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品質民宿提升鄉村“顏值”

三十六季客棧 客棧供圖

春季到來,位於江蘇鎮江寶華山千華古村的三十六季客棧逐漸忙了起來。客棧管家楊瀟說,從春節假期旅遊市場的情況看,人們的出遊熱情很高,相信春季鄉村旅遊民宿會重新熱鬧起來,鄉村旅遊會更加紅火。

民宿經營標準

近年來,在當地政府及文化和旅遊部門的推動下,鎮江鄉村旅遊民宿得以快速發展

然而,由於鄉村民宿多由閒置農房改造而成,因爲無法辦理旅館業特種行業許可證等相關證照,鎮江的鄉村旅遊民宿一度遊走於經營的“灰色地帶”,合法性問題成爲困擾民宿經營者的“老大難”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2019年,鎮江出臺了《鄉村旅遊民宿建設服務規範》地方標準,明確了鄉村旅遊民宿的術語和定義、等級劃分、必備條件和具體條件,讓鄉村旅遊民宿經營有章可循。

爲了進一步推動鄉村旅遊民宿健康發展,2020年7月,鎮江市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鎮江市鄉村旅遊民宿安全專項整治具體方案》,明確由鎮江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牽頭,對依據《鄉村旅遊民宿建設與服務規範》評價的鄉村旅遊民宿,以及位於省級星級鄉村旅遊區、省級以上旅遊度假區和省級以上鄉村旅遊重點村範圍內的鄉村民宿,從主體安全、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安全整治基礎等三個方面進行專項整治,並要求各轄市區組建鄉村旅遊民宿安全生產機構,實行安全生產管理常態化,定期開展檢查和整治工作,確保整改到位。

楊瀟說,上述標準和方案,充分體現了鄉村旅遊民宿標準化經營的重要性。

住宿體驗多樣化

“不過,標準之上是自由。”楊瀟說,標準化建設並不意味着各地的民宿都是一個風格,不能因爲標準而導致同質化

比如,從遊客走進三十六季客棧的那一刻起,保安師傅就開始了角色轉換。遊客有諮詢方面的需求,那麼,保安就是講解員;遊客需要喝水,保安又轉爲服務員。“這是客棧‘家爲先 住爲上’宗旨的體現,迎接遊客時,要讓遊客感覺是到朋友家中做客,而不是換一個地方換一張牀睡覺。”楊瀟說。

位於句容臥佛山莊民宿也有類似的理念,該民宿由轉業軍人蔣林在荒山上改造而成。從2011年開始,蔣林從農家樂起步,一步步地將臥佛山莊經營成鎮江一家極具鄉村風情的鄉村旅遊金宿。作爲地道的句容人,蔣林還爲住客做起了兼職嚮導,設計了深度遊線路,介紹家鄉的福地文化、民俗特色和風土人情,越來越多的遊客將臥佛山莊作爲修養身心“臨時的家”。

如今在句容市,遊客可以到臥佛山莊摘板栗、挖紅薯、餵養小黑豬,在京口區的吾舍民宿品嚐美味的林間涮烤,到丹徒區山水間又見浮玉民宿的茶室品茶、讀書……在嚴格落實民宿標準化經營的過程中,鎮江的民宿經營者積極挖掘特色,爲遊客帶來了多樣的住宿體驗。

旅遊富民常態化

民宿品質提升了,慕名而來的遊客自然越來越多,當地村民也從中嚐到了甜頭

2016年,唐文大學畢業後返鄉創業,在丹徒江心洲這座江中小島上,打造了一家集陶藝餐飲、住宿於一體的特色鄉村民宿。她說,截至目前,她創建的唐唐陶藝累計接待遊客8萬餘人次,培養陶藝師8名。而在三十六季客棧內,也有近70%的員工爲當地村民。

以前靠種植7畝橘田餬口的樑阿姨,如今在丹徒區五套村“天空1979”民宿中做廚師,同時向民宿售賣自己種植的農副產品,年收入超過3.5萬元。樑阿姨說,“從沒想到留在家門口也能過上小康生活。”

據統計,2020年,五套村接待遊客數量達34.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6920萬元,成功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

和五套村一樣,如今,在家門口“賣風景”、依靠小民宿拉長產業鏈條,已經成爲鎮江發展鄉村旅遊的一種常態化手段。在句容市茅山陳莊,“共享廚房”正在旅遊民宿中推行,民宿不僅指導遊客烹飪地道的農家菜,還可以配備一名經過培訓的農家廚師提供餐飲服務,遊客還可以委託當地村民製作原汁原味的農家菜。據茅山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共享廚房”着力發揮村、企特色,規劃建設農產品銷售平臺、運營民宿和紅色旅遊項目等。項目建成後,可帶動周邊村民數百人就業,村集體經濟預計每年可增加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