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立法院 可以廢了
民進黨完全執政,建立府、院、黨三位一體體制,立法院理應代表民意監督政府,但執政黨委員唯唯諾諾,在野黨立委狗吠火車,這樣的橡皮圖章立法院,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當前民進黨的立委,早已喪失監督政府的作用,更沒有忤逆行政院的勇氣。新北市分配到的疫苗數目,從人口比例來看極不公平,但新北市選出9位民進黨立委,只有林淑芬敢跳出來講幾句公道話;其他8位裝聾作啞,理由很簡單,民進黨是個幫派型政黨,懲罰「叛徒」向來嚴厲,寧願和炮口對內者兩敗俱傷,也不會有絲毫妥協。
因此,儘管蘇貞昌在民調上已跛腳,民進黨絕大多數立委卻還是選擇「鞏固領導中心」,深怕淪爲陳水扁執政末期,「十一寇」的處境。當年蔡其昌、鄭運鵬、沈發惠等人,對陳水扁的執政表示不同意見,就被深綠支持者要求「清黨」,承受巨大的政治後座力,若干年後才得以翻身。
不過,2008年前死抱陳水扁大腿的那些人,後來就有比較好嗎?蔡其昌、鄭運鵬、沈發惠這些當年的十一寇,現在也回到了國會殿堂;當年的傷痕,在陳水扁下臺後,反而成爲政治路上的資產。
然而,現在的民進黨,已經連「十一寇」都湊不齊了,唯一的「寇」就是在萊豬表決時跑票,慘遭停權的林淑芬。但林淑芬有因此而更不好選嗎?其實不然。奉勸民進黨立委們,政治利益難以計算的時候,不如就回到從政的初衷理念吧,不論輸贏,至少內心能夠釋懷。陳時中也68歲了,真的還要做人家的傀儡,在歷史留下惡名?
立法院真正的困境,是「合議制」的精神已經不在。固然表決是數人頭,可是在數人頭之前,少數黨還是有許多合法的權力,包括索取資料、提案、發言,這都是爲了限制「51%的政黨獲得100%的權力」,而給予少數黨的保障。
然而,現在的在野黨立委,居然連索取資料都困難重重,更不用說走到議事杯葛。臺灣事實上,已經是有任期的獨裁體制,這113位立法委員的存在,只能當成走來走去的人形擺設。
在野黨立委反正沒有作用,薪水不妨先省下來;執政黨除了柯建銘以外,基本上也是冗員;甚至連柯建銘都是多餘的,只要派蘇貞昌的辦公室主任,兼任立法局局長就可以了。用一句話形容現在的立法院就是「蘇貞昌的小弟」;臺灣已經沒有三權分立,這也正是有權者想看到的局面。
但馬英九也是完全執政,怎麼那時候的國民黨,就被在野的民進黨杯葛得動彈不得?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差別還是在於,在野陣營的能量是分散還是集中。當時民進黨黨中央、智庫學者、社運團體、側翼組織與黨團連爲一氣,集體戰力得以發揮。
如今在野陣營沒有「共主」,陳水扁執政時期,在野陣營前期共主是連戰,後期是馬英九;到了馬英九執政,則在野陣營定於蔡英文這一尊。在野勢力必須產生出一個共主,否則自己都先打起來,還談什麼制衡執政者?
民進黨執政以來,最成功的佈局就是消滅了在野陣營「共主」的出現,當然,其中有自己不爭氣的因素。如今不論是朱立倫、趙少康或者柯文哲,既然有志大位,就應該展現出「拿民進黨有辦法」的氣勢,要走在民意的前端,而不是走一步算一步,觀望風向。
民進黨壟斷了權力,但不代表能壟斷影響力,就算立法院像「精省」一樣被虛級化了,臺灣社會對民進黨的反彈,卻不見得要透過立法院才能實現。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沒有一官半職,制衡民進黨的作用,卻可能超過任何一位在野黨人士。楊志良的影響力,來自於他言所當言、不計譭譽,在某一個時刻受人嘲諷,而在時間的驗證之後得到尊敬。
在野的天王們,應該要見賢思齊,爲什麼楊志良做得到,自己卻做不到?我們期待這些天王儘早分出個高下,只有「共主」的出現,才能夠整合、凝聚、擴大所有對執政者不滿的聲音。
臺灣人民對立法院已經「無感」了,有感的是,誰能夠站出來,說出人民的心聲,滿足人民的期待。現在一盤散沙的在野陣營,已經讓民進黨有些顧此失彼,但這還不夠,未來整合成功,才能夠逼迫民進黨做出實質的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