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我們帶着你去打開盧浮宮的密碼

法國巴黎遊客盧浮宮前拍照留念。 視覺中國 資料 圖

這種歡樂又將我帶回巴黎,帶到我在盧浮宮找尋的密碼

最初被盧浮宮吸引,是源自丹布朗的小說《達芬奇密碼》,想像力豐富的作者書中稱聖盃就是盧浮宮金字塔下面,他並把這個倒金字塔形容成巨大的“V”型聖盃。

我是從中央方形廣場進入廣場的,一眼就看到正中的透明金字塔,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忽然有一種玻璃水晶容納了人類所有信息的感覺,與四周精美繁複的大型人物雕塑廊柱拱門截然兩種世界。

古老的盧浮宮前爲什麼會有這樣風格迥異的玻璃金字塔呢?據說,1980年代盧浮宮已經沒法應付絡繹不絕的參觀者,大量人流像過不了網的魚羣一樣被堵在入口。古老的宮殿裡陰暗潮溼,採光成了大問題

時任法國總統決定大規模改建盧浮宮,最終入選方案是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先生的。當時的巴黎人認爲,這是“盧浮宮前的大墳墓”,反對金字塔的人比當初反對埃菲爾鐵塔的還多,據統計超過90%!改建的前後13年間,有整整兩年是用來吵架的。隨着時間的推移,或許是某種“密碼“起了作用,巴黎人對金字塔的評價已變成“盧浮宮院內飛來的散發微光寶石!”因爲他們看到,入口與採光問題都得到了完美的解決。而參觀者人數不斷在翻倍。

盧浮宮有幾個主要入口:玻璃金字塔入口,獅子入口,小凱旋門入口,地下車庫入口。一般遊客都從金字塔進入,而我離開時發現,小凱旋門入口人最少,不用排隊,而且是從美麗的杜樂麗花園進入。小凱旋門是爲慶祝拿破崙·波拿巴1805年的一系列戰爭勝利而建造的,紅、白大理石圓柱之間是三個圓拱門,裝飾奢華,門頂端的四匹駿馬曾從意大利聖馬可教堂搬來的鍍金奔馬(原物1815年歸還意大利)。現在的是複製品,青銅戰馬旁,是鍍金的和平與勝利女神

參觀者在盧浮宮內欣賞達芬奇的傳世名畫蒙娜麗莎》

衆所周知,盧浮宮有三個女人組成鎮館三寶:無頭的(勝利女神)、斷臂的(維納斯)、似笑非笑的(蒙娜麗莎)。而我要找尋的密碼就在於後者。

毫無疑問,《蒙娜麗莎》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一幅油畫,其地位明顯高於前兩者。從進入盧浮宮開始,一路上都有參觀《蒙娜麗莎》的指示符號,足以說明在遊客中的地位。爬樓梯、穿長廊、轉幾個彎,看到被遊人塞滿的就到的。它,那麼的小,只有31英寸高21英寸寬,懸掛在整整一面巨大的獨立牆面上;而其對面則幾乎是整面牆的巨幅油畫,維羅內塞的《卡娜婚宴》,高6.77米寬9.94米。同一間展廳,一小一大形成強烈對比,細膩的筆觸與宏大的場面交替頓時震撼着內心。

每年成千上萬的遊客慕名而來,一睹《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可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解讀畫中暗藏的無限玄機

我看着《蒙娜麗莎》,她那麼近又那麼遠,忽然想起在上海圖書館聽過寫藝術史的“鬼才李煒的“達花奇密碼”的講座。他說這幅畫中文名字其實翻譯錯了,蒙娜是Madonna的縮寫,是當時對已婚女人的尊稱,正確中文翻譯是“麗莎女士”。

麗莎女士的全名是Lisa?Gherardini,她丈夫的名字是Francesco?del?Giocondo,這姓氏意大利文中是“快樂”的意思,所以麗莎小姐結婚之後就成了“快樂夫人”,這也是達芬奇要給麗莎夫人一個小小的微笑的唯一原因,因爲他是在用這個名字開一個小玩笑。也正因如此,這件作品有一個暱稱叫“La?Gioconda”,即快樂的女人,國外有不少藝術行家都這麼叫。

而達芬奇和他的徒弟們畫過不止一幅蒙娜麗莎,他可能畫上癮了。他留給自己的一幅,陸陸續續畫了大概十多年,模特不可能一直陪伴,於是人們猜想達芬奇以自己爲模特,以至於我們看到的《蒙娜麗莎》形象比較中性。

我們被《蒙娜麗莎》吸引,是因爲達芬奇採用了暈塗法(sfumato):它像一陣煙一樣散開來,最後消失。這種畫法在麗莎女士的五官輪廓上都能感受到,讓你的眼睛沒有辦法停下來,因爲它是沒有明顯的距離和界限的。

眩暈的快樂女人,或許是男人?走在盧浮宮裡,上下前後左右,被藝術品包圍的眩暈,感嘆一生無法窮盡的眩暈,那種感慨藝術的偉大和球場上奪冠的興奮殊途同歸。當我重新看到玻璃金字塔時,又想到了密碼字眼,但心情如陽光一般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