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專欄:施威全》華視搶52頻道 黑手染指公廣
公廣集團申請52頻道1日舉行記者會,華視總經理莊豐嘉(左)、公視代理總經理徐秋華(右)表示,有信心進入52臺。(陳怡誠攝)
中天新聞臺一被驅離52頻道,應該保持中立的NCC主委,主動介入輿論市場,立即做球給華視新聞臺。華視新聞品質不錯是事實,但華視作爲公廣集團的一員,若希望其進駐52頻道,也應該由主管公廣集團的文化部發聲推薦;理當作爲仲裁者的NCC,公親甘願變事主,就像足球裁判也下場幫忙踢球,延續了NCC近來甩不掉政治派系沾惹的窘境。
3月初,NCC爆發疑案,主委被施壓推翻NCC的決議,臺數科申請新聞臺案1周內豬羊變色,到底是3月5日或6日NCC主委被叫去行政院?NCC一直未能釋疑。5月時,蘇系立委們聯合約請NCC主委到立法院,就其他案子表態關切。這類在NCC前任主委詹婷怡律師任內不會發生的事情,現在NCC都挺不住了。不是現任主委能力有問題,是政治力量代言商業利益更赤裸,不顧顏面地展現民進黨諸派系貪墨本色。
表態希望華視進駐52臺,是否爲總統旨意?不重要,而是民進黨高層擺不平各方力量下,不得不的宣示:大家都想搶,那就大家都吃不到。NCC在中天案審議過程中,不懂得開聽證會應有的程序,不懂得區分新聞製播與評論製播的差別,沒有足夠的客觀評鑑標準,而以民衆檢舉件數作爲懲罰指標,公信力千瘡百孔,NCC力薦華視,不是不顧作爲獨立機關的名節,而是早已淪落風塵,就不用談什麼貞節了。
華視新聞有優點:頻道轉到該臺時,沒有尖銳高8度的新聞播報聲,沒有把路人甲、路人乙打架當獨家,不做監視器報導,國際新聞與重大議題着墨有深度。但若說中立,離英國的BBC頗有距離,BBC雖然是國家電視臺,但不是「政府電視臺」,不會假客觀,執政黨與反對黨各打五十大板;誰執政,BBC就嚴格批評。華視對民進黨的監督、批判,力道還差很多,但華視入主52頻道的最大問題是,如何活?
公視的董事會難產,公廣集團整合困難,不可能支援華視,華視只能自立自強。新聞頻道要有所表現,1年成本最少約5億,相較於中天1年10億的廣告收入,華視只有中天的1/3。這5年來,臺視晚間新聞在晚間7點到8點的時段,在4歲以上,以及15到44歲這年齡層皆是第1名,這是無線電視臺的優勢,中視也有不錯成績,但華視在無線電視臺中排最後1名。有線電視新聞臺中,則以TVBS爲第1名,中天新聞臺也有0.8%到1%的收視率,這兩個有線臺比起無線臺的華視,收視率還高,現在想入主52頻道的,還不是華視,而是收視率極低的華視新聞臺,真進駐52頻道,觀衆們睜大眼看錶現,華視不得不打腫臉充胖子,讓華視虧錢虧得更厲害,撐得住嗎?
52頻道對華視不會是生金蛋的母雞,而會拖累華視整個公司。華視的問題,是政府文化政策出了問題。藍綠執政時都期待藉着頻道整肅以及公廣集團的成立,打造如同英國的BBC、或者Channel 4,臺灣的《廣播電視法》也是在這理念下,讓政府得以插手介入電視節目品質。但現實運作的結果是,以三立新聞臺的談話節目爲例,爲了幫民進黨政府辯護,連基本的事實都能扭曲,天天上演炮製歪理、假理,指控批判政府的言論是假新聞。《廣電法》近來在NCC的實踐結果是,讓獨立機關成爲委屈侍奉、應承各方勢力的青樓別院。
期待臺灣能有BBC或Channel 4的媒體界必須面對政治現實,一涉及利益民進黨又狠又敢。BBC或Channel 4的理想很好,但華視進入52頻道,不會成爲BBC與Channel 4,可能是死路一條。遑論中天訴願仍是進行式,華視不需此時淌渾水,介入政治角力。此刻華視應該正視當前困境,承認其體質虛弱,爭取更多文化部的支持,養大自己。文化部若不支持華視,只是讓NCC放話拿華視新聞塞入52頻道,那就凸顯蔡政府的公視理念是假的,此刻急着組成公視新董事會,無關於營造優質影音產業,只是建立新渠道,讓政治黑手染指公廣集團。(作者爲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