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過年前夕訪察延安「樑家河」 寄寓兩層深意

▲習近平回到年輕時待過7年的延安樑家河村,探望父老鄉親。(圖/人民網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農曆乙未年春節前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前往陝西考察,13日來到延安市延川縣樑家河村,具有許多特殊含義。首先,這裡即是習近平47年前以「下鄉知青身分插隊」的地點,其次,延安是中共的革命聖地,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在此發動了3年的「整風運動」,讓人與習近平現在進行的「打虎行動」聯想在一起。

根據《人民網》文章《習近平年前回延安有何深意》分析,習近平陝西考察的第一站就是他當年插隊的樑家河村,而這裡正是他邁出人生第一步的地方。習近平的老家是陝西富平,距離延安不到300公里,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在毛澤東「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指示下,15、6歲的習近平來到樑家河,開始艱苦的7年插隊歲月。

在這7年,習近平跟村民們一起住窯洞、吃玉米麪窩頭,每晚睡在土炕忍耐跳蚤叮咬,還作爲「基建隊隊員,每天打壩、淤地、挑糞、修公路、建沼氣,讓樑家河村民如今回憶起他的幹活情景,都用「吃苦耐勞」、「好後生」來形容,想到他捲起褲管、光着腳站刺骨冰水裡幹活,都不禁稱讚「他是真幹呢!穿一件藍色的舊棉襖,腰裡系一根點炮時用過的導火索,沒有一點書生架子!」

習近平就這樣在樑家河度過7年人生精華歲月,直到1975年被推薦到清華大學就學。2008年全國兩會期間,已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習近平出席全國人大會議起審議政府工作,在聽了陝西代表團發言後還激動地說,「我是在延安入的黨,是延安養育了我、培養了我,陝西是根,延安是魂,就像賀敬之那首《回延安》的詩裡所描繪的,我曾經幾回迴夢裡回延安。我期盼着在一個合適的時候,能去陝西再去看看延安,向老區人民學習,向陝西的各級幹部學習。」

臨近春節,習近平重回故地,這也是他擔任總書記以來第一次來到延安。雖然曾經的「後生」已是國家的掌舵人,但從報導中的各種細節來看,他看望鄉親們,給大家拜年,沒有一點架子,就跟普通人過年回老家一樣。

▲▼習近平訪察樑家河,刻意營造一種普通人過年回老家的氛圍。(圖/人民網)

許多人注意到一個細節,這次習近平帶着夫人彭麗媛一起回到延安,過年帶着老婆孩子回家,是中國人的傳統,因此習近平此番帶妻子回到第二故鄉,更凸顯此行的人情味。習近平跟鄉親們見面時,還專門陝北方言介紹「這是我的婆姨(陝北方言,意爲妻子)。」近年來鮮少陪同丈夫做國內考察的彭麗媛也跟村民互動頻繁。

《人民網》的文章還分析,除了省親,習近平此行回到延安還有格外的深意。在延安,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決定促成國共第二次合作,做出一系列關鍵歷史決策成就了中共的輝煌期,也確立了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羣衆、自我批評、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鬥等中國共產黨的獨特作風

習近平在十八大後曾先後到河北阜平西柏坡、山東沂蒙福建古田等革命老區考察,而這一次專門挑在年前來到聖地延安,無疑是在用行動表示不會忘本,更是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重溫黨史,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