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面積近6個臺北市 陝北毛烏素沙漠變成林地良田

▲位在陝西榆林毛烏素沙漠進行退沙漠化工作多年,圖爲榆林市榆陽區溪河公園。(圖/翻攝自觀察者網)

記者馬叔安臺北報導

位於陝西省榆林市長城一線以北的毛烏素沙漠,從1959年以來經過興建防風林帶、引水拉沙、引洪淤地等改造沙漠的工程,到了本世紀初,已經有80%的毛烏素沙漠得到治理,600多萬畝(約600平方公里)做到止沙生綠,造林保存面積1629萬畝,約相當於6個臺北市

毛烏素沙漠面積約4.22萬平方公里,橫跨寧夏、陝西、內蒙古三省,以新月型沙丘和沙丘鏈爲主,與庫布其沙漠合稱爲鄂爾多斯沙漠。據指出,古代的毛烏素沙漠一帶曾經水草肥美,是中原王朝著名的養馬之地,後來由於氣候變遷,以及宋夏之間戰爭,造成水土流失,地面植被喪失,加上該地區淺層地表,都是由沙礫物質組成,逐漸形成如今中國的八大沙漠之一,在擴張的過程中曾讓榆林的民衆三次被迫「南拓」,史稱「榆林三遷」。

▲毛烏素沙漠。(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毛烏素沙漠是全世界降雨量最多的沙漠,在這樣的條件下,從上世紀中葉開始,當地民衆開始進行去沙漠化的工作,如今榆林市在沙漠的腹地種植萬畝以上的成片林地,建成了總長1500公里的4條大型防護林帶林草覆蓋率由0.9%提高到25%,全市境內約4分之3的流沙得到固定或是半固定,每年沙塵天氣也從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20多天,減少到不到10天。

上世紀60年代,榆林市郊半公里外就是寸草不生的流沙,而21世紀初50公里以內基本上看不到流沙了。在沙漠腹地,榆林市共累計新闢農田160萬畝,許多當年的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良田

▲榆林市靖邊龍洲丹霞地貌。(圖/翻攝自榆林是人民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