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服務|趨勢先知!製造服務業未來如何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服務供給,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現代物流、法律服務等服務業。製造服務業作爲面向製造業的生產性服務業,是提升製造業產品競爭力和綜合實力、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在中國經濟進入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印發了《關於加快推動製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時機恰當,意義重大。

《意見》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實效性、可操作性,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培育壯大服務主體,強化要素保障,提出6個發展方向、9大專項行動和重點工程以及7項保障措施,意在加快提升面向製造業的專業化、社會化、綜合性服務能力,有效引導製造業價值鏈攀升,實現高質量發展。

《意見》的亮點及意義是什麼?後續的重點任務又是什麼?本篇文章爲您解讀。

《意見》出臺的有關背景

從世界發達經濟體的發展經驗來看,生產性服務業特別是製造服務業與製造業之間的關係經歷了從“需求依附”到“相互支撐”,再到“發展引領”階段。在後工業化時期,製造服務業在製造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進一步凸顯,逐步成爲引領製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全球製造業所處的經濟和社會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發展的不確定性明顯上升,技術和知識發展對經濟增長方式帶來根本變革,產品的價值增值和延伸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服務要素的投入力度。

《意見》的重要作用

《意見》順應經濟全球化及製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的大趨勢,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爲主題,在明確製造服務業內涵的基礎上,深刻理解了推動製造服務業發展同提升製造業競爭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重要關係。與此同時,《意見》準確把握當前兩業融合的現狀和存在問題,着眼於提升製造業創新能力、優化製造業供給質量等六大發展目標,提出了加快製造服務業發展的九大專項行動和重點工程,並從強化組織保障、優化發展環境、擴大開放合作、加強用地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有利於形成服務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互促共進的新局面。

《意見》的特點亮點

《意見》定位準確,問題導向鮮明,直接針對製造服務業領域優質供給不足、融資渠道窄、開放合作水平較低、扶持政策不到位等問題,提出相應的政策措施,這些措施既有對已有政策的細化落實,也有一些新的政策突破。例如,《意見》結合提升製造業產品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的要求,進一步細化明確了提升製造業創新能力、優化製造業供給質量、提高製造業生產效率、支撐製造業綠色發展、增強制造業發展活力、推動製造業供應鏈創新應用所涉及的製造服務業重點領域,爲製造服務業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同時,爲了更好地推動政策落實,《意見》立足當前,通過修訂措施、細化指引,爲發展製造服務業制定了清晰的行動計劃。例如聚焦製造業“測不了、測不準”難題,提出應加快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和聯盟建設,加強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應用;針對服務業技能人才評價制度中的身份、學歷等限制,提出總結推廣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經驗,推動人才評價與使用緊密結合,貫通製造服務業人才職業發展通道等保障措施。上述有效管用、科學可行的政策措施有利於賦能製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激發市場活力動力。

兩業融合是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事關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大局。《意見》注重把握產業發展規律,着眼於構建兩業融合的生態體系,從生產要素、行業、區域、空間和制度等方面採取各種政策措施,有助於形成製造企業、製造服務企業、新興技術服務機構與各級政府協同發展、良性互動的產業生態系統。《意見》的出臺和實施,有望激發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在市場內生驅動和政府主動有爲的雙重作用下,製造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有望在融合業態和融合模式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和突破,在拓展服務業發展空間、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升全球價值鏈地位、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供給質量和全要素生產率、加快經濟增長動能轉換及重塑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等方面,發揮出更大的戰略作用。

《意見》重大意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服務型製造。加快推動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推動製造業從從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是中國製造業從世界製造業價值鏈的中低端邁向中高端的重要環節。

推動我國製造業從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迫切需要面向製造業的高水平服務能力和高質量服務供給作爲支撐。製造服務業是面向製造業的生產性服務業,包括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現代物流、信息技術服務、金融服務、節能與環保服務、生產性租賃服務、商務服務等。加快發展製造服務業,是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堅強基礎,是提升製造業產品競爭力和綜合實力、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意見》的出臺一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力支撐。加快發展製造服務業,有利於優化製造業供給質量,以高質量供給適應引領創造新需求,提升供給體系對需求的適配性,有效增加製造業對國內服務業的中間需求,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補齊科技研發、工業設計等領域短板,有助於增強科技創新水平和技術攻關能力,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加快發展製造服務業,在推動服務業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同時,通過促進競爭、激發動能來提升參與全球服務業競爭的能力,使國內大循環爲主體的新發展格局更加穩固。

二是建設製造強國的必然要求。建設製造強國建設離不開製造服務業的發展。我國製造業創新能力不強、質量效益不高,近年來“轉型加快”而“升級不足”,一個重要原因是製造服務業發展不充分,引領製造業價值鏈攀升的作用不明顯。根據2018年全國投入產出表,用於製造業的服務業中間投入佔比約30.1%,製造業發展中服務投入不足。加快發展製造服務業,爲製造業提供更加專業、精準、高效的服務投入,推動製造業價值鏈重塑和製造強國建設。

