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視野-政策吹創投寒風 初級市場動能轉向民間
曾經極力鼓吹創新創業雙創的中國大陸要改變動能了,官方資本離創投越來越遙遠,扶持新創企業的重責大任落到民間資本肩上,整體環境也對大陸C端新創越來越艱難。
從2016、2017年開始大陸初級市場滑下頂峰逐漸降溫,投資數量或投資規模等數據逐年萎縮,2019年現出原形大幅滑落,IT桔子數據顯示,2019年初級市場投資數量年減約三成,投資規模亦年減兩成,集中在創業創投情況更冷,全年僅新增新經濟公司不到2千家,其中僅有307家獲投,遠低於2018年約8千家、佔比兩成獲投比例。
2020年初有派觀點認爲,2019僅是進入調整期而略顯平淡的一年,不足稱之爲寒冬。但數據上顯示大陸募資能量還在往下走,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1月、2月大陸股權投資募資市場僅募集175支基金、規模共人民幣(下同)約873億元,年減幅度分別高達53%、48%。而加上新冠肺炎這隻大天黑鵝,其餘10個月走勢恐只會有更大落差。
政策方針也讓外界察覺創投環境恐一去不復返。第一,大陸財政部2月21日發出通知,加強對設立基金或注資預算的約束與審覈,意謂整體政府引導基金關上大門僅留小縫,初級市場更難從中募資。
其次,證監會3月初也宣佈,大幅鬆綁創投減持限制以及適用「反向倒鉤」的條件,如此一來創投所投企業上市後,將不再因政策限制綁手綁腳,而無法出售股份。
兩項政策傳遞出訊號,未來這一年大陸創投圈的主動能必須交給民間創投機構,伴隨政府引導基金出資受限,國資背景創投在市場上的動作勢必銳減,募資主力落到民間基金身上,故也推行減持鬆綁措施,讓這些基金有更多彈性流通資金,也有更多意願繼續入資創投。
近五年國有資本持續對大陸初級市場加碼,2019年參與投資數量逾一成創新高,但政策下,市場已無法期待國資持續給予活水,民間資本是否會跟上補足缺口是關注焦點。
民間資本中,又僅有實力雄厚的頂尖機構能夠承擔逆勢做大投資的重任。近期動態反映出,初級市場恐要更加依賴這些機構。例如創投巨頭紅杉資本中國2月對25家企業進行投資,較2019年同期數量不減反增;相關領域的PE巨頭高瓴資本挾100億元資金重磅入局創投;而幾家部署生態系的巨型民企阿里巴巴、騰訊估計也會是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按上述動態,初級市場資金來源減少,因此我們只要關注民間巨頭的想法,便能更容易推測出未來資本限縮的初級市場中哪些新創能夠得到青睞。
在疫情還看不到終點的情況下,醫療健康領域會一直維持在熱度尖端。而以客戶區分,近年因人口紅利銳減等因素,逐步式微的C端新創未來能得到的空間也將越來越少,創業者若要能夠融資順利,最好還是鎖定B端服務。
例如表態會持續關注TMT、消費服務、醫療健康與工業科技四大領域的紅杉資本,在消費服務領域最新披露的投資企業百秋電商以及蜀海均是提供B端服務的企業。
大陸科技巨頭是另一股初級市場中的龐大力量,隨着巨頭近年戰場逐漸轉移至B端,如騰訊2019年投資項目多達兩成爲企業服務領域,面向C端的投資許多則爲海外標的。
另一方面,此次疫情重創大陸服務業,危機中也不代表沒有機會,例如受傷最深的餐飲業中,便有俏江南創辦人張蘭最新成立的易基金在瞄準潛力新品牌。不過這些例子終究是少數,初級市場萎縮下,面向C端的創業者恐怕要有不被投資人青睞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