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馬學平:保險業聚焦五大領域服務新發展格局
人民網北京12月8日電(張文婷)“保險業要聚焦鄉村振興、人口老齡化、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國家重大項目建設及對外開放五大領域,全力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近日,中國銀保監會首席會計師馬學平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舉辦的“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上,對保險業服務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給出了詳細解讀。
在聚焦鄉村振興上,馬學平表示,要大力發展普惠性農業農村保險。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農業保險累計爲9840萬戶次建檔立卡貧困戶、不穩定脫貧戶提供風險保障9121億元,累計爲3031萬戶受災農戶支付賠款230.38億元。但是,我國農業保險總體上保障水平不高、覆蓋面不廣、產品創新不夠,農村普惠性保險產品供給不足。
他提到,“十四五”期間,保險業要聚焦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推動普惠性保險產品供給,大力發展農業保險,積極開發小額人身保險,穩步推進支農支小融資業務,爲防止脫貧農民因病、因災返貧提供保險業的解決方案,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隨之而來的是對養老產業、康養服務、養老金融的極大需求。對此,馬學平強調,保險業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十四五’期間,保險業要聚焦人口老齡化戰略,深度參與國家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認真總結部分地區試點經驗,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積極開發適合老年人的健康醫療保險,搭建覆蓋全面的健康保險產品體系,加快第三支柱養老金融保險業務的創新發展,推動醫療、養老、護理、健康管理等多領域的相互融合,構建醫養、康養相結合,多領域、全方位的養老服務體系。”他說。
在聚焦國家治理體系建設方面,馬學平認爲保險業應大力發展巨災保險和責任保險。
據瞭解,巨災保險具有事前風險規劃、事中風險控制、事後理賠服務等功能作用,可以在社會治理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但當前我國巨災保險還處於起步階段,保險賠付佔災害損失的比重遠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責任保險發展不足,所佔比重明顯低於歐美髮達國家。
馬學平指出,“十四五”時期,保險業要聚焦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巨災保險,發揮行業優勢,做好災害事故保險應急處置工作,服務國家災害救助體系建設,積極發展教育醫療、公共衛生、食品安全、建築工程、職業責任、社區管理等領域的責任保險,用經濟槓桿和多樣化的保險服務參與社會管理。
險資要聚焦國家“兩新一重”建設
除此之外,馬學平認爲,保險業還應不斷提升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跨境服務能力。保險資金具有規模大、期限長、來源穩定等特點,在服務國家重大項目和資本市場方面具有天然優勢。近年來,保險資金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未來,保險資金應如何更好發揮作用,服務新發展格局?馬學平說道,“十四五”時期,保險業要聚焦國家“兩新一重”項目建設,落實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和多元金融產品的金融改革任務,通過債權計劃、股權計劃、保險私募基金等方式,爲大數據、5G、特高壓、軌道交通、新能源、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提供資金支持。聚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爲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供保險保障。
他說,保險業還需積極落實對外開放政策,積極引進外資,借鑑外資管理經驗,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出口信用保險、關稅保證保險等,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幫助企業應對貿易風險,爲外貿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提升跨境服務覆蓋面和便利化水平,探索爲中國“走出去”企業提供保險保障支持,不斷提升保險業服務海外市場的能力與水平。