》|局部
《引子》|局部
姓名:郭已邁
院系:中國畫學院-寫意人物畫
導師:劉慶和,王曉輝,林彬,廖勤,唐凝,王宏州
01
畢 業 作 品
Graduation works
作品名稱 |《春望》
規格 |120*100cm
材料 |紙本水墨
創作時間 |2022
創作自述
Artist Statement
創作的契機始於面臨畢業的憧憬與忐忑。行走和思考是人生永恆的常態和矛盾,我借童真的意象來表現人生中恆常的關係。畫中的故事發生在春天,而孩子也正是人生的春天。
姓名:金甫珉
院系:中國畫學院-寫意人物畫
導師:劉慶和、王曉輝、林彬、 廖勤、唐凝、王宏州
01
畢 業 作 品
Graduation works
作品名稱 |《同行》
規格 |200*155cm
材料 |墨,國畫顏料,宣紙
創作時間 |2022
創作自述
Artist Statement
夫妻倆是美麗人生的同行。家人也是珍貴人生的同行。 背景畫了朝鮮時代屏風日月五峰圖,前面是畫了80年代的婚禮形象和韓國傳統婚禮形象。
來源|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