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聚力民營經濟提質升級

最近,浙江民營經濟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在全國工商聯發佈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等一系列榜單上,浙江民營企業上榜數量拿下5個全國第一。

這份成績單,展現了經濟大省挑大樑的擔當與作爲。當前,浙江正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民營經濟發展,鼓勵民營企業冒尖創新,用真金白銀爲企業增添信心,用優質服務爲企業排憂解難,以“穩”“進”“立”爲全國大局多作貢獻。

創新驅動

打開手機,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華三”)未來工廠製造與工程部總監黃新委,通過“AR數字車間”就能實時查看生產一線。“你看,閃光燈一亮,機械臂正在對內存條進行檢測,各類設備生產參數躍然而出。”黃新委在製造領域工作了20多年,對車間數字化變革感觸很深。

走進這家位於杭州高新區(濱江)的工廠,伴隨着機械臂快速轉動,幾千個細小零部件快速組合,完成組裝的服務器源源不斷地從生產線上被運送出來。作爲浙江數字經濟的代表性企業之一,新華三在行業首創全自動服務器生產線,整體自動化率達88%,人均產出提升5.1倍,訂單交付週期縮短65%。“數字化不僅帶來科技感十足的智造場景,還有強大的柔性生產能力。”黃新委告訴記者,以往每次要耗費20分鐘至30分鐘的生產線更換,如今只需不到3分鐘,換線效率最高提升10倍以上。

今年10月份,全國首個智能視覺產業創新聯盟在浙江諸暨成立。這是諸暨與中國光學工程學會戰略合作的重要成果。該聯盟旨在構建一個跨行業、跨領域的交流合作平臺,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政策鏈有機結合。

“我們大力吸引集聚智能視覺領域頭部民營企業、明星項目和科創人才,打造智能視覺‘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諸暨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何宇彬介紹,當地計劃在5年內招商項目總產值達600億元,累計引進標誌性項目40個,集聚落戶智能視覺產業相關企業200家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0家,海內外高層次人才100名。

未來產業具有技術上的顛覆性和成果轉化的不確定性,傳統產業高端化升級和前沿技術產業化落地,是民企競逐新賽道的主要“打法”。“公司在機器視覺領域站穩腳跟,產品走進300多家整車廠。”易思維科技公司創始人郭寅說,他們聯動高校專家,以機器視覺技術助推國內汽車製造領域智能化升級。如今,他們又進入新賽道——軌道交通運營維護端的機器視覺應用。

強化創新主體地位,是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近年來,浙江民營企業在技術儲備上持續發力,尤其是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取得了積極成效。

有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華三通過深度佈局“芯—雲—網—邊—端”全產業鏈,不斷提升數字化和智能化賦能水平;阿里巴巴堅持“以AI驅動的科技業務”戰略全力投入人工智能技術,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持續突破。

有些把節能環保、綠色低碳作爲未來業務增長的重要錨點——正泰集團持續孵化石墨烯新材料產業,探索氫能全流程解決方案;中南集團在裝飾工程可回收材料、分佈式光伏、節能減碳等業務領域開展積極探索。

“加快構建由重點實驗室、高水平科研院所、高校和民營企業等創新主體共同參與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引導各類新質生產力資源向民營企業集聚。”何宇彬說。

優化服務

深化改革,讓民企敢闖,發展活力才能持續提升。浙江以改革“硬舉措”優化“軟環境”,開展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及時迴應涉企訴求,幫助企業紓困解難,讓民營企業放開手腳搞經營、心無旁騖謀發展。

今年9月份,嵊州市企業綜合服務中心(新館)在嵊州經濟開發區(高新園區)啓用。這是嵊州市進一步整合服務資源,充分發揮部門職能,爲企業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全生命週期增值服務的新探索,讓企業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服務。

