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她的錯誤教育》:爲什麼要教我們討厭自己
文/彭紹宇
改編自同名小說,《她的錯誤教育》搭上近年來的LGBTQ電影潮,在2018年日舞影展中奪下最高榮譽評審團大獎,但不同於先前幾部着重描繪雙方愛戀的作品,《她》片所觸碰的,或許是關於同志遭遇更貼近現實的一面,究竟同性戀是一種「罪」嗎?又或者,同志能不能夠被「恢復」?
主角卡麥蓉與女性朋友柯莉一直都很要好,但要好的程度超越普通朋友關係,一場舞會過後,她們被人發現在車上親熱,於是被監護人強迫送到一座名爲「上帝有約」的宗教學校。
說是學校,不如說它是個思想改造中心,被送到那兒的同性戀者,必須接受軍事化的管教,隨時以宗教教義爲名,將上帝無限上綱,去約束每位學員,試圖引導他們認爲自己是誤入歧途,受到惡魔一時的矇蔽,纔會發展出同性情愫。
你會發現這裡的人表面上都極度厭惡自己,且將自己所謂的「罪」歸因於某個年幼時受到的創傷或影響。其中一個「治療」方式便是透過冰山圖,海面上的冰山是同性戀傾向,而海面下的部分則是促成這個傾向的原因,這是他們每個人要做的作業。「冰山理論」原應用於心理治療,要釐清一個人外顯的表面行爲,就必須瞭解海面下看不見的內在經驗,很明顯地,他們將同性戀視爲一種心理疾病。
但很有趣的,這些學員有時積極管控自己,甚至看到有人逾矩時,會再把長篇大論說一次,反倒像是在說服自己一樣,然而有時卻還是會控制不了,甚至開始產生了自我懷疑,對於自己想法的無法控制,成爲他們精神上的折磨。
主角卡麥蓉與幾個朋友從最初對一切不屑一顧,接着在每天不斷的洗腦教育之下開始產生動搖,最後尋回真實的自己。這部片運用了幾個重要元素,包括初來乍到時被拍下模糊的立可拍、每個人獨一無二卻極其空洞的冰山圖,來表達那段從真實、困惑到迴歸堅定的過程,並透過一名男同志同學馬克的自殘意外,引出片中最重要衝突與轉折。
綜觀整部電影,許多地方皆點到爲止,片子以具有想像空間的方式來處理整個衝突事件,我認爲若更有野心地處理這個題材應會更亮眼,但優點是它不激動說教、不強烈批評,反倒是用高明的諷刺,引起觀衆對體制、對宗教的反思,並用一段長鏡頭作結,餘韻長遠。
我相信討論「治療同性戀」,議題本身就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然而現在的確有許多人這樣相信着,我想起曾聞名遐邇的「走出埃及全球聯盟」(Exodus Global Alliance),這是個長期致力於「矯正」與「治療」同志和跨性別者的組織,以關懷者的姿態進行思想改造與同志污名化,諷刺的是,其創辦人後來宣佈了自己的同性戀身分,引起全球譁然,似乎就帶有點這部片中,瑞克牧師的影子,搖晃不安着。
你會發現,即便到了21世紀,還是有人會拿宗教教義來天花亂墜地過度解釋,更可怕的是信服的人大多是受過教育的知識份子;你會發現,即便醫界早已證實性傾向毋須被矯正或治療,路口旁的教會依然在對同性戀者進行如同驅魔般的詭異儀式,這個世界就是這麼荒唐。
這部電影是一次溫和的控訴,有太多青少年因爲所謂的「性向治療」糊塗了自己,或更嚴重的,對自我產生厭惡和懷疑,他們在尋覓自我的道路上迷了途,誰又該對這些人負責呢?
「爲什麼院長一直逼迫我們要討厭自己?」女主角如是說,最終你會發現那些不允許不同的人,纔是真正的罪人。
●彭紹宇:政大外交系學生,現爲自由影評人,認爲電影傳達生活的本質,也是生命的延續,因爲從電影得到許多,也希望介紹好電影給更多人。在各大媒體都曾發表文章,目前於ETtoday韓娛版開設專欄「彭紹宇看韓國」。看更多請至部落格【彭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