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記憶中稻香 天津孕育好米

52歲的村民躺在自己親手種植的小站稻上,享受着豐收的喜悅。

迎新合作大棚裡的熱帶水果已經成熟,觀光農業成爲新的經濟增長點

蒸熟的小站稻米滿屋飄香,工作人員正準備一場豐盛的品米宴

新村第三任村支書陳運才展示1978年的家族照片,前排左三爲迎新村第一任村支書陳德智。陳德智曾帶領迎新村建起合作社,並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和批示。

寶媽職業農民經理人魏浩任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期待。

脫粒的小站稻。

10月13日,天津津南區小站鎮迎新村的試驗田裡,秋日的陽光灑在稻穗上顯出迷人金黃色。31歲的魏浩任穿着高跟鞋就跑到了莊稼地裡,抱起一捆剛剛收割的稻穀,拍下照片發送微信朋友圈。這是迎新村迎新水稻種植合作社時隔40年再次大規模試種小站稻的第一茬稻米。

「一篙御河桃花汛,十里村爨玉粒香。」南運河夾帶漳河黃土高原捲來的泥沙和氮、磷、鉀等有機肥料等,注入了小站的土地,以甜刷鹹,化堿成腴,構成了獨特的優質稻生長條件

開創鄉村合作先河

迎新村地處小站鎮南部,北鄰馬廠減河,1954年在大陸第一任黨支部書記陳德智的帶領下,率先成立初級合作社,當年被評爲大陸全國水稻豐產社,1955年被毛澤東主席譽爲「一個作風很好的合作社」,開創了鄉村走合作化道路的先河。然而遺憾的是,此後迎新村中止了稻米種植,從此迎新村40多年只有小量示範種植,再也沒有規模化經營小站稻。

鄉村振興戰略發展

從1979年至今,迎新村在幾任班子的帶領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高效農業,近年來建起了集貿市場、水果批發市場商貿街、集種植和旅遊一體果蔬大棚,爲迎新村的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在集體經濟模式下,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和福利。2017年,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更是爲迎新村的領導班子注入了強心劑,他們開始琢磨着把迎新村失傳多年的小站稻再種起來。經過前期的徵地、育種,從今年4月開始,迎新水稻種植合作社在200畝試驗田中開始試種小站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