三是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服務業已成爲國民經濟的第一大產業,但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供給質量不高,專業化、社會化程度不夠,與高質量發展要求還有差距。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普遍存在“兩個70%”現象,即服務業佔GDP的70%、生產性服務業佔服務業的70%,與之相比,我國還有較大差距。“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是服務業發展的主題,作爲生產性服務業最重要組成部分,製造服務業發展水平直接關係到服務業發展質量。

《意見》出臺後的重點任務

推動製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

一是加快推進創新能力建設。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提升創新能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出了更爲迫切的要求。製造服務業要發揮專業優勢,從研究開發、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諮詢乃至成果轉化等各個關鍵環節,通過協同創新、融合創新,爲提升製造業創新能力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加快推動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

二是深入踐行融合發展理念。《意見》提出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融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融合,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融合,系統設計、綠色設計和創新設計與產品生產製造的融合,檢驗檢測、計量測試與製造業整體能力提升的融合等,各種融合發展的理念在《意見》中得到充分體現,有利於加快推動製造業與製造服務業耦合共生、相融相長。

三是全面提升綜合性服務能力。當前,我國製造服務業專業化不足、覆蓋面不寬、社會化程度不高,提供綜合性解決方案和產品全生命週期一攬子服務的能力有待提升,難以有效、精準、全面地支撐和引領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意見》在指導思想中明確提出,要提升面向製造業的專業化、社會化、綜合性服務能力,有利於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服務供給,針對性較強。

四是着力強化服務保障措施。爲了加快推動製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意見》從組織保障、發展環境、開放合作、用地保障、人才支撐、融資渠道、協同生態7個方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保障措施。例如,在用地保障中提出了“先存量、後增量”的原則,推動不同產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探索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在人才隊伍建設中,提出了“1+X”證書試點,貫通製造服務人才職業發展通道等措施,有利於打破傳統觀念,促進複合型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形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體系日臻完善,國際分工地位不斷攀升,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不斷鞏固,但在技術創新、產品質量、生產效率、綠色環保、安全穩定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短板,需要通過加快發展製造服務業,更好滿足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意見》堅持問題導向,緊緊圍繞製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提出製造服務業6個發展方向和9大專項行動,既體現了戰略性也突出了實效性,任務十分明確。

創新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要破解我國製造業某些領域“卡脖子”“受制於人”的現實困境,必須加快發展科技研發、商務諮詢、工業設計等製造服務業,支持製造業技術創新、模式創新、設計創新,推進製造業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提升製造業創新能力。

質量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要解決製造業質量不高、附加值偏低等問題,必須加快發展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標準、品牌營銷等製造服務業,擴大製造業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提升製造業品牌效應和市場競爭力,推動製造業價值鏈中高端攀升,優化製造業供給質量。

效率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邏輯,要解決製造業生產效率不高、資源浪費等問題,必須加快發展信息技術服務、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現代物流等製造服務業,促進製造業發展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推動資源高效利用、供需精準匹配和價值共享,提高製造業生產效率。

綠色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徹底擺脫製造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發展方式和資源能源瓶頸制約,必須加快發展節能環保與減排降碳、回收與利用等製造服務業,支撐製造業綠色發展,推動製造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最大化。

要素協同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要提高製造業與現代金融、人力資源、數據等要素之間協同性,必須加快發展金融、人力資源、數據管理等製造服務業,引導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穩定製造業就業,促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增強制造業發展活力。

安全穩定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前提,要維護製造業供應鏈穩定性,必須加快供應鏈管理服務和創新應用,健全製造業供應鏈服務體系,補足製造業供應鏈短板,建立健全製造業供應鏈評價體系和風險預警機制,提升我國製造業供應鏈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

《意見》積極營造的政策環境

我國已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製造強國、科技強國、質量強國等戰略持續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演進,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持續深化,我國製造服務業發展空間巨大、前景廣闊。《意見》從強化組織保障、優化發展環境、擴大開放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將爲推動製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條件。下一步,建議重點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強化保障措施:

一是擴大開放。推動服務業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引進全球製造服務業領先企業和優質資源,推進製造服務業重點領域開放。鼓勵有條件、有實力的製造服務業企業走出去,面向全球市場提供專業服務,增強全球服務市場資源配置能力。

二是深化改革。持續放寬市場準入,進一步破除隱性壁壘。加強制造服務業特別是新業態新模式監管,積極探索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促進跨界融合監管的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和全程協同監管。

三是強化要素保障。加強用地保障,探索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強化人才支撐,加快製造服務領域創新型、應用型、複合型人才培養培訓,推動產教深度融合,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拓寬融資渠道,開發適合製造服務業特點的金融產品等。

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

解讀人:夏傑長 劉奕 洪羣聯 陳斌

近期政策

03-24

2021

03-22

2021

03-11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