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專欄:朱雲鵬》私校、補習班盛行是教改目標?

考場外各補習班發放的宣傳品讓考生『滿載而歸』。(張鎧乙攝)

最近國內私立完全中學國中部陸續進行招生作業,依據報導,臺中衛道、曉明和明道中學報名人數都高達5000人,媒體稱之爲「盛況宛如聯考」;臺北4所著名私中,包含延平、薇閣、復興、再興也都很難進,錄取或中籤率均低於2成3。

另外有一個教育委託調查補習班數量的統計,在年初發表,結果顯示截至今年1月止,全國的補習班有18492間,比15年前成長3倍,而成爲全國超商總數量的1.8倍,其中以國中小及高中爲招生對象的佔大部分;而各年齡層中,光以國小學生爲招生對象的就佔了總數的4成5。對此統計數字的公佈,媒體下的標題是「教改推動20年,補習班反而增加3倍?」

當初推動改革時,我們聽到的一個口號是「快樂學習」,在數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不禁要問的是,學生比以前快樂嗎?學生的學習態度比以前進步嗎?另外一個經常被提到的口號是「縮小城鄉差距」或「讓教育更符合社會正義」,我們要問的是,這個目標達到了嗎?現在家庭環境不好的學生,比以前更有機會上好的高中和大學嗎?

以上3個問題答案,可能有很多的研究在探討,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基本上,從補習班的林立私校興起的現象可以看出,3個問題的答案均爲否定的機率遠大於肯定。

經濟學角度來看,分析此現象並不困難。基本上,要處理所有的相關議題之前,必須先問2個最基本的問題。第一個是,臺灣一般家長子女對於學科學習成就的追求是否仍然很強烈?第二個是,這樣的成就動機對於一個國家發展和進步,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這2個問題不釐清,其他的均無解。

如果從擠破頭要搬進好的學區,擠破頭要考上好的高中,擠破頭要考上好的大學來看,臺灣一般家庭對於學科學習成就的追求仍然十分強烈。幾十年來,會有比以前多的家長可以接受子女讀職校,或甚至完全不追求明星學區或高中,但比例還是很低。所以,這個基本問題的答案,就是依然強烈。

那這樣的強烈,對於國家的發展和進步有正面還是負面的效果?不同的研究,不同的角度,答案可能不一樣。有些人會認爲,這樣很不好,對學生壓力太大、造成考試領導教學、扼殺創意等。也有人認爲,過度消滅競爭、消滅明星中學甚至大學,將造成科技進步的遲緩,對國家競爭力有重大的負面影響

對於這個問題,可能不容易有共識。但這個問題和國家的發展階段顯然有關。如果一個國家已經十分富裕,或者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資源,那她會有比較多的本錢,可以減緩培養核心學科能力的學習。我們的社會應當還沒有到這個富裕的程度,也沒有這樣的天然資源基礎吧?在美國重新重視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之際,臺灣的學生如果普遍趨向於躲避理化、數學、會計等「艱難」科目,我們科技產業未來的發展要到哪裡去找人才?

學習的方式應當調整,應當更有趣、更活潑、更鼓吹創意、更多元、避免一試定終身,而且應當有適性學習的安排,大家都會同意,但這絕不表示大多數家長重視子女學科教育成就的看法是落伍的,或是不可取的。沒有這樣的堅持,科技的發展和經濟的成長將失去動力。

既然如此,所有的現象都得到解釋了。對於科技發展而言,學科成就動機是正面的。而這個成就動機如同地下來的涌泉,哪裡有出口,就往哪裡噴。今天你堵住一個出口,明天它就要從另外一個出口噴出來。政府推動教材的簡單化、考試的簡易化、讓國中會考(以前稱爲基測不具區辨力、逼迫公立明星高中接受免試入學等舉措,都是堵住了洞,但堵不了水。國中改採學區制,那股水就流往搶購「學區房」;公立高中採免試入學,那股水就流往私立學校;學校只教簡單的,那就到補習班學難的。

可悲的是,當前教育政策還是繼續朝平頭主義邁進,而且有從低齡(國中小)往上(高中、大學)蔓延之勢,要壓抑公立「明星」高中、壓抑特色招生的念頭依舊。那根據基本的力學原理,這股水一定會從學區房價、私立明星中學和補習班3個缺口涌出。要支付這3種成本,家庭非有相當的資源不可,所以我們將愈來愈難看到三級貧戶子女進入第一流大學就讀的案例

(作者爲臺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