“過去,涉企事項往往多且雜,辦事企業由於不熟悉流程,往往跑錯地、跑多地、跑多次。”嵊州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童張波坦言,現在企業服務中心統籌整合各類涉企服務資源,實現涉企服務由“多頭分散”轉變爲“一站集成”,讓信息快速流通和資源無縫對接,增強了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

最近,位於嵊州經濟開發區的浙江板川電器有限公司,一次性取得項目竣工驗收備案表和不動產權證書。該公司成爲嵊州首家享受企業項目竣工“綜合驗一次”改革政策紅利的企業。對這家企業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從“驗收多次”變爲“驗收一次”。“有了‘綜合驗一次’,可以第一時間通過綜合驗收、第一時間安排投入生產。”浙江板川電器有限公司負責人宋明亮對這種驗收方式很認可。

構建“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有諾必踐”企業服務體系,是嵊州深入實施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一大舉措。在嵊州,企業只需與企業服務中心對接,即可享受從政策諮詢、項目申報到問題解決的全方位服務,大大節省了時間和精力。

在基本政務服務便捷化的基礎上,浙江各級政府爲經營主體提供精準化、個性化衍生服務。

走進位於長三角氫能產業園的優沐科技(嘉興)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只見機器臂靈巧揮舞,將一個個巨大的玻璃纖維壓力氣瓶搬送至指定位置。該公司擁有全球領先的氫能儲運技術,是浙江乍浦經濟開發區(嘉興港區)引進的首家外資氫能企業。

早在嘉興港區氫能產業園規劃時,嘉興港區管委會就將其定製廠房的建設需求納入其中。在招商引商階段,相關職能部門緊盯企業訴求,解決企業個性化需求清單,助推項目穩步落地;在註冊登記階段,優化外資企業登記流程,開闢服務“綠色通道”,配備登記專員,“一企一策”精準扶持。

隨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政策協同效應進一步顯現,浙江民企敢闖、外企敢投,各類經營主體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不斷涌現。

要素保障

截至今年三季度,浙江省民營市場經營主體達1043.4萬戶,佔全部經營主體的97.2%。其中,在冊民營企業345.2萬戶,個體工商戶698.2萬戶。

作爲民營經濟大省,浙江民營經濟主體託底作用明顯。進一步爲民營企業增信心、添活力,離不開完備的要素保障體系。

發揮金融“血脈”作用。供應鏈金融,對產業鏈固鏈補鏈強鏈、金融活水滴灌中小企業有着積極意義。杭州鄂達精密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製造高精密零部件的專精特新企業。不久前,在業務走訪過程中,中國農業銀行杭州城東支行了解到該企業因訂單量快速增長,面臨短期資金壓力,正尋求銀行融資。但因缺乏抵押物,融資難度較大。瞭解情況後,農行杭州城東支行根據企業經營情況和實際需求,爲該企業量身定製金融服務方案,採用“以投定貸”模式,爲企業發放信用貸款1100萬元。這是浙江省農行首筆科技金融生態圈投貸聯動新模式下的授用信業務。“聚焦民營科技型企業發展的卡點、堵點,提升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質效。”農行杭州分行副行長石峰說。

要素保障落地見效,讓民營企業可感可及。近日,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出臺意見,進一步強化工業用地精準配置,落實落細具體舉措,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工業用地中,支持民間投資項目比重不低於70%,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傾斜。”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李家銀說,浙江積極優化服務保障合理用地需求,科學佈局小微企業園、標準廠房,通過“集中配”方式保障初創企業、小微企業用地;在符合規劃和土地轉讓規定等前提下,允許民營企業聯合參加工業用地招拍掛,並可按規定辦理宗地分割手續。

充足的要素保障,是擴大民間有效投資的重要動力。浙江制定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實施細則,圍繞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完全使用者付費的特許經營項目等項目清單,常態化向民間資本推介重大項目,拓寬民間投資空間,讓民間資本真正“有得投、放心投、投得好”。

“繼續優化資源要素供給與配置,服務經濟回升向好,擦亮浙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金名片’。”李家銀表示。 (經濟日報記者 柳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